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陵县的尴尬:粮食大县居全省30个欠发达县之列


来源:人民日报

抓粮是花钱的事,“吃饭财政”只能搞“救急”工程,难改基础薄弱现状  分管农业3年多,陵县副县长张登福深感肩上的担子不轻。”  这几年,粮食直补政策不断加力,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陵县的粮食种植面积不降反增。

原标题:一个产粮大县的纠结

编者按:“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财政贡献小,一些地方对农业仍停留在口号上,“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这种“上热下冷”现象值得关注。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持续的现代化。稳粮保供给离不开农业,惠农促增收也离不开农业,越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越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如何不让产粮大县吃亏,如何让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如何让农民种地有利可图,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推出系列报道“重中之重”有多重。

1. “财政穷县”的尴尬:

鼓了“粮袋子”,难鼓“钱袋子”, 粮食大县居全省30个欠发达县之列

“今年又是丰收年,政策给力,粮价不错!”抓起一把新入仓的小麦,农民冷相臣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你看看,这颗粒多饱满,一亩地至少收个1100来斤,好的有1300斤。”

49岁的冷相臣,是山东陵县义渡口乡冷村人,农闲时在天津务工,农忙时回来“伺候”自家的10余亩地,机播机收,省工省力,一年两季能有两万元收入。

进入7月,陵县97.6万亩小麦再传喜讯:平均单产564.9公斤,比去年增产12.6公斤;总产55134万公斤,同比增产1566万公斤。虽然眼下玉米刚出苗,但陵县农技站站长代成江心里已经有了底:“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97万亩,只要不是遇到极端恶劣天气,秋粮丰收应该不成问题。”

陵县位于鲁北平原,多年来一直坚守“三条底线”:基本农田10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1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20亿斤以上。去年陵县粮食生产连续3年超过20亿斤,实现“十一连增”,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粮袋子”鼓鼓囊囊,可摸摸“钱袋子”,陵县人的腰板却硬不起来。“种粮的不如吃粮的。”陵城镇党委书记王志超算了一笔账,全镇农民人均1.7亩地,去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左右,其中种粮收益顶多占到20%。要是从税收看,粮食贡献更是寥寥无几。

事实上,2003年之前陵县发展偏重农业,工业经济薄弱。经过十年的努力,再加上德州经济开发区项目东区的带动,陵县的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11.5∶51.5∶37。据统计,2013年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9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税收占比达到81.9%。但横向比,陵县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发展效益不高。山东省30个欠发达县,陵县榜上有名。

“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抓农业不如抓工业见效快,抓农业不如抓服务业税收高。”陵县县委书记马俊昀坦言,作为产粮大县,土地规划受限,可用于建设的土地较少,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与非农业县相比劣势明显。“但不发展也不行,对陵县来说保发展也是保民生,没有工业支撑,农业基础没钱投入,农民增收没保障,就不能实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2. 粮食担子的压力:

抓粮是花钱的事,“吃饭财政”只能搞“救急”工程,难改基础薄弱现状

分管农业3年多,陵县副县长张登福深感肩上的担子不轻。

“尽管农业综合效益不高,但陵县人对农业、对粮食的感情多年未变。今年粮食丰收还是有信心的。”说这话,张登福是有感而发,“每到粮食收获的季节,县里干部群众挂在嘴边上的全是粮食,今年能不能丰收,原因是什么,都能分析一二。”

这几年,粮食直补政策不断加力,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陵县的粮食种植面积不降反增。

“不过,以后增不增产不敢说。”张登福说,陵县境内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去二三十年主要是吃“老本”,很多设施没有得到及时整修,反而一直遭到破坏,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陵县 粮食直补 德州经济开发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