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遐园到奎虚书藏•百年齐鲁文脉

【导语】从“遐园”到“奎虚书藏”,齐鲁文脉的香火,一度在颠沛流离之中,灯火如豆。幸有王献唐之辈,在乱世之中,为吾鲁存兹一脉文献。其中所历种种艰难,非所亲历者所能知之。

1922年7月,山东历史博物展览会在省立图书馆举办,图为展览会大门。

丙申仲春,时隔百年,遐园与奎虚书藏依旧散发着文字的馥郁,时有齐鲁读书人相聚于此。

前言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老舍先生笔下含情,他是这样在心底里爱惜着济南。

这样的老城,这样的芷兰水岸,这样的明湖风月,籍着温润的春风,沿明湖逶迤而行,西南岸行至尽头,迎面便见遐园。门楣上有宣统年间山东提学使湘潭人罗正钧所题“遐园”二字。

“遐园”之名清幽绝俗,取自《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毋金玉尔言,而有遐心”,取其“白驹空谷”之意。

清光绪三十四年末,时任山东提学使的湘潭人罗正钧提请山东巡抚袁树勋奏请清政府,在原贡院东北角隙地建置图书馆,希冀此圣人桑梓之地能“开民智,保国粹”。

翌年仲春,获清政府批准,暮春时节动工兴建,由罗正钧亲自主持。其风格仿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建造。

1909年,清宣统元年;

这一年,清政府诏谕“预备立宪,维新图治”;

这一年,“落落乾坤大布衣”的于右任创办《民呼日报》;

这一年,张之洞辞世;

这一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建精武体操学校;

这一年,由罗正钧主持修建的图书馆正式落成,定名“山东图书馆”。

故事从此处开始。

齐鲁自古为圣人桑梓之邦,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济南作为省会,却没有设立图书馆,故提请清政府参照其他省及国外,设立图书馆。

开民智 保国粹

敛尽济南四时风光,大明湖西南一隅,江南园林的锦绣尽收“遐园”。也见山水迤逦,游廊迂回,泉流泠泠,中植荷蕖。遥想昔日遐园之营造,肇始于图书馆创建,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追溯起来,亦要感念前人的远见与恩泽。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末,时任山东提学使的湘潭人罗正钧提请山东巡抚袁树勋奏请清政府,在原贡院东北角隙地建置图书馆,以开民智,保国粹。

宣统元年(1909)正月,袁树勋提交《奏东省创设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以开民智而保国粹折》——

“齐鲁自古为圣人桑梓之邦,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济南作为省会,却没有设立图书馆,故提请清政府参照其他省及国外,设立图书馆,存储四部善本,兼收列国宝书。同时附设山东金石保存所,收藏本省新出土的金石古物及旧拓精本。”

2月20日获清政府批准,3月20日动工兴建,罗正钧亲自主持,仿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建造,取《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毋金玉尔言,而有遐心”中“白驹空谷”之意命名为“遐园”,希冀能在此地大兴学风,培养人才,富国强民。

当年12月16日图书馆正式落成,定名“山东图书馆”,另附设金石保存所。

初创时期,读者服务主要是提供馆内阅览,设阅览室、展览室两种。因馆园合一,来馆游人,每人需收铜元二枚购买游览券,阅书者每人收取铜元二枚购买阅书符。以星期二至星期五为男子游览日,星期六为女子游览日。

遐园背湖(大明湖)面山(千佛山),古朴典雅,景色宜人。在创建初期即负盛名,与天一阁有“南阁北园”之美誉。园中遍植花木,曲水环绕,桥榭相接,湖山相映,有“历下风物,以此为盛”的美称。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来游历,挥毫写下“和风飞清响,时鸟多好音”的佳句,置于院内竹篱门上。

时运不济,在战乱频仍、风雨飘摇的年代里,遐园亦命途多舛, 1937年日军侵占济南之际,惨遭焚劫,玉佩桥以东的海岳楼、宏雅阁等共计54间建筑全被焚毁。

此后所历种种,遐园越发凋零,园内建筑一一拆除,海棠等花木亦被伐去,景象面目全非,使人叹惋:物犹如此。

如今,遐园壁间石刻、画像都已取走,碑龛也难见踪影,几处残碑难以再现当年景象,唯有罗正钧手书“遐园”二字还历历在目,在繁花似锦的历史和现实的大背景下,让人记起遐园在上世纪五十余年的艰难岁月里为齐鲁文化担当的重任。

因藏书楼为山东公共藏书之所在,而奎星主鲁,虚星主齐,二星之分野,正包括了齐鲁的疆域,故定名为“奎虚书藏”。

奎虚书藏: 奎星主鲁,虚星主齐,二星之分野

沿大明湖逶迤西行,屹立在西南岸的红墙建筑,在八十年的岁月里,曾见证过共和国跌宕起伏的命运。

1928年“五三”惨案发生,炮火连天,因图书馆与国民党省党部接壤,遂遭战火波及,1930年夏,济南城北火药库爆炸,殃及图书馆,导致海岳楼楼板逐渐下沉,又因藏书增长过快,虽然在宏雅阁东室别辟藏书处,但仍不堪其重,遂有新建藏书楼的计划。

1934年3月,时省政府以地方公益事项,百废待兴,于是年3月29日的省政府政务会议上,议定由中国银行累存盐商缴存款中分配出5万元,指定建设新藏书楼。

1935年3月9日正式开工,至1936年10月勘验修整完毕收工。全楼呈“山”字型结构,欧式建筑风格,占地二亩六分四厘。红砖砌墙,黑色木制大门,是当年耗时3个月由德国汉堡码头运至天津港,又用牛车从天津运达济南的。

