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类信托”保险产品热卖 繁荣背后或存隐忧


来源:齐鲁晚报

近段时间以来,一批嫁接具体资产项目计划的万能险产品横空出世。打着“创新+高收益”的旗帜,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类信托”的这类保险产品,在银保渠道热卖至近乎疯销,这直接助推了一批保险公司的单月银保保费呈现

近段时间以来,一批嫁接具体资产项目计划的万能险产品横空出世。打着“创新+高收益”的旗帜,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类信托”的这类保险产品,在银保渠道热卖至近乎疯销,这直接助推了一批保险公司的单月银保保费呈现放量式暴增。

繁荣背后或存隐忧——这类产品“含金量”低,不排除若干险企薄利甚至贴钱保销售,这对于保险公司苦心经营的内含价值或许是种伤害;一些地方项目违约风险不能完全排除,这对于风控能力较弱的中小险企而言无疑是个不小的考验。

创新型产品冲击波

“以客户的高回报、销售推动过程中的高费用,以冲规模为目标的一批新型寿险产品正悄然出现在市场上。”一家上市保险公司“掌门人”告诉笔者。

这位“掌门人”所说的新型产品,正是近段时间以来狂飙突进的“嫁接具体资产项目计划的万能险产品”。这类产品的保费收入较多投资于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等具体资产项目,多在银保渠道销售。从目前的结算利率来看,给到客户的收益率多在5%以上,超过五年期银行定存。

这类产品的相继涌现,源于保险投资新政发布后,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发行门槛降低、流程缩减,引致大量保险资金开始进入这一新兴市场。

但令上述“掌门人”不解的是,这些寿险产品似乎有些“类信托”的特征。“给人的感觉是,这是保险想从信托产业的蛋糕中劈一块出来。”他说,这类产品迅猛的销售势头,令他所在的这家保险公司措手不及。“我们在做(回归保障)转型设计的时候,没有预料到市场会出现这种变化。”他坦言,如果要应对上述变化,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要权衡规模与价值的关系。

一位投行人士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类保险产品只是有点貌似信托产品,并不能完全说是类信托保险产品。”他认为,信托产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风险完全由投资者自己承担;而这类保险产品属于万能险,至少还有2.5%的保底收益。

风险若隐若现

这类产品虽然疯销,但在一些业内专家眼里却是隐忧或存。因为这类产品虽然能带动保险公司迅速拉动保费规模,但这类产品本身的实际利润率其实并不高。

目前,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就这类产品给出的结算利率已经超过了5%,加上渠道维护费等合计成本超过了6%。“也就是说,这类产品嫁接的具体资产项目计划的收益率至少要超过6%,保险公司才可能有利润。”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心生质疑:并非所有的资产项目计划都能拿到较高的收益率,不排除若干险企为了冲规模,不惜薄利甚至贴钱。

另外,有业内人士反映,个别保险公司在推销此类产品时,给出了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演示。“一旦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和实际收益出现落差,容易引发退保风险,这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和声誉,进而影响下一步的产品销售,或形成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由于之前出现过地方融资平台违约事件,业内人士不免担心一些保险产品嫁接的具体资产项目计划是否也会存在此类风险。“目前保险公司投资较多的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基建债权项目,只要经济正常发展,风险很小,基本在可控范围内,但不排除将来保险公司会投资一些地方项目。保险公司在挑选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项目资质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这对于风控能力较弱的中小保险公司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相关新闻:

标签:产品 隐忧 繁荣背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