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专访 | 李秋柏:干细胞及外泌体骨髓组织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的“工程师”,入选“十四五”重点专项

名医专访 | 李秋柏:干细胞及外泌体骨髓组织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的“工程师”,入选“十四五”重点专项

自动播放

△点击播放视频

日前,凤凰网山东对话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李秋柏主任,就干细胞及其外泌体的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齐鲁细胞治疗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同承接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促进骨髓组织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项目,入选了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2021年度重点专项。

对于该项目的合作, 李秋柏主任说:“山东省齐鲁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干细胞研发高新技术企业,此次项目中齐鲁细胞治疗公司谭毅博士团队主要承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临床级别制备及质控体系的建立和临床前评价,之所以选择齐鲁细胞治疗作为合作公司也是基于我们前期的严格的筛选和良好的合作。”另外李秋柏主任还表示,齐鲁细胞拥有过硬的设备条件、先进的工艺水平以及齐鲁细胞治疗目前已有6项干细胞项目通过了卫健委备案,这些对于该“十四五”专项项目的申报成功和正常推进都非常重要。

李秋柏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从事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近20年,擅长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肿瘤的诊疗和临床基础研究,专注干细胞及细胞外囊泡在复杂疾病中deq临床转化研究和应用。

充满魅力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外泌体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的提案都是围绕干细胞生物疗法,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在很多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都有一席之地,据统计全球开展的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临床试验已有1300 多项,覆盖了 300 多种疾病类型。

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一类多能干细胞,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含量丰富,可以来源于骨髓、脂肪、脐带、胎盘以及牙髓等组织,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李秋柏主任说:“通俗来讲,间充质干细胞的魅力之处在于MSC既是“观察员”也是“修护大师”,当我们的身体存在损伤时,体内的MSC能够及时关注到受损组织,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发挥免疫调节和促进组织稳态恢复的作用。”

骨髓组织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的“工程师”

近几年随着《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等政策相继出台,我国干细胞临床转化也逐步走向正轨,并逐渐明确了以干细胞药物作为转化出口的道路。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李秋柏主任有着近20年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对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肿瘤的诊疗和临床基础有着深入的研究。李秋柏介绍到:“该项目主要针对骨髓损伤修复,探索干细胞及其外泌体促进骨髓损伤修复的成药机制和临床效果。”简单来说,就是促进干细胞研发和临床应用,研发促进骨髓损伤修复加速其功能重建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新药。目前,李秋柏主任的项目团队在 MSC 及外泌体高通量制备、精准分析与靶向治疗潜能等方面已经获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未来展望:

创新性与价值感并存的干细胞

众所周知骨髓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对化疗药物和放疗辐射高度敏感,暴露后易发生严重损伤,如不能尽快修复并促进功能重建,将导致造血功能衰竭与免疫功能紊乱,引起严重的感染、出血、代谢紊乱等致死性并发症,是大量肿瘤患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亟需解决的重大临床难题。

目前临床上用于促进骨髓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的常用手段包括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成分输血、糖皮质激素及中成药等,但这些手段普遍存在作用谱系单一、作用时间短暂、作用稳定性较差、作用时机晚等不足,尚缺乏从整体上有效修复骨髓器官损伤从而加速其结构重建和功能重塑的高效手段。

对此,李秋柏主任表示:“干细胞及其来源外泌体所具有的多层次和多靶向高效修复组织的特点,与齐鲁细胞治疗合作的相关项目旨在研发促进骨髓损伤后结构重建和功能重塑的新型干细胞及外泌体药品,将为临床上修复骨髓器官损伤、促进骨髓结构重建及功能重塑这一重大临床需求提供新的诊疗方案及新手段,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和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