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追忆山东消失的大学:学子感慨“丢了归属感”


来源:济南日报

原标题: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 消失的特色大学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大会。2000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成为现在的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一度被简称为“山大南校区”。

原标题: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 消失的特色大学

“单论桥梁,它可能不如同济大学;单论汽车,可能不如清华大学和吉林工业大学;单论道路,可能不如东南大学……但它的学科专业比较齐全,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这是媒体对由三家工科学校合并而成的某所大学的点评。让人不禁想起冯巩在某年春晚小品中的台词,“在相声界我影视最好,演员里我导演导得最好,导演中我编剧编得最棒,反正就想玩个综合实力。”

利弊相随。几轮高校之间的合并联姻,展示出教育资源重组后,综合性大学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科学传播、知识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却同时也付出了部分名校失去特色的代价。

你没了归属感?我丢了特色

市民梁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与老公王先生之间一段有意思的对话。王:“老婆,你说人家会不会说我学历造假?”梁:“为什么?”王:“当年从山工毕业,可它并到了山大,巧的是我在栖霞老家上过的小学、中学也合并的合并、撤销的撤销,我都成‘没身份’的人了。”梁:“彼此彼此,我们建材学院如今也是济南大学了。”他俩笑称自己是失去大学“精神家园”的人。

找不到大学“娘家”、没有归属感是学子的直接感受。教育界人士却更加关注办学方面的问题。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曾在2012年初撰文指出中国大学有五种“重病”,其中第三种病就是大学合并导致“平面化”.。他说,大学越来越失去个性特色,就是平面化、均质化。原因之一是都搞大而全,都在升格。大学合并本来也有好处,对50年代以来形成的分工狭窄、体制封闭、低水平重复、小而全的高校办学模式,尤其对打破多年的利益集团化、沼泽化有好处,利于“清淤消肿”.但许多大学合并是贪大求全,原有一些传统特点丢失。

身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后,争议不断。有人认为老武汉大学的牌子被稀释了,甚至有“武大大了,武水水了,武测撤了,湖医糊了”的说法。温儒敏也提到了这一现象,他说,武汉原来有个水利学院、还有个测绘学院,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他上中学时就知道,现在合并到武汉大学了,融合一块了,文章发表的指标上去了,可是特色也不见了。

难以割舍的母校情结

说起2000年并入山东大学的山东工业大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突出的工科优势以及深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大四毕业那年,辅导员建议我们不要光看专业书,要多看公务员考试的书。但大部分同学不想考,而想去企业工作。特别是工科学生,一听说是山工的企业特别愿要,我们班70%的人进了企业。”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王先生说,“学校培养的是实践型人才,校企联系特别紧密,企业进校园开讲座、学生进企业实习是很频繁的。教学注重实践性、市场性的东西,怎么说呢,讲课有点哈佛大学的感觉,案例讲得多。”话语间流露出几分自豪。让他难忘的还有位于学校东门的那家机械实习厂。大二那年他曾经在那里实习两个月,实习前发的那块“铁疙瘩”,经过锻压、铸造最终变成一把锤子,虽然略显粗糙,却也有模有样。作为母校留给他的珍贵回忆,留存至今。到学校机械厂实习是山工很多院系学生的必修课,在那里他们接触到最基本的机械操作,不少人从这里起步,成为机械装备业的佼佼者。如今,那家机械实习厂已经不复存在。

即便是当年让人烦透了的早起跑操、叠“豆腐块”被子等军事化管理的校园生活,都让如今过了而立之年的王先生有了另外一番感受:“严格的细节管理才能培养出认真严谨的技术人员。”像王先生一样,很多山工的校友都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对母校的眷恋。在百度贴吧的山东工业大学吧里,网友“山东奔驰”说,“可以不客气地讲,山工在济南高校中,是治学最严谨、管理最严格、学习气氛最浓的学校。那时候其他院校满目是花前月下,工大学子挑灯夜读。”网友“朝晖夕阴1”说,“大学继续了高中三年拼命三郎的劲。真是庆幸能在山工度过四年大学生活,培养了大家务实求真,踏踏实实,不务虚荣的精神,这些一直对我有很深刻的影响。”在某网站的论坛,网友“小鱼儿”则说,“我一直觉得,即使不合并,山工的工科也是山东省一流的。合并了,我也是山工的学生。”

对于他们来说,与拥有“山东大学”这块响当当的牌子相比,他们更在意、更留恋的是母校在工科领域的突出优势和领先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威性和话语权。

总有遗憾在心头

据权威媒体报道,就在2004年山东大学秋季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山东大学校长的展涛首次通过媒体向社会宣布,山东大学合校四年来已经实现实质性融合,“效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报道称,三校合并后,新山大学科建设取得突破,在2000年第八次全国学位点申报中,共新增博士点40个,增量列全国高校第一位。2003年,6个博士后流动站获人事部批准设立,使山大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达到15个。合并后,新山大出台了30多项关于教育创新的措施。

尽管有了山东大学这块享誉国内、甚至在国外也有一定知名度的“金字招牌”,尽管以上数据显示,经过教育资源重组后学校规模效益得到提高,但母校良好的校风与口碑、优良的办学传统以及突出的特色优势随着学校间的“联姻”而被“淡化”、“淹没”,却让在母校毕业多年的学子们总有遗憾在心头。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最尴尬的事莫过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了几年的理论,进入到工作岗位却发现这些知识基本运用不上。记者从我市一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获悉,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企业从山工大包括现在的山大千佛山校区引入毕业生近百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企业肯定。正如王先生所说,山工学生受企业欢迎,很大程度上与这所学校重视实践、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关。

资料显示,早在其前身山东工专阶段,这所学校就确立了“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法,并提出“学校要向工农开门”,同时重视实习教学,规定学生实习成绩占学年成绩的一半,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升级,同时要避免单纯为实习而实习的观点,注重平时的训练与培养。这只是这所学校优良传统的一面。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工科大学,建校51年来,山东工业大学向社会输送了6万多名毕业生,“八五”期间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数居山东各单位之首,其中获国家发明奖的数目列全国高校第3位。从山东工专到山东工学院再到山东工业大学,这所学校不断升级并最终跨入“211工程”重点大学。

与山工大一起并入山东大学的还有另外一所学校,山东医科大学。它的历史甚至比山东大学还要悠久,可追溯到1864年创办于登州的文会馆,1911年,共和医道学堂大讲堂在济南正式落成,成为它的历史源头。山东医科大学汇聚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着名专家学者,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我国医学各有关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这所大学为我国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重镇。当记者就学校合并对学科发展带来的影响试图采访相关教师时,除了并校之后科研经费增多,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水平提高外,其他话题老师们则不愿涉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大学合并 山东大学 学子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