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揭秘一百年来那些驻济高校:齐鲁大学名噪一时


来源:济南时报

”  如今山东大学设6个校区,其办学宗旨被浓缩成“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这几个大字,镌刻在学校的显眼位置。最有名的当属齐鲁大学,1902年,由潍县文学院、青州文学院、济南医学院等4所教会学校组成山东基督教大学,1915年改名为齐鲁大学,后与山东省立医学院及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组成山东医学院,改革开放后正式改为山东医科大学。

济南泺源书院旧影

原标题:揭秘一百多年来家住济南的那些高校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 黄中明 摄

□本报记者 朱士娟

“这幢楼比我的年纪都大!”8日,在到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的老楼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感慨道。老人今年76岁了,退休后,只要天气好,到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遛弯是必做的一件事。在那里,她找到了两栋比自己还要大两岁的楼,每一栋都有一块砖墙,上面刻着“1936”。

其实,在这所110多岁的“老校”,老楼并不少见。1901年9月24日,时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奏请光绪皇帝在省城济南成立大学堂,10月6日,光绪朱批奏准,山东正式创办第一所官办高等学校——— 山东大学堂。从那时候起直至现在,山东高校已由1所增至142所,几乎在每个城市都有着大学足迹。

1901年,山东大学堂获准建立名噪一时

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22楼的校史馆,一张“山东大学堂开校教职学员合影”的老照片静静地躺在橱窗内。照片摄于1901年,因为年代久远,现在只能依稀看见一些穿着长袍马褂的人或站或坐着,围成了一个弧形,他们身后的建筑上挂着一个匾———“为国育贤”。照片中的人是山东大学堂首批师生,这个建筑便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济南泺源书院,山东大学堂首个校址。

资料显示,泺源书院由明朝都指挥使司旧址改建而成。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奏请建立大学堂获准后,废泺源书院,挂出校牌“山东大学堂”。其位置在今天的省府前街和芙蓉街之间,面对泉城路。如今走在泉城路上,感受到的是繁华和熙攘,再也听不见那钟磬谐音、管弦叠奏和书声琅琅。

时间在流逝,寻踪也在继续。1904年,山东大学堂在济南杆石桥路北(现山东省实验中学校址)购地140余亩,修建了2700多平方米的校舍和900多平方米的操场。同年冬季迁入新址,改名为山东高等学堂,7年后再次改名山东高等学校。泺源书院旧址则改为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创了国内省级师范教育的先河。

在此后的100多年中,这所山东首所官办高校几经离合和变迁,始终依章办学。这份办学章程是当时各省官办高校的范本,如今章程原件被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2001年,章程复制本从台湾被带回山大。当时所述办学宗旨:“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

如今山东大学设6个校区,其办学宗旨被浓缩成“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这几个大字,镌刻在学校的显眼位置。

近代济南各领域高等教育“百花齐放”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各省设专门学校的新体制。当时山东隶属中心城市北平,按规定大学应予以裁撤。于是山东大学堂停办,清末民初建立的6所专门学校登上舞台,分别是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山东公立矿业专业学校。

6个学校当时都建在济南,集中在1912-1915年间成立。1926年,6个学校合并,重新组合成当时的省立山东大学。虽然这6所专门学校在济南高等教育历史上仅存在了10年左右,不过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为当时济南实业经济发展培养了3000余名应用型人才。

其中,工业学校由当时的青州府高密中等工业学堂和济南中等工业学堂于1912年合并成立,最初以济南当时的趵突泉街济南中等工业学堂为校址,后山东省第一中学并入,迁入一中校舍;商业学校是1912年设立,校址初设在济南南关租赁民房,后沿用了法政学校的校址,即当时济南的皇华馆;法政学校于1913年成立,主要培养地方文官和司法人员,从建校到与其他学校合并共毕业2000余人;农业学校的前身是山东官立高等农业学堂,1907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吴廷斌为振兴农业,在济南东关全福庄建校舍,以南郊千佛山、马鞍山北麓5000余亩土地作为学校的实验林场,1930年,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建成国立青岛大学,原农业学校留在济南改为青岛大学的农业实验场,后发展为山东农学院,也就是现在山东农业大学的前身;医学学校也是三易其名,清末济南只有几十人规模的医道专门学堂,1915年始设山东医学讲习所,1916年易名为山东省立医学学校,校址在济南北园白鹤庄,并租赁附近的民房设教学医院,1920年正式改为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21年增租济南鞭指巷房舍一所,仿照德国和日本教学,当时社会上流传:“齐鲁大学医科是英美派,山东医学专门是德日派。”而矿业学校当时隶属山东省实业厅,校址设在济南东关和山水沟。

寻访6所学校原址,如今,有的现在已经高楼林立,有的已经成了风景区,有的小巷犹存,但再也找不到昔日学校的身影。

战火中济南高等教育受重创

除了6所专门的学校外,1915年-1920年,济南又相继建立乙种工业学校、山东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山东省立模范蚕业讲习所、山东省立乙种商业学校、山东省立模范染织工业讲习所等7所中等技术学堂。外国人在济兴办学校在这一时期也有较大发展。

最有名的当属齐鲁大学,1902年,由潍县文学院、青州文学院、济南医学院等4所教会学校组成山东基督教大学,1915年改名为齐鲁大学,后与山东省立医学院及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组成山东医学院,改革开放后正式改为山东医科大学。

在抗日战争时期,济南高等教育受到重创。七七事变爆发时,济南仅剩3所高校,分别是山东私立国医专科学校、齐鲁大学医学院和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37年日本侵占济南,济南沦陷,山东私立国医专科学校停办,另两所学校南迁至四川。整个沦陷期间,济南只有1所日本侵略者为实施奴化教育而设立的山东省立日本专科学校。

抗战胜利后,济南的教育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齐鲁大学和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相继返济。到1947年,济南又新成立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山东省立农学院。

据统计,1947年以上4校共设22个系,在校生1243人,三年累计毕业学生500余人。1948年9月济南解放,人民政府对教育采取迅速恢复的方针,各校组织复课,到1949年初,6所高校相继复课,在校生人数达到2973人。

山东高校已增至140余所

1952年夏,教育部对全国高校的院系进行大调整。当时尚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为重点调整对象,学校分数工、农二院和地矿、政治、艺术三系,以及后来在青岛独立的医学院和海洋、水产两系,发展成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长春地质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郑州大学、青岛医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

1958年,山东省委研究决定将山东农学院迁至泰安,山东大学迁至济南。当时省委对山大选新校址很是重视,曾先后允许山大征用南郊四里山以西土地、西郊飞机场西邻土地、北郊无影山下一片土地三块土地,但经实地考察,当时均不适合建校或学校发展,最终选定东郊利农庄1080亩土地建新校,也就是现在的山大中心校区。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发展至今,全省高校数量已达140余所,其中济南有40余所。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山东农学院 学校发展 山东省实验中学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