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小伙赴青海玉树义务支教六年 追求人生意义

2015-07-27 标签: 马广超 支教 青海玉树

一位80后农村小伙儿,一段长达六年、不取分文的高原支教生活,一个忠孝不能两全的难题——回到父母身边或继续义务支教。2008年3月,23岁的马广超怀揣义务支教的青春理想来到了青海玉树,来之前将自己的支教时间定为一年。

Bds14-2

一位80后农村小伙儿,一段长达六年、不取分文的高原支教生活,一个忠孝不能两全的难题——回到父母身边或继续义务支教。这次采访之前,我脑海中的疑问很多:为什么这位年轻人会选择这样一条异于同龄人的道路?究竟是什么支撑他在那里度过六年?动机何在?当我们来到一个破旧简陋的农家小院时,我心头的疑惑更加浓重: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马广超个子不高,外表朴实,说话略有当地口音,面带羞涩,不善言谈,举手投足就是个二十来岁的大男孩。采访刚开始,他居然就抛给在场所有人一个千古哲学难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而马广超说他就是为了寻求答案才去青海义务支教的。   

2006年,还在潍坊教育学院上学的马广超无意间看到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得知西部教育资源匮乏,那里的孩子很需要老师,于是他萌生了去西部支教的想法。第一次报名申请西部助学计划的志愿者,未果。2008年马广超大学毕业,一次与朋友聚会,他对朋友提出的“人过一辈子就是追求买车买房”的说法很不认同,随即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决定做点有意义的事,让自己的青春无悔。这些年来一直深藏在心中的支教念头再次冒出,于是他放弃每月2800元工资的工作,辞职去西部支教,这被他当时的老板讽刺为跑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去犯傻。“傻就傻呗”,这是马广超对自己此举的评价。   

2008年3月,23岁的马广超怀揣义务支教的青春理想来到了青海玉树,来之前将自己的支教时间定为一年。   

提起青藏高原,人们多半艳羡它的自然风光,却很少有人真正步入大山深处,看看那里究竟是什么样子。事实上,大自然在赋予青藏高原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把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封闭落后的居住条件留给了这里。马广超惊异地发现,在青海玉树,时光是停滞的,人们习惯了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他们以放牧为生,许多地方不通汽车,没有电,至于电视、手机、网络更是无从谈起。加上大多数人不会讲汉语,不重视教育,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属于另外一个星球,而这里教学条件的艰苦程度更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教室没有几张课桌,孩子们只能挤着或者站着上课;附近没有自来水,需要去几里之外的河里打水洗脸;每天的食物只有难以下咽的糌粑;晚上睡觉需要随身携带棍子防狼,老鼠是屋里的常客。   

由于马广超去的玉树州囊谦县麦曲小学的校舍大部分都是危房,他被安排住在户外搭建的帐篷里。尽管盖着好几床被子,他还是被冻得无法入睡,来这里的第一晚,马广超就冻感冒了。这对于初来高原地区的人来说是件极危险的事,再加上严重的高原反应,马广超备受折磨,他坦承:“刚来的第一天,我就后悔了,我真的想立刻回家。”   

凤凰网城市联盟监督电话:010-60676727 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gaoshan@ifeng.com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Phoenix New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