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山陕会馆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由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会馆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
鳌头矶位于临清市先锋路街道办事处吉士口街,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嘉靖年间又在此处修建道观“弘芸庵”,中心建筑为“观音阁”。鳌头矶地域近似方形,东为主体建筑观音阁,砖砌基座下部辟门楣,石刻“独占”二字。
鳌头矶地处大运河要冲,登楼便可见运河帆樯如林,周围食肆栉比的繁华景象,成为运河岸边一处标志性古建筑群,历代人文荟萃之所,是研究明、清两代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实证资料。
光岳楼,亦称“余木楼”、“鼓楼”、“东昌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 与黄鹤楼、岳阳楼等并称中国三大名楼。
光岳楼为中国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
光岳楼的屋顶“莲花井”非常漂亮,有一朵硕大的木刻莲花,周围用荷花、菏叶和莲子来衬托。古人把莲花雕刻在屋顶之上有很深的用意:“天水克地火”,古人巧妙的利用这种五行相克的原理,希望这朵莲花可以镇住这个楼阁,给这个楼阁带来一片祥和。
临清清真寺建于明代弘治十七年,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临清清真寺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形式各异,既有中国宫殿建筑特点,又包含阿拉伯建筑艺术特点,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
会通闸原为“临清中闸”,始建于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坐落于临清市京杭大运河济宁至临清段之上,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京杭运河临清城区段南支挖成,元代挖成的北支遂废,明正德年间在“中闸”基础上起拱建桥,名为会通桥。
东昌湖又名胭脂湖,与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并称“全国三大市内名湖”,素有“南有西湖,北有东昌”之称。东昌湖环绕聊城古城一周,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当时因修筑城墙以及护城堤挖土而成,后经历代开阔,如今面积已达6.3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相当,是济南大明湖的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