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牵头黄河协作区26年考:九省区自为政难协作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为曾与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相提并论的国家战略规划,黄河经济区从26年前由山东省率先提出至今,似乎正日渐走向边缘化。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则建议,修建一条由山东日照至甘肃平凉,平行于亚欧大陆桥的复线来贯通山东与中西部省区。

未形成统一有效的市场

黄河经济区需要解决的,或许远不止找到一个龙头城市的问题。首先,该区域覆盖的9省区在地理范围上横跨全国东中西部的广袤地域,从最东边的山东至最西边的新疆,相距3000多公里。地域上的疏远也为合作增添了不少困难。

宋智勇表示,区域经济在发展时,地理、人文需要有一定的相近性。黄河经济区同属黄河流域,有其地理基础。但由于黄河跨度太长,9省区在文化、历史、经济基础等方面差异非常大,导致区域合作进展缓慢。

其次,得益于明确的经济发展指向与目标,长三角、珠三角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出口导向拉动经济增长。但黄河9省区则不同。

“黄河经济区没有形成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内需导向、投资导向的经济模式也未形成,这是该区域没有内生动力的根本原因。从这一点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等经济区的发展会比黄河经济协作区更有前景。”宋智勇分析说。

第三,在经济区或经济带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的作用很重要,但黄河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这也成为其中一个制约因素。在宋智勇看来,产业的集聚效应非常大,黄河经济区的产业有一定同质性,但却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他指出,由于地域、产业等方面的联系本就松散,而市场的功能多限于商品交换,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配置、生产力布局与产业集聚等重大问题上,目前黄河经济区市场发挥的作用有限。

另外,交通是加强经济联系的第一要素,“但黄河经济区最致命的缺陷就是黄河多年来不通航,无法成为交通纽带,其后果就是各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孤立的,产业链的布局等难以落实。”在宋智勇来,加强黄河经济区内的交通联系已迫在眉睫。

黄河通航、铁路复线多年未动小区域合作遍地开花

黄河经济协作区(以下简称黄河经济区)从东到西横跨9省区,绵延3000多公里,改善区域内各省份之间的交通状况已成为当务之急。事实上,26年来,黄河经济区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大大制约因素便是交通问题。

多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黄河经济区应该交通先行。而在目前的交通工具中,关于黄河通航与修建亚欧大路桥铁路复线的呼声最高。

曾经专门对黄河通航问题做过研究的河南某高校副教授周阳敏建议,打通从山东至兰州的黄河水道以实现黄河通航,再从兰州以西用铁路延伸,实现水路与铁路联运,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则建议,修建一条由山东日照至甘肃平凉,平行于亚欧大陆桥的复线来贯通山东与中西部省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金腰带 OR 1986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