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
  • 乙未年祭孔大典
  • 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孔子教育奖”:让“有教无类”成为世界共识

“孔子教育奖”设立于2006年,今年获得该奖项的分别是阿尔及利亚扫盲协会、西班牙促进社区发展终身学习学校和南非莫尔泰诺语言与扫盲研究所及国际扫盲研究所。他们都为帮助当地贫困、辍学妇女或儿童重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详细]

专访孔子教育奖获得者:学习,才能与贫困抗争

智利“瓦尔帕莱索胡安卢斯维韦斯学校”项目代表阿尔瓦雷斯女士表示,任何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必须重视孔子和孔子思想。“学习,才能与贫困抗争”是马达加斯加ASAMA (马达加斯加全纳教育行动)提出的口号,该项目主要针对未入学的贫困家庭儿童和文盲提供教育,帮助年轻人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希望借此减少不平等和贫困现象。的拯救。 [详细]

董金裕:所有的荣耀都应归于为儒学研究不断奉献的人们

台湾知名学者董金裕说,今天这个特殊的荣誉能够颁给我,除了能够敦促我更加努力传播儒学,其实真正要彰显的是台湾多年来对传统文化研究的不断奉献,在台湾从事儒学研究的学者做出贡献比我更大的亦有很多。 [详细]

乙未年祭孔大典祭文(全文)

维此乙未仲秋,公历2015年9月28日,乃至圣先师孔子二千五百六十六年诞辰,吾等华夏胞民,谨具鲜卉果蔬,佾舞雅乐,肃祭圣师,恭献此文。圣师孔子,生于无道之世,力倡雅颂之声。承尧舜禹汤文武之余绪,集礼乐射御书数之大成,设帐授徒,创立儒宗,开百代之圣教,化万民于春风。[详细]

今年祭孔大典首设典仪官、唱乐官、赞引官

祭孔大典是每年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和文化品位的核心活动。祭孔乐舞继承了上古时代汉民族祭祀天地和庆祝丰收与战功的原始舞蹈形式,集礼、乐、舞于一体,是唯一保留下来的汉民族舞蹈。今年祭孔大典首设典仪官、唱乐官、赞引官,增加了祭孔仪式的厚重感,也更符合礼制。[详细]

乙未年公祭孔子大典宣告礼成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6年纪念日。伴随着朗朗的千人《论语》诵读声,乙未年祭孔大典上午9时许在曲阜孔庙万仞宫墙前拉开帷幕。[详细]

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在山东邹城落幕

本次青年博士论坛共有近40位青年博士获邀参加,他们来自中国内地、港台地区,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三十多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大会在前期通过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论文征集公告》,共收到来自海内外高校和孔子学院总部汉学博士投稿90余篇。[详细]

孟子学会、孟子书院揭牌仪式在山东邹城举行

9月27日下午,孟子学会、孟子书院揭牌仪式在位于山东邹城的孟子研究院隆重举行。邹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胜明主持时说,孟子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长河淘洗,其精髓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示,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学会的成立将为凝聚国内外人文学者力量,促进孟子思想的传承和弘扬,进一步珍视好、守护好传统文化基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详细]

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开幕 首推一批儒学新成果

儒学大会期间,还首次推出了《世界儒学发展报告(2014-2015)》、《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1—6卷)、《“春秋讲坛”学术讲演录》等最新学术成果。[详细]

全球华人国学大典
 
 

从国学看“中国梦”

国学能使中国人顶天立地、安身立命、奋发自强、定国安邦。国学的博大气魄和精神理念,如易经所蕴含的和谐之道、儒学所闪烁的人本光芒、道学所充盈的无为智慧、法家的科学本性和佛学的大善本质。 [详细]

 
 
 

儒学对人类未来之价值

对困境的文化根源进行了分析阐释,展现了儒家“人的联系重要”文化比之西方“分散的个体重要”在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摆脱人类困境中的强大优势。安乐哲教授强调中国崛起对世界秩序的改变,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 [详细]

 
 
释奠礼历史演变过程  

释奠原为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释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曲阜孔庙举行释奠礼,除有皇帝亲临或御遣钦差外,例由衍圣公主祭孔子、四配,属官分祭十二哲、先贤、先儒、启圣祠、崇圣祠、寝殿、家庙等。 [详细]

历代释奠乐舞与歌辞  

祭孔乐舞是孔庙祭祀大典的专用乐舞,以乐、歌、舞配合于礼,是孔庙释奠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乐舞仅限于如“国祭”、“丁祭”等重大祭孔大典时使用。古代祭孔乐舞所用音乐的曲谱、宫调和舞蹈的舞谱图示均有皇帝审定钦颁,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详细]

孔子封号与孔庙沿革  

自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至清末两千四百余年间,列代帝王加给孔子的封号,以及孔庙释奠礼,历经了六十余次变化。释奠也成为全国士子都参与的重大礼仪。[详细]

 

孔子弘扬“中道”观念 奠基传统史学底色

杨朝明教授对孔子的史学观念作了着重阐述。在他看来,孔子继承了史学的求真精神,孔子的“史学”观念是对上古三代“中道”传统的弘扬与发展,并奠基了中国的史学传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