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打好文化牌引来八方客

济宁市兖州区打好文化牌引来八方客

红灯烛影夜未央,花海彩田人如潮。春节假期,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牛楼小镇”游人如织,长夜如昼。数据统计,2024年2月2日(腊月二十三)以来,牛楼小镇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4万人,营业收入1000余万元,成为全省著名网红打卡地。

牛楼小镇为啥“火出圈”?这和兖州的文化创新分不开。

打好文化牌,引来八方客。牛楼小镇景区位于泗河兖州段河畔,依托鲁西南民俗文化街、花海彩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创新旅游新业态,推出各类文化节庆活动,精心培育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3年以来,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96万人,营业收入1600余万元。2024年春节期间,牛楼小镇在开发本地民俗文化的同时,创新开设苗族文化体验等项目。兖州的唢呐、相声、戏曲、刺绣等传统民俗项目,与苗装巡游、芦笙歌舞等苗族文化项目交相辉映,深深吸引各地游人目光。

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付家楼村“后备箱集市”,利用实践站大院、街头小广场等场地开办的“闲鱼小市场”,漕河镇薛朱刘村街舞,小孟镇村史文化展演,新驿镇顿丘民俗表演,“YBA”篮球赛事……近年来,兖州以顺应群众文化新需求为着力点,不断创新文化供给形式和文旅新业态。兖州区打造的“秀美泗河”“田园乡愁”“文韵兖州”“创业时代”等文明实践展示带,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新亮点和文明新标杆,让优秀传统文化深耕兖州大地。

如今在兖州,“文化下乡”变成了“文化在乡”。“花棍舞、剪纸、面塑、吹糖人、雕刻等非遗队伍由最初的二三十名爱好者扩大到360多人的专业队,粉丝更是成千上万人,非遗‘热’由政府传导给了农村基层群众。”兖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月强表示。2021年起,济宁市组织文化名家志愿服务队深入10个镇(街道)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让文化“两创”在乡村落地生根。众多文化名家常年在基层推动戏剧、曲艺、书画、摄影、非遗传承等项目培训与普及。2023年,兖州区312个村(社区)“村村有好戏”可谓好戏连台,身边人“演”身边事,好人“唱”给百姓听,说学逗唱树新风。

兖州活化“戏”的形式、丰富“戏”的内涵、深化“戏”的作用,让“戏”有味、有趣、有灵魂。该区兖曲社、佳音艺术团、老兵放映队等16支常态化骨干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常年活跃在到村(社区)。“戏”的内容则涵盖社会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精神文明等多个领域。“我们开办‘YBA联赛’‘村村有好戏’‘黄河大集’等活动,开辟了牛楼现代农业示范园、端信里汉唐街、龙桥百姓文化广场等打卡地,在基层文明实践体验中,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李鸿飞说。

“如今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较大,我们把文化下乡常态化、本土化、繁育化,动员专业文化队伍下沉乡镇‘种’文化,指导培训本地文化文艺队伍,让文化深深扎根农村沃土,以文化人,滋养心灵。”兖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允锐表示。让文化融入生活,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染,这是文化在乡的魅力,更是兖州努力的方向。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