楼体分上下两层,总计楼上为6间,楼下为16间。刚开放时一楼入门正中为大阅书室,足容400人。右侧为接待室、阅报室、金石文物展览室、齐鲁艺文展览室、慎藏库、阅览部办公室,左侧为报章杂志储藏室、研究室、善本书阅览室、善本书库、柳氏捐书纪念室等,楼上中间为编藏部办公室,两侧为书库。大门左右有询事室、夫役室,楼梯下一为消防室、一为储存室。原碧琳琅馆位于奎虚书藏与遐园之间,拆除后辟为楼前院落,并在旁边建两个警卫室。

因藏书楼为山东公共藏书之所在,而奎星主鲁,虚星主齐,二星之分野,正包括了齐鲁的疆域,故定名为“奎虚书藏”,请教育部部长、著名藏书家江安傅增湘署榜,刻于楼的正面。

八十年弹指须臾,随着一代人的下世,历史的记忆封笺成黄土陇上的墓志铭。“奎虚书藏”这个承袭着齐鲁文化一脉香火的名字,越发的鲜为人知。

站在明湖之岸的“奎虚书藏”,如今的功用是山东省图书馆明湖分馆,在功利性阅读的当下,这里依旧散发着文字的馥郁,时有齐鲁读书人相聚于此。

上世纪二十年代,省立图书馆全体同仁合影。前一右二为馆长王献唐。

载书播迁: 为吾鲁存兹一脉文献

1937年秋,平津失守,日军逼近黄河北岸,韩复榘不战而退。国难当头,时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的王献唐认为:“本馆为吾东文献所荟萃,脱有不测,吾辈将何以对齐鲁父老?”并誓言“欲为吾鲁存兹一脉文献”。

在人心惶惶,省府要员忙于逃命之时,省立图书馆无人顾及,内迁经费无着。王献唐四处奔走,求亲告友,甚至不惜出卖自己收藏的珍贵文物,终于凑出一笔经费。于是选取馆藏文物图籍精品,与典藏部主任屈万里及李义贵一起决意护送这批文献南迁。

一路辗转,由济南至曲阜,再由曲阜出发,途经兖州、开封、郑州,抵汉口,然后转宜昌,渡三峡,入万县,最后终于到达四川乐山。

此次载书播迁的途中,敌机轰炸、敌人追击、土匪抢掠、险滩恶阻,颠沛流离间历尽了千辛万苦,非身临其境者所能堪知。

屈万里在后来忆及当年滋阳遇险的经历:“机枪则密如连珠,时杂以轰炸声,俨置身战阵间也。”而在这以后的旅途中,武胜关八日之内三次被炸,三峡险滩险些触礁,“惊险历程恍如隔世”,其他如土豪兵痞的觊觎侵吞等,更是不胜枚数。

在途中,常有敌机空袭的警报,大家都避入防空洞,王献唐却始终守着这些书物。朋友们劝他暂时躲避,他总是笑着说:“这些东西,就是我的生命,一个人不能失去了生命!”

入川以后,他们将所带图书文物悄然密藏于临近乐山大佛的崖洞里,封好洞口,择地而居,日日守卫着这批珍宝。战乱加剧后,在断绝津贴之后,迫于生计,王、屈二先生代人授课,李义贵只好给人帮工,去江岸搬运,清淤除污,担沙扛石,以至于摆地摊,卖香烟,售水果,朝出暮归不离职守,以微薄收入藉以糊口。

身居客地,世道艰难,养活己命尚属不易,况身负护佑齐鲁珍宝文献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李义贵忍辱负重,年复一年地熬过了13个冬秋。当他护送这批文化遗产绕道北京返达济南时,已经是1950年的12月份了。

时局稳定后,这批文物经过多方斡旋,重新回到山东。据《四川运回古物目录》及《抽运曲阜旧存书籍金石细目清册》记载,“计:宋刊本 14 种、元刊本 32 种、稿本 27 种、钞校本 63 种、明清刊本 28 种,共计 164 种”。以及金石类 556 件,多属稀世文物图籍,是山东省图书馆数代人几十年的珍藏,也是齐鲁文化的瑰宝精华所在。

日军受降为这座藏书楼增添了浓重的历史色彩,奎虚书藏也因此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日军投降典礼在奎虚书藏一楼大阅览室内举行,日本细川中康中将携高级参谋来降。

我武维扬 永奠和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1945年12月27日,时为济南沦陷8周年,济南、青岛、德州战区日军投降典礼在奎虚书藏一楼大阅览室内举行,日本细川中康中将携高级参谋来降,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李延年代表国民政府受降。典礼后在遐园内抱璧堂南侧建造了“抗战胜利纪念碑”,上有李延年、何思源、王耀武等人题诗,惜今已不存。

惟当时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李延年手书的“我武维扬”匾额及日军所用军刀一把尚存山东省图书馆。日军受降为这座藏书楼增添了浓重的历史色彩,奎虚书藏也因此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今仍屹立在大明湖南岸。

从“遐园”到“奎虚书藏”,齐鲁文脉的香火,一度在颠沛流离之中,灯火如豆。幸有王献唐之辈,在乱世之中,为吾鲁存兹一脉文献。其中所历种种艰难,非所亲历者所能知之。

齐鲁读书人,倘若你去明湖流连,西南岸遐园旁,有座“奎虚书藏”,推门而入,八十年前的故事,讲述着山东省图书馆的百年记忆。

【感谢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西宁先生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