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平安证券高管和保荐人大部分换血自救


来源:广州日报

日前市场传闻有投行将收到监管层最严罚单,而被罚对象直指万福生科造假案的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和为业绩变脸上市公司做保荐机构的国信证券。昨日平安证券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收到任何关于保荐业务的处罚通知。

平安证券有关人士昨称未收到任何关于保荐业务的处罚通知

日前市场传闻有投行将收到监管层最严罚单,而被罚对象直指万福生科造假案的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和为业绩变脸上市公司做保荐机构的国信证券。不过,昨日平安证券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收到任何关于保荐业务的处罚通知。

有业内人士指出,参考此前绿大地造假案,证监会认定联合证券在绿大地欺诈发行上市时未勤勉尽责,未发现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编造虚假资产、虚假业务收入,故依法作出处罚,没收联合证券业务收入1200万元,并处以1200万元罚款,保荐代表人被撤销保代资格和证券从业资格,并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因此是否对平安证券处罚的关键是平安证券有无参与造假。平安证券有关人士称保荐机构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疏漏,但否认协助造假。

自2009年,平安证券在中小IPO项目上异军突起,有关其保代项目的质量争议也同样不绝于耳。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包括胜景山河、巴安水务、万福生科等数起震动监管层的涉嫌IPO造假上市案件,其保荐机构皆为平安证券。

业内人士指出,平安证券投行业务在2012年之前,形成了以原总经理为核心的投行管理团队,这种方式带动了平安证券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但在过度追求行业第一的目标导向驱使下,激进的管理风格开始显现突出的风险。

短短几年内,平安证券团队人数从2004年的49人增加到高峰期的350人,保荐代表人从最初7人增加到85人,每年的申报和发行家数从每年几家迅速激增至2010年的51家、2011年的42家。快速发展的业务与人员、队伍素质、质量管理不到位之间的矛盾,以及过于注重项目数量和经济收益的扭曲业绩指标,使得平安证券投行业务埋下较大的风险隐患。

在项目执行上,项目团队追求“效益至上”,中后台风险控制偏于形式,问责制度实质缺位。投行人员的收入主要来自于项目佣金的实现,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推动项目过会发行,而不是发现问题终止项目,成为相当部分投行团队的“理性”选择。

平安应对

高管、保荐人大部分“换血”

业内人士指出,保荐制赋予的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资格,很长一段时期是作为一种稀缺的通道资源而存在的,所以以往投行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最大限度地取得通道收益上。

不过,平安内部人士表示,平安投行已经开始对投行各项考核激励制度大动手术,大幅降低了项目收入奖金的计提比例,综合考虑引进的资产质量、与其他业务线的协同价值贡献度、风险扣分项及风险预警奖励等。据介绍,在项目的奖惩机制上,强调“风险连坐”、“奖金递延”,相当比例的递延奖金放在持续督导期间分年发放,与后续可能的风险挂钩,并预留持续督导的专项奖金,同时,出现风险和责任事故要停发当年甚至追溯扣发过往已发的奖金。

记者了解到,平安证券内部开始进行自身改革,改革过程中不少核心高管发生变动。据介绍,公司包括分管投行的前平安证券总经理、保荐业务负责人在内的投行核心管理团队离职,60多名执行副总以上的管理干部中有45人离职,占比近70%;业务人员规模从最高峰300余人一度下降到120人、85名保荐代表人一度剩余不到20人,投行内核部门的全体管理干部和三分之二人员也全部离职。平安投行在1年内进行团队重建,投行队伍从2012年年初的120人增至年末的280人,保荐代表人从20人恢复至60余人,新增人员占到整个投行团队的三分之二以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平安证券 换血 高管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