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烟台:发挥制度创新优势 87项权限扩容落地

自贸区烟台:发挥制度创新优势 87项权限扩容落地

营商环境好的地方,人才、资金、项目也会随之而来。注重争取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权限,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创新生态的先天优势,而集中赋权、多项事权下放,则是烟台片区发挥制度创新优势的具体体现。

创新不分时间早晚,而在于改革决心和力度。多承接管用好用的事权,是基层的呼声,更是烟台片区抢抓政策机遇、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自烟台片区成立以来,聚焦下放事项的精准性和高频次,推动省有关部门先后下放了首批87项省级权限,事权涵盖投资贸易、金融财政、科技创新、规划资源、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自贸红利得到持续释放。

“因为2016年没有进行信用信息公示,我们企业被系统自动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之后虽然网上补报了,但没按照要求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经营异常移出手续,结果2019年因为三年经营异常被系统列入了‘黑名单’,成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今年到银行办理业务受到了限制,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烟台市广特肥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鹿女士说。

鹿女士口中的“黑名单”,是“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一旦列入“黑名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在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不能通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申报资格审核,也不能被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对企业来说可谓是“寸步难行”。

过去,要修复企业信用信息、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需要经过区里初审、省里复核通过,正常办理过程要10—15天左右。

为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烟台片区创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和优化服务的有机融合,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积极争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管理权限下放。同时探索信用修复渠道,对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符合近两年守法经营,无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记录,无因涉黑涉恶、非法集资等协助司法机关执行并公示的记录,能积极配合实地检查,确实正常经营且检查结果没有问题的,允许企业申请一次主动纠错、修复异常、重塑信用的机会。

“真是今年赶上了好政策,因为属于烟台片区的企业,现在只用1天我们就完成了修复审批!”做为片区内第一家享受到自贸区企业信用自主修复利好政策的企业,鹿女士提到此次业务办理感受时,十分感慨地说。目前,已有22户“黑名单”主动纠错、主动申请、自觉修复、信用成熟的失信市场主体恢复了正常经营状态。

简政放权,是深化改革的“先手棋”、优化营商环境的“当头炮”。权力的真简实放,企业才能真正尝到营商环境改善的甜头。“黑名单”修复只是片区承接省级权限、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还有另外86项事权同样也是转变职能、“一次办好”的重要工作事项。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是为保障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实施而建立的认定、登记和统计技术合同的管理制度。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当事人可以享受国家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随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权限的下放,业务实现了“全程网办”和“零跑腿”,申请材料全部实现网上系统录入,无纸化办公,办理时限也1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目前,片区已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28项,合同技术交易额达4.7亿元,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便捷度和满意度大大提升。

“在一个层级办好一整件事”,告别办事“囧途”,让更多办事“链条”完整起来、让“一个证件背负几十个图章”的悲情记忆成为历史,是烟台片区承接省级权限的初衷。

“以往办理审批,相关材料和证书要先从区财政再到市局再到区建设交通局三个部门流转,过程十分繁琐。权限下放后,过去需要层层上报省级审批,现如今在区内即可完成,而且所有事项均可实现网办。”财政金融局工作人员认为,“典当行及分支机构设立审批”权限的下放对于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据了解,换发的首张自贸区典当经营许可证,自收到企业申请到出具批复仅用了8个工作日,较承诺时限缩短了2/3。

除此之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许可和批准证明文件的补发和注销”权限的下放,比过去在省局14个工作日的节省了12个工作日。“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事项审批”,下放后在区内即可完成审批、打证。这一改变的直接结果是,企业办事半径极大缩短,再不用“跑市去省”办理各种手续,人力、物力成本有效降低。

为增强下放事项的协同性、联动性,目前,第二批省级事权同步正在争取中,新增事权在“一揽子”下放的目标上进一步加大了力度。随着省级权限的全链条下放,相信更多办事“链条”将会不断完整起来,持续为自贸烟台的开放实践增加新的实践场景。 (凤观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