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题材图像叙事研究|浅评王沂东油画作品《二妮的红盖头》

沂蒙题材图像叙事研究|浅评王沂东油画作品《二妮的红盖头》

编者按:

本栏目文章来自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批评方法与实践”课程的结课作业。该课程是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同时也是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讲人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沈颖、“美术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美术史论)专业创办于1992年,是山东省创办最早的美术学学科。近年来社会、大众和学界对美术学专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美术学专业教学成果转化与应用的社会意义日渐凸显。美术学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和问题针对性使其形成了多元化、多向度的学术格局和求真务实的学术倾向,“项目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将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由“课堂”推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在教育外延不断扩展的同时,紧抓专业基础教育,师生们在项目管理与实践中实现自我的学术设计,增强理论研究的社会责任感。该课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围绕“黄河题材美术创作研究”“沂蒙题材图像叙事研究”、“艺考之路”、“山东美术史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图像与历史研究”、“艺术家个案研究”等多个专题展开。

浅评王沂东油画作品《二妮的红盖头》

作者:山东艺术学院22级本科生王亦凡

指导教师:沈颖

“我一点都不高雅,就是特别喜欢漂亮的女孩——喜欢好看的东西,这个是真实的。好看,对我就有刺激,我就想画,但不是说漂亮的我都画,我只寻求我需要的那种美,希望这个形象能帮助我。”——王沂东

王沂东,1955生于山东蓬莱,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他游刃有余地将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法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蕴融于一体,成功地再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的油画创作中,我一直力求能够把中国特有的色彩个性和思想与西方绘画独特的优化技巧相融合,最后形成自己的个性。就是我喜欢尝试从东方艺术传统中找到新的语言,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用墨和构成的方法借鉴、嫁接到油画创作中,使画面带有东方浪漫主义色彩。”

王沂东《二妮的红盖头》 140x80cm 油画 2013年

王沂东《二妮的红盖头》 140x80cm 油画 2013年

色彩的艳丽和内在的朴实和谐地统一于一体,是王沂东油画的特点。他喜欢用的颜色是黑色,红色和白色。这种颜色的组合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但也容易造成一览无余的浅薄。王沂东的卓越之处在于他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这些色彩的视觉效果,同时又能为画面提供充分的深层感觉和追问空间,让观者得到近而知微,远而见深的感受。《二妮的红盖头》画面中第一眼一定是耀眼的红色,在王沂东老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鲜艳而明亮的红色。特别是对主人公的刻画,他巧妙地运用了不同深浅、明暗度和饱和度的红色来表现女孩这一主题和情感。“红色是我的信仰和灵魂”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红色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在他看来,红色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元素,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王沂东的油画一直很注意在瞬间的美丽中捕捉刹那的感动。在最近展出的《闹春唢呐》中,他用一根红绸带平衡了人物之间的力量,把新郎的主动与新娘的羞涩巧妙地融合在结构之中,洋溢着画家的幽默与智慧在他的作品中,红色常常被运用在人物形象、背景和情节等方面。他通过对红色的巧妙运用,表现出了对生命、家乡、爱情、家庭和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赞美是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后由衷发出的。

王沂东在《二妮的红盖头》中,除了对颜色运用上的精湛把握外,还注重了画作的构图和细节处理。他善于运用线条和块面来表现主题,同时在细节处理上也非常用心,有色彩单纯、光线明快的特点,在凸显好看的背后蕴含着诗意。他对女孩利用流畅的线条造就一个饱满的焦点,同时留出宽阔的想象空间,以平衡观者在第一印象中所形成的审美紧张,扩展并深化对焦点的感觉。在他笔下的美丽的二妮整体明亮而纯朴,场景也非常简单。画面中这个美丽的女孩,她的目光灵动却有些克制,且坐姿乖巧自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她的眼中闪烁着一丝光芒,可能她即将迎来年轻女性即将完成身份转变的关键时刻。在上个世纪的农村,中国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年轻女性们开始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婚姻观念,她们渴望挣脱旧社会婚嫁旧习的束缚。这位女生代表着新时代的女性,她不愿再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女孩子们希望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婚姻和未来。画面中的女孩或许会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但她深邃的眼眸注视着什么,她会努力为自己争取不会向传统观念屈服。用自己的目光表达了内心的坚定和决心,她要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这个画面反映了中国新时代年轻女性的觉醒和追求,她们不再满足于旧时代女子相夫教子的角色定义,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观。这一刻,她不仅是一个个体,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她克制果敢的目光中透露出的光芒,照亮了她前方的道路,也为其他年轻女性树立了榜样。在这个婚嫁前夕即将身份转变的女孩面前,她将以自己的行动,引领着一股新时代的思潮,为中国的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写实的作品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设定了一个较容易沟通的平台,在表达情感及传递信息上有它的优势。另外从绘画的语言上来说,一件好的作品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写实绘画来不得半点虚假,它可以使创作者的思想得到全面的发挥。

