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上学养老不花一分钱 邹平西王模式能否持久
两次转折:
乡亲们需要团结,但也需要和他们一起在教育中成长
西王村村民口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西王集团就没有如今的西王村,没有王勇就没有如今的西王集团。所以,西王村的辉煌与王勇带领村民打造的西王集团密不可分。
现在团结一心发展企业的西王村的村民,在创业中前期却有着要拆分掉西王村企业的想法。“这就是农民创业最大的变数。吃苦没得说,但面对利益时容易迷失方向、目光变短。”王勇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西王村、西王集团今日的成绩就是在不断地、反复地“团结村民、教育村民”的循环过程中取得的。
改革开放前的西王村与全国其他普通农村一样,茅草房、泥巴路、苦井水,家家户户以种地为生,村集体除去杏花河岸边的一排杨树,再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1986年,对西王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西王村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村里思维活跃、富有开拓精神的能人被选进党支部,王勇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王勇提出“西王要翻身,先要换脑筋”的发展思路,决心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企带村、共同致富”的路子,带领支部一班人“脚穿拖鞋,肩搭粗衣”走南闯北考察市场,曾创下6天跑9省1市的纪录。
为了筹集资金,王勇二话没说,决定将自己经营多年的价值20万元的面粉厂无偿捐献给村集体。而其他班子成员也纷纷效仿,把准备给子女盖新房、结婚的钱拿出来为村集体办企业。就这样,七拼八凑筹集了40万元建起了西王油棉厂,1987年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利税23万元。紧跟着,西王历史上第一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年产3000吨的淀粉厂于1990年建成,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成为当时全省同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
但在王勇看来,西王史上最大的转折点却正是发生在这顺风顺水的年月。
1994年,西王村以52万元将一项以玉米淀粉发酵制取甘油的新技术专利买回来,投资2400万元上了马。项目投产后年产量达1000吨,经济效益颇丰。但是,市场经济风云变幻,甘油厂好景不长,由于世界甘油市场价格暴跌,使企业跌入低谷。
就在这时,村里的那些经不起打击的“保守派”提出要分掉资金,不再搞工业经济的想法。当时,有70多户村民联合签名要求分掉资金。
“这让我哭笑不得。因为村里企业的资产很大一部分是属于银行的,要分也是银行先来分,哪能自己想分多少就分多少呢。”王勇说,为了给这部分村民讲清楚,他联合村干部多次召开支部会议,多次入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说服了村民再次投入到“二次创业”征程中。
“我之所以说这是西王面临的最大转折,就是因为从那时我真正明白了,乡亲们需要团结,但也需要和他们一起在教育中成长。”王勇很有感慨地对记者说,事情过去仅半年后,企业最终实现了由甘油到谷氨酸的产品转型,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