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柱”造

2

杨胜其:一个会爬烟囱的“钢铁侠”

采写/谷晓丹 摄影/靳嘉文

  “我总觉得我运气很好,但努力的人运气都好。”

在55米高的平台上测量

  杨胜其是个“钢铁侠”,别误会,不是漫威英雄里的那种。他现在是聊建集团八公司的一名工程项目经理,主要的工作是“钢结构”。据说,每个项目施工中他都需要亲自查看,无论多高的位置他都不会放过,目前他爬得最高的一次是通过挂梯爬到了17层楼高的烟囱顶端。原本想做个设计师,一不小心成了一个爬烟囱的人,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

不想当设计师的大学生不是好工人

和工人一起检查门口净尺寸

  杨胜其今年只有28岁,他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建筑施工一线,5年来跟着工程项目一直在外面闯荡,平均下来1年1个城市。他说大学选这个专业是因为从小就对机械制图感兴趣,而当年高考时之所以去湖南,是因为喜欢湖南卫视的主持人汪涵。于是“任性”的他离开家乡聊城东阿,为了“偶像”去了远方——湖南邵阳学院学工业设计。

  杨胜其2011年大学毕业后,先在湖南三一重工工作了一年。当时的他是第一次去工地,开始感觉很新鲜,但很快就开始怀疑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因为施工现场远远没有书本上描绘得那么好。不仅如此,工地上的工人大多来自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他们大多操着浓重的方言,杨胜其的话他们也听不太懂,语言沟通上就有障碍。为此,一些图纸的说明和施工进度等,杨胜其只能用图表现。

  大约用了半年的时间,杨胜其才和工人熟悉起来。他当时从事的是土建技术工作,在工地吃住,过得像个农民工。和很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一样,他一开始对自己的定位原本是设计师,没想到在一线施工什么都要做,这一干就是5年。

“钢铁侠”的空中生活从爬烟囱开始

攀爬的时候不能往下看

  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没有家乡好。抱着这样的想法,在湖南工作仅1年,杨胜其就选择回老家了。

  杨胜其主要做“钢结构”的工作。说到钢结构,一般被用于完成跨度较大的车间施工,这对土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钢结构的优势很多,它成本低,比一般土建周期要短,一个车间土建工程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钢结构只需要施工大约6-8个月的时间。而且钢结构拆除之后还有重复利用价值,比土建更有可持续性。

  一般人可能并不了解,其实钢结构本身是极其危险的工作。钢结构在加工厂制作后完成后,需要像“搭积木”一样在工地进行安装,过程中难免会有攀爬、登高,而且高空作业较多,可以说比土建要危险得多,有“恐高”的人是做不了这一行的。

  其实,不仅钢结构的工人要爬高,杨胜其自己也是。他最高的一次是爬到55米的烟囱最顶端,以3米楼层进行计算的话,有17层楼之高。17层楼!更难以想象的是,在攀爬过程中,除了表面的挂梯,没有任何安全措施。

  杨胜其说爬高虽然危险,但在钢结构这一行里很普遍。爬高那么危险,不害怕吗?杨胜其告诉我们,他第一次在阳谷工地施工时攀爬高度有37米,当时其实心里也很紧张,而且挂梯本身也会动,更令人恐惧。“攀爬的时候不用考虑下面,向上看就可以。”杨胜其说出了攀爬的“诀窍”。就因为这样,如此危险的钢结构更需要责任感,杨胜其每个项目都要爬上去,他说只有亲自走一遍才放心。因为只有自己先清楚工程的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的进度和分配有所把握。

  钢结构工人们在那么高的地方工作,一待就是10个小时,无论严寒酷暑,都要穿着工作服避免皮肤暴露。夏天人长时间作业容易晒伤,气温37摄氏度的时候,钢材能达到60、70摄氏度,鸡蛋放上去立马就熟了。冬天钢材还会沾手,如果不小心触摸会使皮肤掉皮。最危险的是,钢网架冬季施工,杆件会积雪。每个工人在开工前要用毛巾擦拭掉积雪,在6厘米直径的杆件上走2-3米的距离,简直难以想象。

“看着他们在那么高的地方,像鸟一样好辛酸。”

喜欢与成就在“履带吊”之上

  杨胜其也遇到过工作中的瓶颈。

  那时,他刚开始负责河北项目的计划方案,一开始考虑使用汽车吊。但是长城汽车涂装车间跨度116米、高27.5米,钢构件37米、重达8吨,远距离盲吊62米,安装难度极大。因为普通汽吊根本无法靠近安装,主杆不够长、角度不合适,杨胜其就带领几个技术人员,实地确定现场尺寸、标高,以及吊车行走路线,精确到厘米。

