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16岁上的独立课


来源:中国青年报

次见到朱诺这个自信直率、充满个性的女孩儿的时候,我正好也是16岁。当时的我对于成熟、长大、独立这些词语的感觉,就好像熟悉的陌生人——虽然天天听大人们挂在嘴边,却从未有所触动。

第一次见到朱诺这个自信直率、充满个性的女孩儿的时候,我正好也是16岁。

16岁的我大概在上高一高二吧,主业是好好学习,特长是拖延时间。自己的小脑瓜仿佛只有在面对教科书和努力找借口偷懒或者跟小伙伴出去玩时才会运转,过着傻呵呵的日子。主心骨是爸爸妈妈,做他们让做的事。至于可以或不可以的理由,我连问一下的念头都没有。

当时的我对于成熟、长大、独立这些词语的感觉,就好像熟悉的陌生人——虽然天天听大人们挂在嘴边,却从未有所触动。

直到《朱诺》出现。

朱诺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孩儿。当学校大部分女孩儿都在追赶时尚潮流打扮自己、在拉拉队努力表现吸引男孩目光的时候。她却一身休闲打扮,像个假小子一样练吉他、玩乐队,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在听别人故事的时候,我总是很容易产生代入感。所以当朱诺拿着画着加号的验孕棒出现在镜头前的时候,16岁的我吸了口凉气:父母的责骂,旁人的闲言,冰冷的手术室,自责与悔恨交加的未来人生。这就是我对于未婚先孕的少女下场的全面理解。也许是来源于报纸电视,又或许是来源于身边的碎语闲言。

但显然朱诺的故事不是这样。

原计划偷偷进行的堕胎手术,只因为一句“你的宝宝已经长出了指甲”而放弃。我不知道是什么给了这个小姑娘勇气,当她无法面对杀死这个孩子的时候,她选择了承受住所有的一切,诞育下这个生命,然后将宝宝送给一家有能力的夫妇抚养。

也许传统的父母会从《朱诺》这部电影里看到少女未婚先孕、也许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会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反对堕胎、也许社会福利部门会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关于孩子领养的各种问题……但对于一个同样16岁的女孩儿来说,我看到的却没有这么深刻而复杂。

相同的年纪与性别让我与这个只存在在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共鸣。虽然我们相隔千里,虽然我们的文化背景大不相同,虽然我要面对的问题比起她来不值得一提。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屏幕里这个姑娘的理解。

我们都生活在父母的屋檐下,都无知地向往着所谓的自由。都对于大多数人叫好的、痴迷的不屑一顾,又希望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地方埋藏着对离经叛道的渴望,又都希望父母可以永远是我们真正的后盾,毫无保留地支持我们。

现在,影片让这些秘密,变成现实。

我从影片中看到的,就是朱诺这个女孩儿,她选了一条最难走的弯路。我看到朱诺在得知结果的一瞬间手足无措后没有逃避,自己面对自己惹下的“麻烦”;我看到朱诺独自前往医院,又忽然转变念头暗自下定决心孕育这个孩子,从医院夺门而出;我看到她挺着肚子穿梭在校园,笑对大家的侧目毫不在意,还能拿自己的肚子开玩笑;我看到她自己寻找合适的收养家庭,自己与他们建立联系。

没有因为懊恼而流下的泪水、没有一蹶不振。朱诺一步一步按着自己的信念走得坚定。她直面事实,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而在认定了自己心中怎么作才是正确的之后,她没有浪费一点时间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坚定地按照自己心中的方向努力。

当那个几乎完美的领养家庭掩饰出来的、看似美好的生活出现了裂痕的时候。朱诺第一次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了软弱。临产的日子一天天逼近,领养家庭的丈夫却坦白出自己接受不了孩子。朱诺身上的痛苦与压力终于爆发了出来。也许,这就是我们为自己青春时的过错必须偿还的东西。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要永远活在这些阴影里。我看到朱诺振作起了精神,面对着所有的未知数,重新上路,解决问题。她看见了已经离婚的领养家庭的女主人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她决定要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这个可以倾其所有爱他的人。

16岁的朱诺所表现出的,是16岁的我无法企及的勇气与独立。

原来自己做出的事情,是要自己承担责任的。而不是只要大声地说一句对不起,然后就能安心地接受对方看在你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上而给出的特赦。

原来有些事情终究还是“自己的事”,人生中那些重要的抉择,终究还是要由自己做出的。父母的双臂保护的不远,支撑的时间也并不长久。

原来“成熟”“长大”“独立”在我们的人生中并不是形容词,并不是只要我们一过完18岁的生日或者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瞬间就会自动获得的属性。原来它们都是动词,拥有它们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多久、代价需要多大,谁也不知道。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冬丽]

标签:朱诺 女孩儿 影片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