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当有人评论“只知景德镇,不识瓷都淄博”时,其实他并不知道,景德镇晚于博山几百年后琢磨出来的“茶叶末釉”,也只是在尽力重现淄博陶瓷烧制的荣光。据文献记载,淄博陶瓷,盛于宋代,“居人相袭善为陶”。 “茶叶末釉”和“雨点釉”就是当时博山窑创烧的。
千年陶韵的回望
宋真宗景德元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不同于景德镇青白瓷,淄博陶瓷在美术陶瓷的生产方面,不论在造型和装饰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
此外,淄博的园林陶瓷,设计新颖、新奇美观,为中国园林艺术添色不少。
实际上,淄博陶瓷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后李文化时期。
陶器的出现,与原始人类的居住活动是分不开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淄博地处鲁中,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这为原始人类的居住繁衍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而从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一路走来,淄博地区出现了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齐文化,淄博陶瓷在火中历练与重生,在跌宕起伏中不断革新……
宋金时期是淄博瓷器生产的全盛阶段,窑场数量众多,新品迭出,寨里窑的青瓷、磁村窑的黑釉瓷、博山窑的绞胎瓷和宋三彩,还有白釉、粉杠瓷、茶叶末釉、雨点釉都名噪一时。“雨点釉”当时盛行于世,并流传东瀛,这种瓷的茶具,是日本茶道中无与伦比的上品,日本人称之为“天目釉”。
宋代雨点釉(资料图)
元末明初,山东地区战乱不断,瓷器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淄博地区瓷器烧制开始衰败,许多窑场停烧于此时,陶瓷产品单一,烧制粗糙。明清时期因博山琉璃业的兴起和发展,制瓷业继续衰败。
千年的陶韵,终会被时代唤醒,当她醒来之时,一城一器,山河尽显。拥有悠久历史的淄博陶瓷没有淹没在时代的更迭中,而是在不断的“革新”中涅槃重生。
建国后,淄博人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恢复了几种历史失传的名贵色釉,成功仿制了“龙山文化”的蛋壳陶,创造出“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金星釉”和几十种黑釉变化釉。在陶瓷彩绘基础上,解决了自古以来乌金釉上不能加彩绘的难题,特别是首创立粉装饰画法,为陶瓷装饰开拓了新的境界。
改革开放后,淄博相继开发出了滑石瓷、高石英瓷、鲁光瓷、精炻器、合成骨瓷,推出了以“中华龙国宴瓷”为代表的日用陶瓷,独特的艺术雕刻,大流动的格局,都表明了淄博陶瓷在新时代的推陈出新。
淄博陶瓷“革新”的步伐从曾停止。
进入21世纪,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 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近20年的连续举办,让淄博陶瓷从历史云烟中,转身而出,从大众视野之中,站到了世界陶瓷舞台的中央,“淄博陶瓷·当代国窑”渐入人心。
“火”与“土”的跨越
人们述说陶瓷历史时,总会提到景德镇,提到它某朝某代出口了多少瓷器,提到这个偏远的小镇如何因盛产高岭土搅动整个世界,甚至影响了欧洲的审美。
遗憾的是,景德镇的名气和辉煌似乎只活在历史和过去中。
据统计,景德镇民营陶瓷生产企业及个体小作坊数量曾一度超过3000家,但2007年其产值只有42亿元,占当年全市工作总产值(270亿元)的15.5%。景德镇民营陶瓷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的现象。
景德镇的缺点,淄博并非没有。曾经,淄博也走过“蒙眼裸奔”的低谷期,但这一切,在淄博人有意识的推动下,已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
首先,品牌意识觉醒。
2008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批准“淄博陶瓷·当代国窑”作为地域品牌使用,这对淄博陶瓷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成功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这一地域品牌,山东省陶瓷公司和淄博市陶瓷企业齐头并进,起草完成了淄博陶瓷《高石英质瓷器》、《合成骨质瓷器》、《镁质强化瓷器》、《炻器》、《雕塑陶瓷》五项山东省地方标准。从此,维护和管理这一地域品牌,有了一系列的技术法规、法律依据和保障措施。 “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这一地域品牌的打造,对于淄博市弘扬陶瓷文化、陶瓷产业升级换代、提升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积极“走出去”。
2010年7月,在“世界品牌之都”美国世界市场中心,华光陶瓷首次以自主品牌的名义参与世界最高水平陶瓷的展览。2011年,淄博市陶瓷协会首次在英国萨里郡举办了“中国淄博陶瓷文化展”,受到英国民众热烈欢迎。以华光陶瓷为代表的淄博企业,先后开发了多种新瓷种,将历史文化的精髓积淀在了充满生命力的陶瓷上,其推出的“华青瓷”在2018年上合青岛峰会惊艳亮相,将经典的国粹文化创新传承到世界……