  反复考虑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杨胜其最终选择cc1400履带吊完成主构件的安装。履带吊的做法其实是他在湖南工作时得知的,但即使有了湖南的前车之鉴,也需要数据的支撑。为了让自己的选择能有说服力,证明自己方案可行,他开始通过画图、计算、测量等来进行论证,常常一个人忙到很晚。

  当时为形势所迫,杨胜其也是赌了一把。履带吊需要20万元的经费,无论成功与否,只要设备进场,这20万元已经花出去了。而且吊装迟迟不能开始的话,就会延误整个工程的工期。“如果失败了不仅仅是20万元的损失,更会影响聊建的声誉,所以不敢怠慢、大意。”杨胜其说,他当时也承受了很大的风险。经过一系列的付出与努力,最终112米履带吊直冲云霄,蔚为壮观,构件分毫不差地到达了指定位置,这也是聊建在河北的第一个工程。

112米履带吊直冲云霄

  杨胜其做工程项目以来,一直是团队里年龄较小的,但却要负责整个工程项目。一开始,很多工人确实对他有些不屑,觉得他缺乏经验。但是,杨胜其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最后“征服”了他们。特别是“履带吊”事件,在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充满怀疑的时候,他最终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令众人刮目相看。从此,工人们也就更加信服他的观点和主张。

  这件事带给杨胜其的另一个收获是,他开始真正喜欢上这份工作了。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对工作有了把控感,并最终使结果有了改观,收获了成就感。

反复测量:有没有误差雨知道

钢结构干得好不好,下一场大雨就知道。

  阳谷1年,聊城1年,泰安1年,河北保定2年,长期驻外工作跟着工程项目走,比起成就感,杨胜其觉得工作中更多的是责任感。

  杨胜其从技术做起,一路走来做到了河北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对于“工匠”他是这么理解的——过去他一直以为工匠必须很出名,或者在某些方面做到极致才行。现在他的想法变了,他觉得只要有乐趣和热情,有坚强和忍耐,有投入和坚持,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好,就可以称得上是“工匠”。

现场复测

  钢结构里最重要的就是误差。

  要确保钢结构的质量,从开始拆图、建模,再到加工厂钢构件的制作、运输,一直到后期的验收过程中都要注意,特别是误差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因为钢结构的误差很小,所以要求必须精确。否则,假如累计误差过大,到了最后可能会导致组装失败的严重后果。所以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规范执行,特别是从加工厂源头的工艺技术开始就要注意。

  在钢结构领域里有一条不成文的“检验”规则——钢结构干得好不好,下一场大雨就知道。如果雨后到处漏水,即使钢结构再美观,工作也是失败的。钢结构本身防雨,工作能达到雨后10000平方米1个漏点,就称得上比较成功了。钢结构里也有一些“癌症”,比如结构性的问题就很难弥补,这也是最可怕的。还有些问题是因为从一开始搭建时就错了,比如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因此对于钢梁的尺寸,必须一遍遍复核才行。

为聊城打造“聊建”的品牌名片

“工匠精神”就是坚守和传承

  “说梦想太大了,但这份工作可以称得上是理想。”杨胜其告诉我们,“兴趣是可以转移的,但理想不一样,它就像一种信仰。”杨胜其的理想说来也简单,就是认真把本职工作做好,把能做到的尽善尽美地完成。他想接触更多行业、企业,并学习他们的“语言”。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信念,杨胜其觉得企业文化是企业致胜的关键。与此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接受聊建的理念——筑百年名企,而要做到这点,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坚守”和“传承”。

  杨胜其觉得自己工作最大的意义就是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企业通过他和项目团队来认可聊建。公司总部在聊城,但是施工项目却可以走出去,杨胜其他们背后代表的是整个聊建的公司和企业文化。

  杨胜其在湖南求学期间,很多同学并不知道他的家乡聊城,但提到东阿,大家因为“东阿阿胶”比较有名所以就知道。由此可见,一个城市会因为品牌而出名。有品牌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而品牌不是说出去的,工作中只有一步步往前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最终打响品牌。杨胜其希望通过他和团队们的努力,让聊建的品牌走得更远,也要让聊城这所城市被更多人所熟知。

