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

2020.6.8 第06期

山东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今年1月起,山东先后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实施方案》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围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要求,对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作出了安排,按照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确定了任务目标。

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

《实施方案》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围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要求,对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作出了安排,按照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确定了任务目标。

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实施方案》提出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两心”即支持济南、青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

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一是产业共兴。统筹“十强”产业布局,建立“雁阵型”产业集群及集群领军企业培育库;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四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

二是设施共联。进一步推动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重点水利工程、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高能源发展质量。

三是利益共享。推行飞地经济模式,实行项目转出地与转入地主体税收共享;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等。

四是生态共治。树立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绿色发展导向,实施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

五是市场共建。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完善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整合共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系列措施,努力构建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的一体化大市场。

六是区域共融。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大运河、淮河等流域上下游合作,推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等省际区域协同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

明确了推进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了多项机制,以保证相关工作有序推进,比如,围绕提升发展质量,提出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风险识别制度等。

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的定位

空间布局。省会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

功能定位。省会经济圈的定位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动能转换区域传导引领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胶东经济圈的定位是全国重要的航运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教核心区和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鲁南经济圈的定位是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

重点任务。 三大经济圈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产业创新协同共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外开放携手共赢、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等,确定了年度重点任务。

推进机制。 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分别由济南市、青岛市牵头建立议事协调机构的推进机制。鲁南经济圈由四市市委书记依次轮任召集人,每次任期一年,2020年临沂市首先轮值。

引领带动省会经济圈 推进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和济南齐河全面融合

作为省会经济圈的核心龙头城市,全面提升省会经济圈经济集聚功能、空间辐射功能、对外开放功能、创新创造功能和服务支撑功能,引领带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济南发挥省会优势的发展之需,更是担当省会使命的责任所在。

济南推进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是在空间上围绕重点区域突破。通过推进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和济南齐河全面融合,引领带动省会经济圈加快形成协调联动发展格局。

其中,“济泰同城化”,全面加强文化旅游合作,共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济泰协同发展共同体。

“济淄同城化”,依托交通轴线和重大科研平台全面开展科创合作,推动经十路高标准东延西扩,打造横贯省会经济圈东西高端产业带。

“济齐同城化”,将齐河纳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同步规划建设,加强黄河两岸基础设施配套,在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对接、协同保护、一体发展。

二是在交通上围绕枢纽建设突破。加快济南“米”字型高铁网、“三环十二射”高快一体路网和航空枢纽、国际内陆港建设,强化陆海联通,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构建公铁集疏、陆空衔接、陆海联动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内陆开放型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构筑植根山东半岛、辐射中西部腹地、面向亚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客运交往组织中心、内陆辐射型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新一代智慧创新中枢,大幅提升省会经济圈交通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在产业上围绕协同创新突破。加强区域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发挥省会济南区域性科创中心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超算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的辐射带动,用创新链、产业链在周边地区的延伸,促进资金链、政策链向周边地区扩散。特别是要发挥自贸区济南片区制度创新和溢出效应,推动各市共建共享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合力共建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打造区域政策集中、产业基础完备、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圈对外开放平台。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大局所在、大势所趋、大志所向

胶东五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以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好“五个圈”,加快促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快速发展。

一是共建高效交通圈。建设“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网,打造轨道上的胶东半岛。织密高速公路网,优化油气输配管网,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培育世界级机场群。今年在建或启动潍坊至烟台等6条铁路、潍坊至青岛高速等6条公路,总投资近1800亿元。

二是共建互补产业圈。推进产业创新协同共进,建立半岛科创联盟,推进大型科学仪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开放共享,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统筹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加快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百业,共创胶东五市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级示范区。围绕汽车等重点产业,以市场化手段在更大范围内补链、延链、强链,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共建国际朋友圈。发挥胶东五市地理区位和开放平台优势,拓展与日韩、“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上合组织国家合作,建设潍坊、日照自贸试验区联动区,面向全球打响胶东品牌。

四是共建幸福生活圈。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推动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让五市百姓充分感受一体化发展成果。

五是共建绿色生态圈。建立大气、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共同保护修复相邻海域生态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筑以胶东半岛中部生态脊为中心,向南北两翼延展的生态网络格局。

临沂:鲁南经济圈首任轮值推进市

临沂作为“三圈”叠加之地,鲁南经济圈向东开放门户,具有面积人口多(各占全省九分之一)、经济体量相对较大(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4600.25亿元位居全省第5位)、对外开放载体平台集聚等诸多方面优势条件。

筹备召开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启动会议。将重点研究鲁南经济圈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四市共同签署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文旅医教一体化、对外开放一体化等关键领域的框架合作协议,通过系列协议的落地推动《指导意见》落实见效。

组织编制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着重把握好“六个对接”:①对接国家已经批复的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及淮海经济区规划,②对接国家正在编制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及山东方案,③对接新一轮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④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部署要求及山东“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方案,⑤对接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⑥对接鲁南四市各县区和开发区、功能区发展诉求。

着力推进各类载体平台共建共享。作为临沂来讲,主要有六个类别载体平台:①国家八部委批复临沂商城工程物资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目前已经实现了与三个兄弟市的优惠政策共享;②相继获批成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省级“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正在规划建设国际陆港片区、商谷片区、G2新型科技物流基地,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东方商都和“一带一路”东方国际陆港;③正在建设临沂临港1400万吨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基地,致力于打造服务鲁南及周边区域的“钢铁新城”;④沂蒙山获批世界地质公园,环蒙山区域整体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未来将朝着“世界地质名山、国家生态样板”目标迈进;⑤临沂综合保税区(全省有7个,鲁南圈只有临沂有)在全省全国位次大幅提升;⑥临沂启阳机场国际口岸已经正式开放,正在推进启阳国际机场二期、跨境电商综试区、国际陆港、国际邮件互换局等建设,规划建设国际生态城。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