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稿件

058

陈庆鹏:做一个无法“饶恕”的匠人

采写/谷晓丹 摄影/申永志

  “就像拼图一样,最后拼成一个完整的板块。”陈庆鹏这样解释“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就像“拼图”一样

  说到装配式建筑,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其实它是建筑工业化的一部分。如今的工业化时代,无论大到飞机、火车、汽车,还是小到一支笔,一颗钉子,都是工业化流水线生产。而唯独建筑业主体是纯手工的,也可以说是工业化里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道壁垒。因此,国务院、住建部相继出台文件,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而“装配式建筑”就是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装配式建筑的“二维码”就相当于自己的身份证

  然而,中国国内的装配式建筑才刚刚开始起步,可借鉴经验少之又少。2014年,当时山东省内还没有一家企业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金柱控股旗下聊建集团派到济南分公司担任经理的陈庆鹏,却放下了之前所有的犹豫,与“装配式建筑”结下了缘。

14年来只做一件事——初心还在

  聊城12年,济南2年,从聊城到济南,从毕业到现在,14年过去了,他的初心未变。

  见到陈庆鹏本人的这天,济南工地降下了一场大雨,屋顶的雨滴不断敲打着,陈经理回想起2002年毕业的那年,一切还清晰宛若昨日。

雨天也需要到工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

  那时的陈庆鹏刚从学校毕业,回到家乡聊城,慕名前往聊建集团——这一在聊城本土较有影响力的施工企业面试。“那时的聊城甚至还不如现在的一个县城”,陈经理追忆起那时的聊城无奈道。他说,和他一起来的几个青岛、烟台、枣庄的同学,甚至连车站都没出,扭头就走了。

  看着从小土生土长的故乡这般模样,陈庆鹏犹豫了。是走出去,去一些大的施工企业?还是留下来,留在故乡聊城?忽然之间,他的心中有了一些伤感的情绪,一种莫名的沉重感。

  时过经年,陈庆鹏也许对那时偶然飘过的伤感几乎已记不得,但有一种感觉却深深印在了他的心底,用他的话说就是——那时走在东昌路上的感觉,一种失落感。这个年轻人,在当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留在聊城,建设好她,一个铁了心的决定。

  后来,陈庆鹏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聊建集团,一进集团没几天就下了工地,这一干就是8年。他也从一个只停留在“工程与实践”书本知识的学生,一步步走来,成长为一名建筑工程师。

  14年间,聊城焕然一新,那个曾经走在东昌路上失落的年轻人,如今走在街上却充满了成就感。聊城,这座曾经的老城区,已经蜕变成了一座新城,而这其中有过半的工程都是由聊建集团开发或承建的。“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这个城市,选择了这家企业,见证了聊城的发展”。陈庆鹏感慨道。

  那么,和那时相比,陈庆鹏的初心是否变了?

  “没有”,陈庆鹏肯定地说。让他当时铁心留下来的那种感觉,其实是一种想要建设好家乡、为家乡争光的豪情壮志,这点到现在都未曾改变。

坚守初心,只为最初的那份家乡情怀

  2002年那个做出了重要选择的年轻人,2014年到了再次面临选择的时刻。那时,中国经济形势严峻,建筑行业也不景气,聊建集团成立了济南分公司并派他从事装配式建筑。去济南?他又犹豫了。多年来在聊城的建设工作,已使陈庆鹏的根深深地扎在了这座城市。

  2014年聊建集团在山东省的总承包企业中,是从事装配式建筑的第一家。一心想要为家乡争光的陈庆鹏,曾那么迫切地想把聊城建设得精致到极致,虽然现在的她还不够完美。他意识到,此时更需要做的不再是时时守护着她,而是为聊建集团做点什么,为企业的“开疆沃土”拼尽全力。“因为我相信,守住了聊建集团,就等于守住了聊城的半壁江山,就等于守住了聊城的发展,为家乡争了光!”陈庆鹏感言。打开建筑行业的市场,将聊建的品牌推广到全省、甚至全国,让更多人了解聊建集团,就是为聊城争光。

“工匠精神”不等于工匠的精神

  “工匠精神”没有工作之分,它是一种态度,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追求完美,是对工作追求的一种极致。2002年毕业后的8年来,陈庆鹏一直工作在施工第一线,在聊建集团四公司先后从事技术员、质检员、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职。这一路走来,陈庆鹏的工作岗位不断变化,这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陈庆鹏说,“工匠精神”跟在施工一线,或者办公室工作没有关系,工匠精神跟的是人,跟的是务实、诚恳、专业和拼搏的上进态度,而不是工作岗位。用他的话讲,就是造“神舟七号”检查到每一个螺丝,支设脚手架同样检查到每一个螺丝,这都是“工匠精神”。“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这个城市,选择了这家企业,见证了聊城的发展”。陈庆鹏感慨道。