冰冷钢结构中的柔性管理

1天开4个会,杨胜其仰仗这群人。

   杨胜其说,他的工作是为了一群人。工地里近300个人,年龄从20岁到50岁都有,很多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家庭的生活。“把公司极力往上推,让手下跟着吃饭的人能安安稳稳拿到他们应得的”,杨胜其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责任感”的意义。

  为此,杨胜其考虑得比较细心,除了确保每个月的工资能按时发放外,每逢9月1日开学、过年前夕这些特殊的时点,都要确保工资能及时发放,并提前筹备好工资。杨胜其说,他所带的这群人都是跟着他从聊城出来的,毕竟工程是靠这些工人干出来的,杨胜其仰仗他们这些人。

  工地一天要开4个会。

  早会主要讲解安全、质量、现场,特别是钢结构的危险点和不能碰触点。会议的目的在于让工人知道自己参建的项目是什么,要让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简单看图纸,为了工作混饭吃,而要知道工作的意义。

  晚会主要对工程进度、施工难度、材料调拨、计划编制进行一一讲解。每个班组长汇报计划完成量,如果本日计划量没有完成,第二天就要按量补上,人员配备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工程的大计划就能落实在每天的小计划里,最后就能按工期约定完成任务。

  2011年工作以来,杨胜其渐渐意识到,不可能总靠着公司手把手地教,以教条来指导工作。他认为当公司把一个人安排在岗位上,就需要他的自我主张与主动发挥,而不是简单的被支配。因此,杨胜其会让团队的其他人自己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发现问题,能够做到独挡一面,才能逐步成长。

  对于新人的培养,杨胜其说他喜欢年轻的团队,年龄在25岁到27岁之间最好,因为可塑性强。而对于那些难以管理、个性太强的人,杨胜其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说如果他们固执己见就放手让他们去做,撞了南墙就死心了。“年轻人需要自己的成长空间”,杨胜其解释道。对于成长来说,经历才是最重要的。

不往后看:年轻人奋斗比考虑重要

往前走,不到最后永远都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对是错。

  杨胜其在农村长大,一步步走到现在,他说对他影响最深的人是他的父亲。杨胜其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要求杨胜其要独立,更要有担当。父亲叮嘱他做事要有底线,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碰触的,比如质量和材料,人只能拿自己该得的,而不能过分贪婪。老实、本分、厚道,父亲这些朴实的教诲让杨胜其懂得了恪守职责的重要性,规矩太重要了。

  工作以来,杨胜其比同龄人成长得都快,面对我们的疑问,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从来不往后看,只往前看。他说,只要有了目标,就尽量做好它,不管在什么样的平台。他相信,只要方向没有错,认准目标就一直往前走就会走出来。那怎么才知道是正确的方向?杨胜其说,能学到东西、能成长,就是正确的方向。

  从设计师到施工一线,杨胜其认为只有实践才能提升能力,简单的表象之下,亲自去做才能懂得其中的难处。就从打电话这件看似小的事来说,他本人有两个手机,项目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打5个小时的电话,171个电话——从来没断过。因为决策性的事情,杨胜其本人必须知道。

  杨胜其当年的很多同学都改了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他反而觉得现在的工作很有挑战性,他是个务实的人。“就往前走,不到最后永远都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对是错。”杨胜其说。

  不往后看——这是支撑杨胜其攀爬55米烟囱时的信念,他一路往上爬,从不往下看。杨胜其说人不能考虑得太多,无论是关于回报还是其他。否则,就会不停质问自己:做这些事情值不值得。瞻前顾后的话,就会错失很多机会。事情不是考虑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他说,年轻人要多奋斗少考虑,人的价值不能以收入的多少来体现。

做好本职工作是对“工匠精神”的最佳诠释

  还很年轻的杨胜其,处理工作时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一种成熟,他对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责任”二字。“工匠精神”在他这里,变成了最朴实而简单的表达——做好本职工作。这一点,他始终没有忘记,无论是在55米高的烟囱上,还是在精确到毫米的误差测量中。他这个“钢铁侠”在钢结构的世界里将勇往直前,一直向前走,没有一丝犹豫。

■企业速览

  山东聊建集团是中国500家最大建筑企业,全国建筑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旗下济南分公司是山东省最早从事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企业之一,所施工的济南市港新园公租房项目被住建部评为2016年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并多次承担住建部和山东省住建厅的装配式建筑的观摩任务。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27号,电话:18888290846。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