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名远播的“世界透明质酸谷”到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再到世界医疗级PVC手套、可吸收心脏支架等医疗器械产品……山东,作为中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省份,以其深厚底蕴、强大创新能力及不断完善产业链体系,成为了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书写着“了不起”的医药传奇。
“政策好、产业链体系完整、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外界专家道出了山东医药制造业缘何能了不起的动因。也正是因为医药制造业的了不起,山东有了“挑大梁”的底气,更加坚定地护航人民健康……
底蕴深厚,发展壮大全产业链
保障人民健康既离不开对健康的重视,更离不开医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第一家化学合成制药企业——新华制药的诞生,为山东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81年的发展,新华制药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类、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中枢神经类、生物类的多种药物的生产和出口企业,形成了从中间体、原料药、制剂到医药商业的全产业链,像我们布洛芬、阿司匹林、鱼油等25个品种市场占有率是第一或者独家产品”,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徐文辉表示。
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山东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了涵盖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药用辅料、药用包装系统、制药装备等各领域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成为全国医药产业大省、药品流通使用大省。
数据更有说服力——山东医药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产业体系完整,龙头骨干企业众多,12家入选新一期中国医药工业百强;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持续增长,居全国前列,9家企业跻身新一期全国药品零售百强。
新华制药、新华医疗、齐鲁制药、威高集团、步长制药、鲁南制药、蓝帆医疗等山东医药骨干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不仅代表着山东在全国进位争先,部分企业对世界医药制造产业链条都有至关重要影响。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化药制剂分厂厂长孙艳玲,“目前,我们的化学药物制造规模国内领先,口服固体制剂年产能高达150亿片/粒、口溶膜年产能可达3.7亿片、冻干注射剂年产能达到3000万支”。
近年来,山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扎实实施健康山东专项行动,连续多年在健康中国行动考核中综合评价为优秀等级。
众多医药企业也抢抓机遇,不断调整产品布局,在护航人民健康上不断作为。
“通过一体化大健康产业管理平台建设,充分聚集产业链资源,横向拓展与纵向贯通产业链纵深,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受到了各级医院和广大患者的一致信赖和好评,‘辰欣’品牌深入人心”,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特医食品事业部总经理崔永旭表示,辰欣特医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于2016年开始加速切入到特医食品生产的赛道,经过5年的研发,在液态全营养的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打破了国外液态全营养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政策兜底,强化创新驱动引领
作为一家红色药企,近年来,新华制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新产品100余个。目前累计53个产品63个规格通过一致性评价,拥有国家一类新药文号8个,二类新药文号21个,获得授权专利300余项,是三星级“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最高级),“科技新华”声名远播。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也是山东医药制造“了不起”的核心支撑。
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鲁药振兴”工程和“药械创新”“中药突破”“美妆山东”三大计划,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为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山东注重构建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为医药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山东还将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列为全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全力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山东医药企业加入创新赛道,推动山东医药制造业整体实力跃升。
鲁南制药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为科研投入设限,今年以来,鲁南制药集团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比例超过16%。
“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赋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设有国家手性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哺乳动物细胞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泰山学者’岗位等科研平台,拥有一支以博士为骨干的科研团队”,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忠表示。
得益于在创新上的持续耕耘,近年来,鲁南制药相继获得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国医药产品研发线最佳工业企业”“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等称号。
鲁抗医药是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山东省医药管理协会副会长单位,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同比10%;利税5.5亿元,同比增长49%。
支撑其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即创新——鲁抗医药目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3个,建有山东省工业生物技术产业转化平台、山东大学-鲁抗微生物技术研究院、中古生物技术国际合作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
近几年,鲁抗医药先后有2个项目获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个项目获批省重大项目。
提档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部署。
曾经,山东医药制造业以其深厚的底蕴、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强劲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中国医药产业的重要力量,书写了“了不起”的齐鲁医药传奇。
如今,随着山东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医药产业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技术融合,推动医药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也让新时代山东医药发展有了更广阔的未来。
在济南,拥有超百年历史的宏济堂制药,秉持“宏德广布,济世养生”的理念,顺应全球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国家新式生产力战略,将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中药工艺深度融合,打造了集智慧生产、研发创新、市场营销等相融合的“智慧国药”综合体,引领中医药产业转型提质。
在齐鲁制药,其以国际一流的硬件设施为支撑,依托智能控制和大数据技术,打造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智能工厂,不仅极大提速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也得以提升——车间严格执行GMP,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2023年顺利通过美国FDA官方检查,奥氮平片等多个产品相继在海外市场获批上市。
为更好地助力医药制造业,山东也加大了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区域协同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以此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如今,效果也开始显现——从海洋中寻找新的药物,被认为是新世纪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新希望。
截至目前,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中有2个(PSS、GV-971)来自中国,且均来自山东青岛。国内上市的大部分海洋药物,如甘糖酯,也都来自青岛。
烟台,2021年以来,烟台获批上市4款国家1类新药,烟台生物医药产业连续4年全业态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
济南,截至2023年底,60余个制剂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2个制剂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头孢菌素和阿胶生产基地……
目前,山东已形成济南、青岛、烟台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淄博、威海等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从最初的合成药到现在的创新药,从最初的单品到如今的全产业链,从最初的一家企业到如今的“遍地开花”,山东医药制造业还将继续奔向远方,有利推动山东“走在前,挑大梁”,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