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调查显示:大学生找工作自身努力胜于“拼爹”


来源:中国教育报

总的来说,学业性和交往性成就对初职收入和单位类型的作用显著,而符号性成就的作用最为全面,对收入、单位类型和工作地点都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一言以蔽之,在面临择业问题时,先赋性因素优越的大学生起点可能更高,而自身更加努力的学生则可能走得更远。

【调查者说】

我关注大学生职业获得过程的动因 

近年来大学生职业获得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当前大学生职业获得中“代际复制”以及分割现象日趋明显。个人努力在职业获得中的作用开始受到质疑,同时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更加怀疑学习的功用。大学生就业难之根源是在政府、学校、家庭还是个人? 

在职业获得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推进就业;家庭通过编织各种社会网络,对其子女的职业获得提供帮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与社会需求脱节成为职业获得中的阻力。政府、社会、学校等诸多要素参与作用的发挥,使得大学生在这场“就业大战”中存在被动丧失或主动放弃个人主体性与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倾向。如此一来,“自己在现实中是如此的软弱”逐渐成为许多大学生内心状态的真实写照,这种对自己所处环境控制感的丧失,让个体体验到的是习得性的无助感。那么,大学生本人在就业过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一种角色?他们能否通过自身努力左右自己的职业呢?如果存在着这种可能,那么,他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何种努力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提出了学习成就的概念,以此代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通过个人努力而取得的、有利于自身有效进入社会持续发展的各种学习性收获,并分析学习成就在初职获得中的作用,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大家谈】

靠自身努力是大学生良性就业根本之道

大学生就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究竟是自身努力(人力资本)重要,还是父母的职业和家庭背景(家庭社会资本)重要,尽管属于老生常谈,却依然讨论热度不减。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统计学意义上说,家庭社会资本越丰厚,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越便利,就业交易成本越低廉,可选择的就业空间越大,就业质量越高。但这是否意味着基于自身努力的人力资本就不重要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中,大学生就业取决于以其知识和技能存量为基础的人力资本,其就业市场的分割主要来源于个人素质及受教育程度的差距,反映了就业岗位对人力资本的客观要求。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决定要素。我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就业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使得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时面临着不平等的就业环境和机会,这时家庭社会资本在成功就业中就愈发显得重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们有理由相信,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城乡分割、部门分割和行业分割的局面将会逐步打破,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形成的人力资本在就业中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靠自身的努力,而非父母的关系,将是大学生良性就业的根本之道。(李战国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发展规划处)

加倍努力跨越自然禀赋“鸿沟”

每个大学生的先赋性因素和自身努力情况是不一样的,笔者认为,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具有优越先赋性因素的大学生可能获得更多的择业机会,而自身努力的大学生可能得到更好的就业岗位。 

怎么样不把手中的一副好牌打烂,怎么样把手中的一副坏牌打好,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先赋性因素是个人家庭资源的总和,包括父母世代积累的社会财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这种家庭资源具有代记传递的属性,上几代的家庭资源可以传递给下一代使用。 

而对于自身更加努力的大学生来说,后天因素能够有效助力其择业。人力资源具有保值增值的特性,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就学期间有意识地下功夫加强自身的素质锻造、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那么他就可能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在用人单位的视角中,他当然有更强的竞争力。 

一言以蔽之,在面临择业问题时,先赋性因素优越的大学生起点可能更高,而自身更加努力的学生则可能走得更远。 

此外,笔者认为,先赋性因素与自身努力,未必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希望先赋性因素优越的大学生能珍惜父母辛苦积累的家庭资源,加强自身的积累,把更多的就业机会转化为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先赋性因素不那么优越的大学生,求学期间必须加倍努力,从而轻松跨越就业阶段的自然禀赋“鸿沟”,成为具有极强就业竞争力的人力资源。(马丽娜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

能力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注脚

作为一名资质平平的农村娃,并没有什么“背景”,也没有什么“关系”,父亲从小对我说的是:“前程要靠自己闯”。 

记得2010年考研,我有幸过了笔试,到上海参加面试。为了能够通过面试,我买了一盒茶叶来到导师办公室,他看到后断然拒绝了,并告诉我面试很公平,主要看个人水平。

回来后我很沮丧,觉得自己没有多大希望了。

可就在我坐着绿皮车回四川的路上,竟然收到了来自上海的电话,告知我被录取了。

当时我就激动得流下了泪水,觉得没日没夜的付出没有白费。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忙着找工作。我也参加了中国教育报的招聘,当时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毕竟竞争十分激烈。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好事最后竟然真的落在了我头上。后来我问编辑部领导,为啥我被招进来了呢?他们说,就看中你实习的时候踏实肯干。

在教育报干了几年,又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在“关系”方面,自己依然是“一穷二白”,但最终从上千人的报名者中,我还是考取了心仪的岗位。

大学毕业至今,经历了这么多段求学、求职的经历,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回味起来,“自己的能力永远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似乎是这些经历的最好注脚。(宋伟涛作者单位:商务部政策研究室)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任晓攀]

标签:父亲职业 大学生实习 大学生就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