“工匠精神”没有工作之分

  在陈庆鹏看来,工匠心态是个人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升华,要“干一行,爱一行,在一行”。在从事某个行业时,除了爱岗敬业之外,更需要专业、在行,这样才不会空有激情。所以,工匠精神应该包括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纯熟高端的专业技能,不骄不躁的沉稳心态和追求卓越的超凡目标,缺一不可。

  聊建集团也始终用“工匠精神”要求每位员工,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里都提到了“建筑精品”四个字,就是要求每位员工时时刻刻树立精品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要意识到,员工建设的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千万个家庭所期盼的精品家园。

装配式建筑难题怎么破——追求极致

  聊建集团之所以敢做山东省内装配式建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实和大环境有关。像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已经从事装配式建筑有30多年了。中国过去的经济是粗放型,现在的建筑形式也还是比较粗放型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都比较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已发现了这个问题,从国务院到住建部都在极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率先开展装配式建筑,也是由聊建集团领导的长远眼光所决定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当陈庆鹏2014年来到济南从事装配式建筑时,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借鉴。

  在遇到问题和难题时,陈庆鹏组织起来自住建部、建科院、山东建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进行反复评审和论证。通过多采取几种方式施工,多做几个样板,多方比较后,最终从中选择出最好、最有效的方式。他们反复研究课题是否可行,研究如何把风险和质量安全问题降到最低点,最后再在施工现场进行反复实践。有时还需要借鉴省外、国外成型的技术手段,结合工程自身情况完善调整,彻底通关,不留薄处,不留弱处。

  陈庆鹏和他的团队吃住都在工地,加班也很正常。据说第一次论证,为了寻找最可靠的方法,就用了30多天。将实际工作做到极致,这也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将实际工作做到极致

  通过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陈庆鹏他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从事装配式建筑的方法。可以说,他们的装配式建筑工程,为山东省推广建筑产业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匠品”背后——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

  陈庆鹏的父母、妻子和孩子都在聊城,从聊城到济南,他也牺牲了很多。2014年他被派到济南分公司时,孩子才6岁,刚上小学。因为工作,陈庆鹏无暇顾及老人和孩子,而他的妻子在银行工作也很忙,晚上经常加班,下了班只能急匆匆赶回家照顾家人。“没办法,确实牺牲了很多自己的时间”。陈庆鹏说到家人,感到有些惭愧。据说,陈庆鹏的老人现在住在聊城的家里,他们的身体还不错,还能帮忙照顾孩子,这为他省了不少心。

  陈庆鹏说,他一般一周回去一次,时间长的话,一个月回去一次。聊建集团济南分公司目前有60余名员工,几乎全部是外出施工人员,“要说付出和牺牲,大家都不小”,说到这点,陈庆鹏想到更多的是团队里的其他人。陈庆鹏带领他的团队,为了同一个目的、同一个志向汇聚、团结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团队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事

   一开始,工地上的工人并不了解装配式建筑,陈庆鹏必须亲自去现场指导,带着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去做。当形成了工法和工艺流程后,再去实施。起初,工人对装配式建筑也很难接受,从传统的操作工人,到装配式建筑的成熟工人也是一种转变,包括操作的熟练程度,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陈庆鹏他们承建的济南港新园公租房项目,作为山东省第一个装配率达85%的住宅产业化群体工程,又是政府工程,安全质量标准要求严格,政府单位、社会团体参观检查频繁,但是项目班子顶住了各方压力,不但工期提前,质量、安全控制到位,项目部还根据装配式施工,创省级工法三项,QC成果两项,及集团级工法、QC各两项。项目部被济南市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荣获山东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小区,并被国家、山东省、济南市列为“住宅产业化试点工程项目”,项目还即将申报山东省结构杯及山东省科技示范工程,争创鲁班奖。

  在港新园公租房项目,“工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陈庆鹏说,他相信这也将会是聊建集团所承建项目里凝聚了“工匠精神”的上乘之作。

样板背后——处女座的完美追求

  2014年,当陈庆鹏决定在济南做装配式建筑时,先在全国各地进行了考察,看是否适合国情、适合发展。当时,沈阳、合肥已经开始做试点了。

坚持做装配式建筑,无论再难也要做

  其实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很多,工期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其中之一。因为过去很多手工制作的东西,现在都交由工厂制作,运回现场后再进行组装。也就是说,过去手工的东西变成了流水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期自然就短了。最后经过反复论证,陈庆鹏觉得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坚持要做,无论再难也要做。

  但凡事总有一个过程。说到难处,除了可借鉴经验少,为了装配式建筑,前期也投入了很多,从科研团队到管理人员,造价远远不够研究成本。当时一层的施工按传统方式7天就能完工,而第一次用装配式30多天才完工。因此,无论基建、人工费还是管理费,都在成倍增加。

