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IPO开闸风声再起 天量“大小非”疯狂出逃


来源:中国金融网

面对1万亿市值的原始股解禁压力,未来3个月,A股市场该如何承受? 据银河证券统计,未来五六七这3月A股解禁市值分别达到1544亿、1184亿、7905亿元。耐人寻味的是,新一轮解禁潮刚刚涌起,市场嗅

面对1万亿市值的原始股解禁压力,未来3个月,A股市场该如何承受?

据银河证券统计,未来五六七这3月A股解禁市值分别达到1544亿、1184亿、7905亿元。耐人寻味的是,新一轮解禁潮刚刚涌起,市场嗅觉异常灵敏的产业资本就率先上演一幕末路出逃的“好戏”.

“5月前10个交易日,产业资本套现数字只能用恐怖来形容!”德邦证券研究员胡青告诉记者,“五一”前大小非周均减持量约在10亿元,5月第一周的减持量骤然放大到30亿元,第二周仅仅3个交易日减持额就超过37亿元,日均减持近13亿元,远超前期单周数字。

原始股疯狂套现同时,有消息称,已有两家拟IPO企业接到了监管层的封卷通知,此意味着这两家企业已顺利通过财务检查,接下来等待批文下放,IPO也将开闸。而一旦IPO重启,则会打压大盘。

5月10日,受IPO将开闸传闻影响,A股反弹无力,一位资深人士认为,目前创业板出现的跳水和银行股护盘的市场状况也反映了IPO开闸的市场预期。

产业资本加速出逃

美股接连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日本股市半年内暴涨近60%,东南亚地区股市全面喷发,A股市场却依然在调整泥潭中挣扎。然而,在一些职业投资人士看来,A股的萎靡表现并不意外。

上海某着名券商机构部专员刘庆(化名),最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一周之内拜访的足迹遍布北京、广州等大型城市。走访的结果并不乐观,“我负责的客户包括企业、投资机构,现在企业投资意愿非常低。宏观经济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迹象,企业还处于过冬之中,以回笼资金为主。”

据刘庆介绍,在2012年12月新一届领导层亮相之初,企业对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抱很高预期,这种预期传到一季度,投资意愿回升明显。但两会之后,实质性预期基本落空,企业的投资意愿明显回落。

一方面,企业的投资意愿在降低;另一方面产业资本的减持意愿却突然增强。

“管理层、企业家对自己的行业认知最为准确。高管、PE减持股份通常会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尽量将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降到最低。”胡青判断,从历史的几次大规模减持判断,集中性减持往往出现在阶段性反弹高点,或者是宏观经济收紧初期,特别是2011年底的大规模减持,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出现很多高折价集中套现。

通过德邦证券对近80个交易周产业资本动向的研究表明,周均减持额在10亿元是个比较中性的数字,2010年10月、2011年5月、2012年11月出现了3次大力度的产业资本减持。据统计,在2008年年初和2010年10月曾出现过每月100亿元以上的大小非减持规模。增减持虽然不能绝对视为股市上涨下跌的信号,但同样具备很强的指导作用。

在胡青看来,5月起产业资本的集中减持非常诡异,“以近两年的统计结果来看,2400~2500点区域应该是集中诱发套现的点位,目前股市仅仅为2200点左右,而且是一轮深幅调整后的止跌阶段,产业资本集中出逃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结果,五六七月解禁市值分别达到1544亿、1184亿、7905亿元,3个月解禁股票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7月解禁额骤然放大,主要原因是农业银行(601228.SH)7月15日约7000亿市值股票解禁。

华泰证券分析师刘英判断,2013年是原始股解禁的高峰,合计解禁市值有可能达到2万亿元,“解禁股票压力的集中释放对股市上行构成极大压力,解禁股往往不会在第一时间选择套现,而是在股票上行过程中逐步兑现。市场回暖过程中,虽然减持不会对股价趋势带来实质性影响,但对市场的心理预期压力非常大。”

集中性减持潮到来,看似给大宗交易接盘方带来了机会,但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预计的乐观。

北京某中型券商经纪业务部经理郭女士,曾经作为中间人撮合过多笔通过大宗交易完成的产业资本减持。

“前几年大宗交易刚推出的时候,对一些小盘股票,我们作为中间人可以联系接盘方,撮合成交,赚一些中介费。”郭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原始股股东、企业高管都是系统化减持,一些保荐机构则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在企业上市后,保荐人就会考虑股东套现流程。上市公司也会主动与原始股股东沟通,在保持股价稳定的前提下,协商减持细节。

留给我们这样中间人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原来减持是个体行为,我们还有些机会。现在减持则是集体行为,中间人很难再有插手机会。

IPO重启迫在眉睫

种种迹象显示,IPO市场在冻结了近半年之后,重新启动已是迫在眉睫。在产业资本快速抽离股市的同时,IPO开闸将引发二级市场资金向一级市场的大挪移。

根据统计显示,目前已经过会的拟IPO企业多达98家,其中就包括陕西煤业、中国邮政这样的航母级IPO巨单,陕西煤业一家的预计融资额就达到172亿元,中国邮政的融资规模接近100亿元,包括中小板、创业板在内,已过会企业合计融资额约为600亿元。

发审委近半年的“歇业”积累了巨大IPO堰塞湖。截止到2013年5月9日,场外排队的准备上市企业高达999家,其中公告终止审核的约为330家;通过初审,进入“落实反馈意见”阶段的企业合计500家。

如果以每家拟IPO企业3亿元融资额计算,合计IPO堰塞湖融资压力约在1500亿~3000亿元之间。

“IPO一旦重启,无疑会对市场构成极大的压力。”刘英告诉记者,历史上共出现过5次IPO暂停,其中最长一次暂停是在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暂停时间超过1年,当时的背景是实施解决股权分置改革。

值得关注的是,其余4次暂停IPO,大多因为股市暴跌,监管层主动停发新股救市。这4次停发时间在4个月至5个月不等。

“目前暂停新股发行,是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历时最长的一次,时间已经超过半年。股市的融资功能完全丧失。”刘英判断,按照业内普遍看法,5~6月间恢复新股发行是大概率事件。

经过近半年的酝酿,新股发行体系改革的具体细则仍然没有出炉迹象。但在业内人士看来,IPO大力度改革的可能性不大,甚至不排除沿用旧体系的可能。

日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海洋认为,“IPO重启是必然,彻底颠覆固有发行体系,直接过渡到注册制,这样对市场的冲击很大,不但现有中小板、创业板估值体系会崩溃。大量发行新股带来的,一级市场是否能够获得足额的认购也是未知数。现在来看继续延续固有体系的可能性比较大,变革可能体现在操作细节上。”

“IPO发行一旦重启,可能沿用批量集中性打包上市。一次性挂牌十几只股票都有可能。”刘英判断,虽然中小板、创业板股票融资规模较小,但如果几十只股票同时申购,冻结的资金量可能非常大,股市低迷的背景下,避险性资金将分流进入一级市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吉纯]

标签:IPO 天量 出逃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