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基金公司通道业务进入多事之秋 频现兑付危机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时至今日,或许没有人再会怀疑狂飙突进的通道业务所隐藏的风险。刚性兑付的难题,夹杂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中,使得盘根错节的“通道”如同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将风险的阵痛由最初的融资方向各个机构、直至投资人传导

权责之辩理不清的风险利益分配

当风险爆发,各个机构参与竞争通道项目时的激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责任与义务的纠缠。从各资管机构在近期频发的风险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互相推诿不难发现,责任界定成为消减通道业务风险的最大难点之一

“通道业务风险加剧,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前期业务过程中对于权力和责任界定不清晰,特别是隐性通道业务风险暴露时导致信托公司无法自证清白。”中部某信托公司研究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其介绍,在很多通道项目中,前期尽职调查、产品设计、预期收益设定等工作均由银行主导,信托通道产品的后期销售也由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负责,面向其高端客户销售。

“项目通常由银行主导,信托公司在参与相关项目时,尽职调查大多都流于形式。”该人士表示。

在万家共赢参与的深圳景泰项目中,就存在尽职调查相对不够仔细的情况。据万家共赢方面介绍,当初的尽职调查是由万家共赢与诺亚财富旗下的诺邦资产一起完成的。

在尽职调查时,所接触的对象均为中国银行工作人员。“我们和诺亚财富当时认为该项目以银行为交易对手,在尽职调查时的确放松了警惕。”万家共赢方面表示。

事实上,通道类信托计划往往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金融机构之间地位优劣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隐形通道业务也就因此成了信托纠纷的高发区。

一旦项目爆发风险,面对高达数十亿的资金兑付危机,仅仅赚取通道费用的信托公司、券商或基金子公司很难认可自己作为项目受托人应该承担的兑付责任。

“不仅是不想,也是不能。”前述信托业内人士坦言,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券商、基金子公司难以兑现所谓的兜底承诺。而资本金实力稍强的信托公司,也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实现刚性兑付。

“银信合作中,当项目出现问题时,银行为了保证理财产品的顺利兑付,会竭尽全力做好资产处置,部分银行甚至会刚性兑付。而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注册资本一般较小,融资能力也相对有限,对问题项目进行刚性兑付就明显力不从心。”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表示。

然而从法律权责上看,扮演通道角色的机构,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则可能要远高于业务本身。

“很少有人去考虑在这项业务中基金公司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督察长认为,与投资者直接签订协议的是基金子公司,如果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基金子公司难脱干系。

转型之惑放弃盈利业务不容易

面对不断被外界诟病的通道业务,一些过于仰仗相关业务的机构可谓进退维谷。“虽然风险较大,但是信托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道业务。这么重要的利润质押、定增以及新三板等二级市场业务等”。

"买者自负’的前提是‘卖者尽责’。”有分析人士认为,卖者作为专家,若对陌生的领域没有信心,那就专心于自己专长的范畴,推一些风险可控的主动管理产品,这比起“钱没挣多少、风险没少担”的通道业务要好得多。

相关专题: 了解身边的基金理财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柴杨]

标签:通道 基金 公司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