  面对重重困难,陈庆鹏说,他觉得“工匠精神”从想到做,最需要的是用专业的技能来提升自己,用沉稳的耐心来打磨自己,用完美的追求来升华自己。

  技能可以学,兴趣可以培养,唯独心态总是沉稳不下来,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心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确是个难题。

  陈庆鹏坦言,心态有两层意思,一是自己的内心浮躁,耐不下性子,有着对极致的追求,却没有追求极致的恒心;二是由于外界的干扰,无法连贯地做一件事,自己渐渐放松了对极致的追求。因此,要做到静心、专注,一要培养自己的恒心,提高自己不达初衷不罢休的韧性;二要增强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加强自己的原则性。

  陈庆鹏告诉我们说,他对工作要求的精度比较高,有人要求的精度较低,可能当时没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但最后产生的结果却截然不同。陈庆鹏笑谈,他是处女座的,对事物追求完美的心态自然不同。

追求最极致的完美

  正是由于这种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他任职技术负责人的聊城市人民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工程在2008年12月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而有了这些经验,济南市港新园公租房项目作为山东省的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承接了“山东省产业现代化济南推进现场会”“全国产业化推进济南座谈会”“中国省站站长产业化参观交流会”等一系列高规格的产业化会议,为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从全国来说,成了一个样板。

当工匠精神遇上饶恕精神

  与“工匠精神”相对的是“饶恕精神”,两者相遇会迸发怎样的火花?

  陈庆鹏在一线施工多年,好的“工匠”见过,坏的“臭皮匠”也见过,他说不志同道合,就无法组成一个团队。

  比如之前他手下有个工长,班组施工中出现了通病问题,每次都听信工人的各种貌似“合理”的理由,得过且过,轻易放过此类事情。有时候,这个工长还会用工人的口吻来给陈庆鹏解释,陈庆鹏觉得这种解释就等于工作上的抱怨。因此,这样的员工只能开除,因为问题是拿来解决的,管理者不能毫无原则和纪律观念,助长工人的惰性和投机取巧。

  陈庆鹏说,他觉得“工匠精神”应该包括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纯熟高端的专业技能,不骄不躁的沉稳心态和追求卓越的超凡目标,所以阻碍工匠精神发挥的矛盾,一是工作态度不端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法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二是专业技能匮乏,缺少技术、经验积累,同时学习参透能力低下;三是心态浮躁,无法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耐心;四是虽有态度、技能和心态,却没有追求极致的目标。

团队的“夜宵”——精神食粮

  因此,专业技能匮乏也会影响“工匠精神”的发挥。为此,陈庆鹏为他的团队准备了“夜宵”——精神食粮。他带领团队每天晚饭后开会、学习,少则1小时,多则2—3小时,现在这也已经成了济南分公司的工作习惯。就管理方面来说,陈庆鹏作为济南分公司的负责人,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以及奖罚措施,还划定了红线。现在济南市港新园公租房项目团队就做得很好,工作直接与个人及利益挂钩。这样一来,加强了专业技能加管理方法,为“工匠精神”的发挥扫除了更多的障碍。

“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

  陈庆鹏还在继续培养更多真正的“工匠”。

  在陈庆鹏的团队里,除了聊建集团聊城分公司有经验的老员工,还有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他说,他们的人才培养计划是3年培养出一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在工人面前一贯严肃的陈庆鹏露出了笑容

  “学校工匠”和“工地工匠”也有矛盾,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工地工人之间一开始也免不了摩擦。其实作为大学生,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工人们的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的技术水平比自己要高得多。

  那么,作为工地工人又是如何看待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呢?陈庆鹏拿自己来说,一开始工人其实是不尊敬他的,觉得他只知道些皮毛,面上服而心里不服。于是他就跟着工人们学,跟着他们上手操作,看看难点和控制要点在哪。一段时间过后,当陈庆鹏可以明确地指出工人操作中的缺点,以及完工后的问题时,工人们也就心服口服了。因此,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在施工一线待上1至2年,坚持不下去就只能被淘汰。

  目前,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和工业化时代,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而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凭借其突出的功能和优点,已然成为建筑转型的必由之路。

  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开展得还是较为缓慢,原因还是在于前些年人工成本较为便宜。近年来,农民工紧缺了,人工费也随着上涨,主要依靠人工的传统建筑方式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装配式建筑工期短本身就降低了用工成本,如果体量够大,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的价格相比也就渐渐持平了。因此,从长远来看,装配式建筑更适合这个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港新园公租房建设项目是济南市政府的民心工程

  而陈庆鹏,这个当年走在聊城东昌路上感怀故乡的年轻人,将带领他的团队在装配式建筑的世界里,做一个无法“饶恕”的匠人。

■企业速览

  山东聊建集团是中国500家最大建筑企业,全国建筑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旗下济南分公司是山东省最早从事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企业之一,所施工的济南市港新园公租房项目被住建部评为2016年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并多次承担住建部和山东省住建厅的装配式建筑的观摩任务。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27号,电话:18888290846。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