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返回首页

[第7期]治污尴尬怎解?且在阵痛中走向新生

编辑:任晓攀 2015-07-03

山东临沂上了头条。然,这并不是一个“喜大普奔”的好事儿。 作为新环保法实施后首个被约谈城市,重压之下,山东临沂在约谈后第5天,突击对全市57家污染大户紧急停产整顿,成为全国唯一在约谈后才去停产整顿的城市。然而,临沂环保措施急转后带来的阵痛却远超预期:停产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区域性金融危机一触即发;当地警方则透露,随着失业人口增多,当地盗抢案件增多,犯罪率出现上升迹象。 环保和经济,究竟要哪一个?这个问题讨论了很多年,而全国乃至全世界达成共识:经济的发展不该以环境保护的破坏为代价。那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就该选择环保,抛弃经济发展呢? 显然,也不能这样简单地一刀切。【详细】

历史遗留问题让临沂陷入困境

央视《新闻1+1》中主持人介绍,说到临沂,这个地方是革命的老区,它的经济基础一向是比较薄弱,从历史上来看,从改革开放以后,渐渐形成了以瓷砖、焦炭等为主的现在看来并不十分合理的一种产业结构,但是它是历史形成的。而且在当时的这种历史背景下,各地的市政府在招商的时候都纷纷地铺设一些绿色通道,比如说一些手续,一些程序是可以减免的,其中免环评可能就是一个成为吸引各个企业进驻的绿色通道,但是没有想到这样的通道在今天来看的话却成为一个巨大的,不可跨越的门槛。

停产企业中,钢铁、水泥、焦炭等污染大户均被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过去急于扩张经济的地方政府鼓励或默认以“先生孩子后上户”的形式,让企业在当地投产,其中不少缺乏环评手续。此次停产整顿之后,按部分要求新增环保设施的企业,又因没有环评手续仍不能复产。

今天的临沂,是很多历史欠账严重的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缩影。历史欠账总是要还的,而其中的代价其实不必非要等到经历过才懂。临沂在那儿可为鉴,不要到病入骨髓再刮骨疗毒。全新的画风,不是没有可能。【详细】

重压之下政府铁腕治污值得民众点赞

作为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批被约谈的城市,4个多月前,临沂在全市掀起大规模环保风暴,57家污染企业被关停,400多家企业被要求限期整顿,由此也成为全国唯一在约谈后采取停产整顿的城市。然而,4个多月过去,企业关停导致6万人失业,引发了千亿元规模的债务危机,而重点治理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依然超标。

治理环境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相信在理论上无人会质疑。然而,在付诸实施时常常遭遇理想和现实的剧烈碰撞。临沂的治污进程,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为什么治理污染会陷入这样的难局?是治理环境的决策有误还是实施程序出了偏差?是历史包袱难以承受还是治理机制不够健全?值得深入探讨。 必须肯定,临沂以刚性措施治污值得赞扬。

在全国唯一一个约谈后停产整顿的城市这一名号背后,包含了敢于动真格,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改变传统政绩观的勇气和决心。环境治理上容不得文过饰 非,得过且过。无为而治最无风险,却是最大的失职。临沂的主政者不会不知道,关停整顿污染企业,将冒失业率上升、财政收入下降、局部债务危机加重等风险,这些风险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转化为主政者的政治风险。仍要迎难而上,而不是在约谈后虚与委蛇,表明的是想有作为的立场。这是地方政府在治理环境问题上应该普遍秉持的态度。 【详细】

临沂成治污新样本 其他城市或可吸取更多经验

关停污染企业,山东临沂不是第一家,早些年,湖南株洲为探索城市转型,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2013年至2014年8月,株洲市共关闭、淘汰大气污 染严重企业或生产线89家(条)。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做法带来的环保效果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当地经济也未因此而明显下滑。

这一次临沂之所以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就业压力,是因为此次“停产整顿”事发突然。加之,污染企业长期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不及时思考出路,更扩大了“紧急停产整顿”带来的压力。但发展转型,不可能没有阵痛,当下最应该思考的不是要污染企业,还是要环保。而是如何在就业与环保之间找准平衡点,遏制环保整顿快速到位的冲动。一方面让整改到位的企业及时复工,在做好环评工作的基础上,简化相关手续办理,推动城市转型软 着陆。另一方面督促难以整改到位的企业制订好善后方案,预防区域性的失业危机。

环保风暴下的地方阵痛该如何缓解?粗放式发展要朝可持续性发展转轨,遭遇这种阵痛的也绝非只有临沂。在这种普遍情境下,为这种阵痛寻找适用的缓解办法,已经成为迫切之需。环保问题牵连甚广,关系到经济、社会、民生,如何平稳过渡,平衡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决定着危机能否成为转机, 阵痛能否换来重生的关键。而在这关键环节和步骤中,优先解决民生难题、化解就业困境,则是重中之重。【详细】

环保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应举全社会之力探索更好的路

长期以来环保部被指拿着棉花棍子打谁谁都不疼,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迫使舆论质问与责难的“火力”首当其冲就对准了环保部门,倒逼环保部走向强势,被称为 “史上最严”环保法加大了对企业违法的处罚力度,也增加了对行政监管部门的问责措施,凭借按日计罚、约谈、行政拘留等利器,强势不言而喻。但由于缺乏配套的缓冲政策,强势环保之下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环保并非是环保部门能够完成的事情。

环保风暴下的“临沂阵痛”,说明了污染治理不仅是环保问题,更与经济、社会等密切关联。区域性金融危机或将爆发,失业人口增多导致治安形势恶化……临沂环保治理此次“急转弯”带来的阵痛,虽远超预期,但后果却早已注定。

在效果评估层面,仅仅4个月时间,仅仅依靠临沂的单打独斗,很难得出客观结论。环境治理不是一地一时能够完成的事,而必须实施跨区域、跨任期治 理,方能见效。假如因为目前集中爆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就轻易臧否,只会令地方政府望而却步。打破目前的难局,绝非临沂一地调整反思就可做到。

一言以蔽之,没有甩不掉的包袱,没有治理不好的环境,关键是能否真切认识到环境治理是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做好行政和政策、行政和市场间的统筹,如此才可能跳出临沂目前面临的困境。能否统筹治理,不仅是临沂面临的课题。【详细】

凤凰网山东官方微博

为您带来最好看的新闻。

凤观齐鲁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每天获取一条独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