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因为疫情的再次袭击让鸟语花香的校园多了紧张忙碌的色调。3月16号,面对新冠疫情再次爆发的严峻形势,为了守牢校园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滨州医学院校党委和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经过科学研判,实行校园封闭管理。一场疫情防控“保卫战”在校园内正式打响。其中,核心战事便是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一万余师生的巨量人数让核酸检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难题摆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面前,也摆在了校医院娘子军战队的面前。核酸检测,医务先行。作为主力军,校医院的娘子军们协同核酸检测志愿者,打硬仗、拼时间、比韧劲,一个多月的封校时间,她们舍小家,顾大家,驻守学校,成功完成在校师生每一次核酸检测任务,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她们的使命担当,书写了滨医发展史上又一华壮篇章。
双线齐开:同时“作战”展医务“巾帼”时代风采
校园封闭管理,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挑战,同时也让校医院的娘子军战队倍感工作压力。一方面,核酸检测占用了医院医务工作者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校医院还要正常运转,以为在校师生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这也意味着在封校期间的疫情防控“保卫战”中,校医院要打好两条战线的战斗。核酸检测在全员检测阶段要全天候战斗,上午和下午持续开战;校医院要24小时随时保证有医务工作者正常工作,以应对师生突然发病,做应急处理。用校医院副院长宋敏的话说:“就是轮班也很难轮过来,能做的就是咬着牙坚持,每个人超额工作。”让人感动的是,超强度的工作压力并没有吓退校医院的巾帼英雄们,战斗面前,她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全部挺在一线。为了节约时间,她们坚持不喝水、不休息,基本上是连续的半天作战。她们忘我的鏖战状态感动了学校的商户,旺旺水果店连续三天免费向校医院医务工作者提供60份新鲜水果,水果店负责人动情地说:“她们太辛苦了,嘴唇都干裂了,我们准备点水果让她们歇口气的时候补充一下水分,也是我们的心意啦!”封校期间,校医院娘子军战队参与在校师生核酸检测工作44天,累积检测人数203660人;医院门诊诊疗人数2098人次,药物供给1648次,进行针灸、刺血拔罐治疗450人次;办理发热病人去发热门诊就诊诊66人次。一连串的数字丈量出校医院巾帼们令人震撼的战斗力,也标注出她们勇吃苦、善忍耐、敢战斗的精神特质。
一对一上门诊疗:开辟精准医疗服务新模式
封校初期,学校对在校学生实行分层管理,部分中高风险地区的生源进行单独宿舍的隔离观察。期间,必然同学们有就医需求。而且,在校学生分河西和河东两校区在宿舍固定观察,一河之隔为河东校区的同学们的就医带来极大的不便。但是,根据疫情防控规范要求,这些同学又不能出宿舍到校医院就医。校医院娘子军战队敏锐捕捉到这一现实难题,创新发明出一对一上门服务的工作模式。部分宿舍的同学来自中高风险地区,隔离观察初期,在是否感染未明确的情况下,上门进行一对一诊疗服务显然考验着医务工作者的耐心和勇气,但是,校医院的娘子军们没有一人害怕,无论是派谁去上门接诊,没有一个人推脱。她们用实际行动解了同学们的燃眉之急,也用实际行动印证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仁医情怀。一对一的上门诊疗并不是一次结束,每一位接诊人员会通过手机持续和受诊同学联系,跟踪诊疗效果,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持续上门进行一对一服务。封校期间,校医院娘子军战队共到宿舍提供一对一诊疗服务60余次,到宿舍进行核算检测3766人次。张奉梅院长坚定而欣慰地说:“让每一个就医诉求都得到满足,这是我们的承诺,也是责任!”
爱校如家:奉献担当谱感人赞歌
双线作战和精准上门的模式创新不是营造噱头,也不是摆花架子,而是校医院娘子军战队以实实在在的付出为在校师生解忧排难,把工作做到同学们的心坎上。工作的创作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必然带来更大的工作量和压力。人手是固定的,面对倍增的工作量该如何破解?校医院的娘子军战队趟出了成功的路径。但是,这路径并不复杂,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言,无非就是舍弃个人利益,用无私的奉献填平特殊时期的工作需求。校医院张奉梅院长向记者提供了校医院娘子军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事迹:
3月15晚,接到学校将于3月16日实行封闭管理的通知,校医院娘子军再次主动请战。张承梅家人病重,为了留在学校“参战”,她向领导、同事隐瞒家人的病情,在家人最需要她的时候她选择了同样需要她的学校。李宜芳,王敏虽然孩子都小,但是坚决申报首批驻校,孩子全都“扔”给老人照看。孔庆华本来计划让远在老家的母亲过来到大医院诊治患有多年的糖尿病、高血压和白内障等多种疾病,但关键时刻,她还是选择留在学校,连续多日24小时值班,不仅每天进行核酸检测,还要完成学生的日常诊疗,夜间也经常起来为学生看病。魏兰玲的母亲也患有多种慢性病,但她依然选择首批驻校工作,自古忠孝难两全,她选择了以校为家。张爱红由于年龄较大,平时就患有失眠症,高强度的核酸检测工作让她症状加剧,每天要靠安眠药才能短暂入眠。刘云波,校医院唯一的男士,平时校医院的重活、体力活都由他来承担,任劳任怨,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姜颖倩,当校医院院长给她打电话征询她驻校工作,她正患着重感冒,她二话没说就同意,每天坚持高负荷的核酸检测工作,河东河西两个校区来回跑,连续坚持核酸检测二十余天。宋敏和自己的爱人都是首批选择在学校,顾不上正在居家学习的儿子,每天要协调核酸检测整个流程的工作,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董春梅,姜颖倩坚持进行核酸检测的同时,放弃中午休息的时间,把积压的大量师生的医保材料录入电脑,只为早日为老师们和同学们报销医药费。盖静静、刘琳、王鑫茹、李翠华,都把孩子留给老人,投身到核酸检测的洪流中。张奉梅,作为校医院的院长,以身作则,连续二十多天24小时高强度超负荷工作。由于人手紧缺,每天上午核酸检测时,她把所有人都派去核酸检测,一人独立支撑校医院的日常诊疗工作。常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有的老师说:“学生生病,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有你在,我们就安心”……
她们是滨医人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但是,她们又做着并不普通的付出。作为女性,谁不想笑颜如花,子女承欢膝下,静享家庭温馨与天伦之乐。但是,在特殊时期,这一份美好对她们而言就是奢侈的想象。如果她们安享这份宁静,就没有别人的岁月静好。因为她们是医务工作者,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职责,一份职业有一份职业的担当。一个多月的封校管理让她们挺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端。但是,她们没有一个退缩,反而全部勇往直前,不仅承担了她们的份内之事,而且,超负荷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工作配合与紧急冲锋。就是她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爱岗敬业的逻辑自洽,用坚韧不拔表达着奉献担当的行业自觉。
这就是滨医人的担当,也是校医院战队的风采!
作者:高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