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坚:百户村民出“田间”进“车间”

朱坚:百户村民出“田间”进“车间”

“麦收期间,既要收又要种,附近村都挺忙的,但我们村很多人跟我一样仍是‘按部就班’地上下班,因为我们的地都流转出去了,目前正在村里的企业打工。”最近,东昌府区韩集镇石海子村的石正元边换工装边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

石海子村紧靠105省道,目前属于古漯河新村,在古漯河新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石海子村党支部书记朱坚的带领下,该村一直在壮大集体经济上动脑筋,在产业振兴上出实招,积极引进涉农企业和涉农项目,先后在本村落户芳香植物园和泉润农业公园等4家规模农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

朱坚告诉记者,为了走科技兴农之路,打造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硬元素”,村“两委”成员做通村民工作,先后流转土地3300余亩,并成立由党组织领办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同时对接高校教授,开展技术授课,现已培训精品蔬菜瓜果管理人员60名,培养出技术骨干16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动能。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连续三年居全镇第一。“我们村的特色包括玫瑰、熏衣草种植等鲜花经济,香瓜、葡萄种植等水果经济,黄花菜种植等蔬菜经济,目前,合作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每年分红近35万元,去年8月被评为聊城市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

记者在聊城芳香文化博览园采访时看到,不少村民在花垄、草丛、树林中浇水、除草,闻着花香草味,聊着家长里短。50多岁的纪金荣和60多岁的石传红就是其中的两位。“平时在博览园上班的有上百人,多的时候有三百多人。”纪金荣介绍。

除了涉农企业,石海子村另一个支柱产业是钢管加工业,大大小小有100多家。石正元说:“孩子有病,我出不去门,3.7亩土地全部流转后,就到村内企业上班,一年有近5万元的工资收入,也不耽误照顾家人,早已没了后顾之忧。”朱坚介绍,古漯河新村共有100多户村民在工厂里打工,2022年发放工资上百万元。为加快产业转型,该村又试点直播带货、民俗旅游等新业态经济发展模式,一条集“种植-加工-深加工”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发展链条日益显现。

作为东昌府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的朱坚,5月份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山东省劳动模范”。“我们村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平清种增改工作,先后投资20余万元在主要街道两旁种植绿化树木1000余棵,93条胡同全部硬化,清理残垣断壁、老旧危房23座,彻底完成了雨污分流整改工程。”

石海子村在全镇首创由职业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的发展模式,引进劳务公司等第三方媒介,促进产业转型发展。该村还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在全镇首建公墓,首个取消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提高了全镇的文明程度。“我把歌声献给党”歌唱比赛、广场舞大赛、趣味运动会等文娱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道德模范评选以“四德榜”“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为抓手,引导村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石海子村2018年至今从未发生过一例上访事件,也没有一件恶性的刑事案件和经公处理的婆媳矛盾、邻里纠纷,村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先后被评为区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朱坚表示。

(张目伦)

稿件来源:聊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