上合青岛峰会华青瓷(资料图)
最重要的,是行业转型升级。
2010年,全国首个“新材料名都”与8000年前的“中华第一窑”,在淄博实现了握手。这跨越8000年“土”与“火”的烧制,在淄博产生了千年的化学反应,加快了淄博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016年,淄博市召开建陶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强调“坚决打赢建陶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着力推动建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努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中国陶琉之都”。
BBC的纪录片曾这样描述景德镇九十年代的场景:“仅仅我的视野中,就有五六十根烟囱向城市上空喷吐浓厚的黑烟。”而淄博凭借壮士断腕的魄力,对建陶行业进行“精准调转”,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还将拉动城市形象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当地政府领导下,淄博陶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更新了烧制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国宴用瓷”到“惊艳上合”,淄博陶瓷品牌已经成为陶瓷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淄博陶瓷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国窑”。
齐风陶韵熏陶“温暖”之城
谁使华瓷惊世魂,原来鲁匠艺精深。
“土与火”在淄博绵延千年,不仅让陶瓷火中涅槃,从远古走向当代,也让淄博这座城市承袭了“温暖”,一步步走向美好时代。
“温暖”在这座城市里,荣获2019世界结构大奖小型项目类金奖的小米醋博物馆的设计创意恰能体现这一点。醋的古老历史和坛子、罐子等古朴容器是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小米醋博物馆半球形的结构,阳光透过穹顶照入室内,呈现坛子阴影变换。这种构思巧妙、创意新颖的唯美设计,便是设计师用心表达情感,传递温度的体现。
还在生活在这里的人身上体现。2019年9月,在淄博市一场大会的合影环节,市委书记江敦涛主动把C位留给与会的企业家,自己则站在后排为他们“站台”。对于执政者,这样的“让位”,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企业家收获的却是满满的温情。
2019年10月,天空之橙项目落户淄博,除了“家乡情结”外,陈嵩就谈及——近两年来,山东一直在大力推动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有一些很大的动作和实在的举措,让很多人也感受到了“山东在变”。对于我们在外的祖籍山东青年企业家来说,最大的感触就是家乡营商环境变好了。
“开放、重商、包容、法治”,“温暖”淄博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6月6日,淄博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毕荣青携20余家企业的40款产品,在“齐品·淄博”直播间进行首场网络带货,对淄博陶瓷琉璃、丝绸纺织等“齐品”精彩讲解、如数家珍,使国人在“文化赋能”中邂逅“东方美学”。淄博通过品牌塑造与宣传,让深刻着“东方美学”烙印的民族品牌被更多人看见,让古都淄博及其陶瓷文化再次大放异彩。
陶瓷是淄博的代表,但淄博不仅仅有陶瓷,如今在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淄博均有长足发展。
2019年淄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9.1%、9.1%、3%。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增加值增长5.3%,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2.4%……鲁泰公司生产的高档色织布、东岳公司生产的绿色制冷剂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山东新华医药集团生产的解热镇痛药、淄博工陶集团生产的耐火新材料、新华医疗器械集团生产的消毒灭菌设备等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新材料名都、全国首批科技兴市试点市和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
如今的淄博,正凭借着奋发向上的勇气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一步步重回昔日的辉煌,如传承千年的陶瓷和琉璃那般,拂去表面的尘埃,露出璀璨夺目的本来面貌。
“千年守望”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陶瓷和淄博,未来的故事等待他们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