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历经恢复起步阶段、全面复苏阶段、快速扩张阶段之后,目前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目前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的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潜力巨大,在支撑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但是和江苏、浙江等地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面临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等一系列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

  截至去年底,山东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52.7万户、注册资本占各类市场主体的比重为51.3%,民营经济已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生力军。 [详细]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山东民营企业

  近年来,山东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秉承齐鲁文化的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天然资源为山东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此前,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多次调研中都曾强调山东要努力营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并希望吸引民营企业进入山东投资创业。[详细]

提升非公经济地位 打破垄断备受期待

  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两个都是”新表述,让不少民企经营者再次看到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详细]




  • 向左
  • 向右
  • 恢复起步 (1978年至1980年)

    [新增字段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就在这年底,山东省菏泽等地在农村经济领域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逐步放开农村集市贸易,加之“挂靠”搭乘发展社队企业的顺风车,山东省农村个体工商业开始萌芽。

    1980年底,山东省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到9万户,比1978年底增长44倍。

    这一阶段,山东省的非公有制以个体经济为主,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三产业,规模较小,一些雇工超过7人的个体工商户,已初具私营企业的雏形。

  • 全面复苏 1981年至1991年)

    [新增字段1]

    截至1982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2.3万户,从业人员达40万人。1987年至1991年,山东省个体经营经济全面复苏。

    到1991年底,山东省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2万户,从业人员249万人,比1982年底分别增长306.8%和522.5%;私营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到6868户,从业人员达11.7万人。

    这一阶段,山东省的非公有制紧急打破了单一个体经济的格局,私营企业开始兴起,并向第二产业广泛延伸,呈现出初步繁荣的局面。

  • 快速扩张(1992年至1997年)

    [新增字段1]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结束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姓“资”姓“社”的争论,极大地优化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这一阶段,山东省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长11.3%,比上5年(1987年至1991年)年均增幅提高3.9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更是以年均42.8%的增幅快速发展。同时,由于一些机关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下海”经商创业,扩大和优化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

  • 又快又好发展(1998年至2002年)

    [新增字段1]

    山东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历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重视程度最高、支持力度最大,山东省个体经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阶段,在总体实力增强的同时,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并形成一定规模;外贸出口增长势头良好,外向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省民营出口企业达1900多家。

    由产权单一制向混合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私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特色经济发展较快,载体建设收效甚微;东西部发展各具特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构成日趋优化。

  • 转型升级(2003年至今)

    [新增字段1]

    2003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在经营方式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组织形式上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在产业层次上从低级向高级转变,在经营理念上由无序竞争向有序竞争、分工协作、合作共赢转变。

    2013年年底,山东省实有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97.4万户,注册资本金27201.3亿元,占全部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金的96.3%和 54.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与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相比居中游偏上水平,增势相对良好,发展潜力较大。

展开

UNFOLD

山东民营经济稳中向好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以外的广义的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占到40%以上,同时也是山东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3年年底,山东省实有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97.4万户,注册资本金27201.3亿元,占全部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金的96.3%和54.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与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相比居中游偏上水平,增势相对良好,发展潜力较大。 [详细]

山东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契机

近年来,山东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秉承齐鲁文化的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天然资源为山东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此前,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多次调研中都曾强调山东要努力营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并希望吸引民营企业进入山东投资创业。同时,山东省也注重发挥民营经济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富民强省等方面的作用。 [详细]

山东民企加速发展 对全省GDP贡献过半

到2013年,山东省实有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97.4万户,注册资本金27201.3亿元,占全部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金的96.3%和54.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与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相比居中游偏上水平,增势相对良好。 [详细]

山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壮大

民营经济已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以外的广义的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占到40%以上。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增量部分,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民营经济。2012年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4.7%,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3.9%。 [详细]

山东民营经济与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

山东省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但总体上,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首先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户数偏少。2013年,山东省实有民营企业市场主体户数总量仅相当于广东的70.8%,注册资本仅相当于江苏的46.1%,而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仅相当于广东的62.3%。此外,山东省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426户,低于全国447.7户的平均水平。这些数据显示,山东省与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相比,差距较为明显。[详细]

山东民企加速发展 对全省GDP贡献过半

到2013年,山东全省实有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97.4万户,注册资本金27201.3亿元,占全部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金的96.3%和54.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与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相比居中游偏上水平,增势相对良好。 [详细]

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工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民营企业抓住历史机遇,在政策帮扶和企业自身努力下,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以外的广义的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占到40%以上。 [详细]

市场主体户数偏少

与粤苏浙相比,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户数偏低。2012年底,山东省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为345.7万户,虽略高于浙江的344万户,但远低于广东的487.52万户和江苏的484.1万户。

资本实力不强

据《2011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山东省上规模民营企业252家,分别比浙江、江苏少679家和653家,资产和营业收入总额分别比浙江低17976.77亿和21853.56亿元,比江苏低17370.78亿和21534.15亿元。

从业人员数量较少

截至2012年底,山东省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含投资者和雇工人数)为1375.01万人,分别比江苏、广东、浙江少857.87万、433.93万和171.21万人。

转型升级、创新能力不强

全国工商发布的2011年底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显示,各省区入围企业进入战略新兴产业的,浙江34家,江苏29加,山东省只有14家。山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实力也远低于浙江和江苏。

占GDP比重较低

山东省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山东全省GDP 的比重为54.7%,分别比浙江(2009年水平)、江苏低18.9和12个百分点。

外向度不高

2012年4省份非公有制企业出口总额,山东省为558.7亿,而广东为1815亿美元,浙江为1409.4亿美元,江苏为964.4亿美元,分别比山东省高1256.6亿、850.7亿和405.4亿美元。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