“写实对我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发现了写实的妙处及深厚的表现力。”王沂东的作品一直坚守着乡村题材和民间趣味。从八十年代的《蒙山雨》到九十年代的《闹市》到最近的新作《深山里的太阳》,一直没有离开这一主题。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其实是对纯粹精神的赞美,他对农民的热爱实际上是对民间色彩的情有独钟,这种选择取向和文化志趣不仅让王沂东保持着良好的创作心态,也为他的画作融入了内在的感染力。《二妮的红盖头》这幅作品作为优秀作品被置于山东美术馆收藏的展品之列,参观者每每行至此处都会驻足欣赏,然而大多数人都会感叹一句“哇!画的好逼真啊!”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摄影专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对美术绘画从业者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写实逼真的绘画效果成为了一种创作追求。然而,这种追求也可能导致一些不足之处。普通观众对于逼真的观感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过度追求物象极致的逼近现实可能会使作品失去艺术感和观赏性。观者对于满大街的写实作品可能陷入思维定式,对这种夸张的病态的“真”追求产生审美疲劳。众所周知,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它还应该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当物象的逼真性成为作者唯一的追求时,作品可能会失去灵魂,变成纯粹的技术展示,物极必反一词诠释着这种现象。 此外,过度追求物象的极致逼近现实也可能限制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艺术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形式、风格和观念的创新。如果所有作品都追求同样的逼真标准,艺术的多样性和发展可能会受到阻碍。由此可以看出王沂东老师在写实性和艺术感之间取得平衡。他对自己的创作十分清醒,并以谦逊平和的心情恪守着对艺术的追求。他说:“我将继续以北方农村为创作源泉,吸收中国本民族的绘画语言与艺术思想,充分吸收中西文化的精华而不失自我,从而完成自己的风格。”作为一名中国的本土画家,王沂东根据自身的精神需求创作出一批反映本民族内涵的作品。

参观者纷纷拍照欣赏,成为展厅中最大亮点和看点

参观者纷纷拍照欣赏,成为展厅中最大亮点和看点

摄影作品是借助技术手段来体现逼真的效果,那《二妮的红盖头》这幅美术作品则是通过作者感知到外界的客观世界,结合内心世界的主观情感来实现创作出的真实感官,但同时也应该注重艺术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希望观者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欣赏各种不同风格和观念的艺术作品,以避免审美疲劳和思维定式的限制。王沂东对其描绘的对象,都给予十分纯净的立意,让欣赏者一下子就能感到作品中内在的美好。笔法精细严谨、造型线条分明、女性形体结构准确并且画家擅长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古朴凝重而又俏丽灵动的艺术魅力扣人心弦。王沂东对古典主义人物画的表现技法兼收并蓄,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语言,将油画创作的基本技巧与作品中的女孩情致结合起来,他一直注意继承油画传统的同时努力融入本民族的审美习惯与哲学内涵,以白色、金色、黑色和红色等几种颜色对比与渗透,实现了画中的女孩凝重而不呆滞的神态,强烈而不生硬的肢体,具有一种含蓄而动人的内在美,犹如一坛陈年佳酿的艺术效果,洋溢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采的醇厚,回味着中国宋代工笔流韵的清幽。他的画既像一坛子醇厚的美酒,使观者可以借此寄托喜悦与哀愁,又像是旷野的清风,可以让人藉助这清风散发平日积压的烦躁与焦灼。其中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气氛,也有宋代工笔的中国流韵,这说明作者充分吸收了中外艺术传统之优秀成分,并在原汁原味地消化吸收后丰富自己的才华。

王沂东先生成长于民风纯朴、山川如画的鲁南乡村,对故乡浓郁的乡土气息的眷恋,使他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蕴的乡土题材的把握游刃有余。他十分善于抓住人物表情和肢体语言,最符合主题的细微变化,来为他所述说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情节进行演绎。如同说戏的导演,他总能让人物瞬间进入最佳状态。对造型的偏重,导致画家并不十分强调色彩的丰富和变化,而是着眼于大局整体处理,更多地靠真实的形和情以及大面积浓烈色块的对比来打动人。他对古典主义大师的表现技法兼收并蓄,写实作风严谨扎实,表现技巧娴熟精湛,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质朴清新的新古典主义艺术世界。

(特约编辑: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