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滨州市


来源:中国·滨州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

滨州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全市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科学发展是主题,改善民生是根本,调整转型是主线,招商引资是重点,创新实干是关键,和谐稳定是基础,清正廉洁是保证”的“49字”工作方针,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7.6亿元,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130.76亿元,增长2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10.7亿元,年均增长20.3%。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      

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汉孝子董永都出生或成长在这里,有孙子故园、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碣石山、鹤伴山、麻大湖等历史名胜和自然景观。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乡土气息浓厚,艺术风格独特,滨州剪纸、惠民胡集书会、董永传说、博兴吕剧、沾化渔鼓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央渤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渤海的眷顾、黄河的哺育,赋予了滨州丰饶的物产、充足的资源。滨州是中国棉花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油区,还是中外闻名的“中国冬枣之乡”。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拥有未开发土地25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达到1.95亩。自2003年底开始实施的以防潮堤为屏障的“北带”开发,新增了63万亩土地。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29种,开发潜力巨大。其中石油储量6亿吨,天然气储量164亿立方米。海岸线长达240公里,沿海有10万公顷的滩涂、广袤的滨海芦苇湿地,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盐化工基地和海水养殖基地。 

四环五海,生态滨州 按照这一城市目标定位,深入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坚持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并举,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旧城改造步伐,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初步搭建起了“生态、美丽、幸福”的城市框架。“四环五海”工程是指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林带、环城景点,同时为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利用盐碱涝洼地形,建设东、西、南、北、中五个水库。整个主体工程投资近13亿元,新增环城公路近60公里,城区水体面积增长了7倍左右,年调蓄水量达1.5亿立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绿地率达到31%,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中海”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3平方公里。城市化拉动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滨州现代物流中心初具规模,国际会展中心、滨州客运总站建成投用,市民文化中心主体完工。会展经济方兴未艾,通用航空展、家纺文化节等节赛活动相继举办。诚信滨州建设逐步深化,自2002年开始连续九年举办银企合作洽谈会。加快高速路、铁路、海港、空港等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成为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以BOT方式建设的黄河公铁路两用桥实现通车,火车跨过黄河,圆了滨州人半个世纪的铁路梦。津汕高速、荣乌高速滨州段竣工通车,滨德高速公路、德龙烟铁路滨州段建设进展顺利。滨港铁路一期正式运营态势良好,二期正在积极争取列入省部合作计划。滨州港被纳入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布局规划,2个3万吨级码头年内将实现简易运营。中国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建设进展顺利,进一步凸显了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三大经济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 

粮丰林茂,北国江南 按照这一目标定位,深入实施“七个一批”工程(一批龙头型企业、一批专业乡镇、一批标准化基地、一批服务型市场、一批合作型经济组织、一批基础性工程、一批示范型新村),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大搞植树造林、农田水利建设、路域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2010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55.48亿元。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93家,农业标准化基地16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242个。持续开展林水会战,林木覆盖率逐步提高,全市一次性总蓄水能力达到8亿方。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邹平县连续七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博兴县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百强县,阳信、惠民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攀升,形成了南北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优化结构,推动转型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节能降耗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全力推动产业优化、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8:53.5:36.7。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抓好支柱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加快建设四大产业基地(家纺服装基地、新型生态化工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深加工基地),培育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信息、海洋开发、节能环保),扶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家用纺织、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零部件、有色金属深加工、果蔬食品、家具厨具、电子信息、轻工工艺、建筑材料、生物医药)。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50家,涌现出了魏桥创业、滨化、鲁北、西王、亚光、盟威等一批在某一领域位居全国甚至世界前列的大型企业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57.4%和42.1%。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10家,魏桥创业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大关。突出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会展旅游、房地产、金融担保保险、文化体育等产业,同时大力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剥离。2011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7.2亿元,年均增长16.6%,跻身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行列。狠抓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全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海河迎查取得全国“十大”重点流域和海河流域“双第一”,顺利实现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调整。 

统筹协调,和谐发展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努力担负好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扎实推进“平安滨州”建设,深入开展“联合接访日”、“民主议政日”、“社情民意日”活动,积极解决信访问题,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进一步畅通,刑事案发率、治安案件、群体事件、集体上访、安全生产事故等社会稳定指标持续下降,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率、社会和谐度不断提高。特别是突出重要时期安保工作,圆满完成了三级“两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敏感时期的安保任务。继承发扬老渤海革命精神,大力弘扬“奋斗、和谐、超越”的新时期滨州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民主集中制,注重加强班子团结、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党群团结、干群团结,努力营造合作谋事、团结干事的浓厚氛围。特别是把民族团结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办实事,依法按规做决策,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全力保障民生,每年都确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十件左右的实事,挤出财力,腾出精力,一一落实,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不懈地推动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44元,年均分别增长12.9%、15.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现拥有本科院校2所,高等职业院校3所;4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告别交杂费历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100%。人口计生工作圆满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跻身全省先进行列。面对海河流域罕见的洪水灾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了庆祝撤地设市10周年等系列节庆活动。投资4亿多元建成市体育馆及全民健身中心,圆满承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柔道两项赛事,滨州赛区被评为“十一运会最佳赛区”,我市运动员实得金牌数列全省第3位。黄河文化、孙子军事文化、范仲淹忧乐文化、“老渤海”革命文化等文化品牌进一步叫响。组建了全省首家跨媒体市级传媒集团——滨州传媒集团。投资1.5亿元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被确定为国家级革命烈士纪念地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三馆一院”为主体的市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老干部活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科技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就绪,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奠基开工。 

科学发展,再创辉煌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重大机遇,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锁定“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劳动者收入“三个翻番”的目标,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突破重点、整体推进,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滨州,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责任编辑:初晓芳]

标签:滨州 建设 文化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