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于淑荣 :每月1号有个"约定"


来源:滨州日报

原标题:“每月1号到”成约定 她是敬老院老人的“小棉袄” (于淑荣在敬老院) 在无棣县西小王乡敬老院,从2007年开始,每月1号,这里的老人们都会好好地把自己“打扮”一下,之后,或带着小马扎坐在院子

原标题:“每月1号到”成约定 她是敬老院老人的“小棉袄”

“每月1号到”成约定她是敬老院老人的“小棉袄”

(于淑荣在敬老院)

在无棣县西小王乡敬老院,从2007年开始,每月1号,这里的老人们都会好好地把自己“打扮”一下,之后,或带着小马扎坐在院子里翘首张望,或靠在床上,眼睛却瞅着窗外——他们都在等一个人,一个既不是儿女也不是亲戚,却时刻让他们牵挂着,同时也牵挂着、温暖着他们的人——这个人就是家住无棣县北小王村的于淑荣。

从2007年开始,每月1号,于淑荣都会从家里来到敬老院,给每位老人送去10块钱,同时送些时令性的物品,衬衣、袜子、棉大衣、新鲜水果……一直到现在,于淑荣从未间断。在敬老院里,只要看到于淑荣,每位老人的脸上都会堆满笑容。

从2007年开始,每月1日成了于淑荣和老人们固定相约的日子

2007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敬老院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那天我恰好没在。刚回到敬老院,老人们就围过来,告诉我有人送钱来了。”敬老院院长张红军说,老人们告诉他有个妇女领着小孩过来,给他们每个人送了10块钱,拿了些水果。作为一个直性子,张红军问明白情况,顺着老人们指的方向就找上门去了。

张红军来到于淑荣家说明来意,没想到于淑荣却根本不承认,很快就躲了出去。张红军就和于淑荣的母亲聊了聊,原来于淑荣和丈夫老家都在无棣,不久前两家人刚从福建迁回来,娘家父母、婆婆、小叔子和他们一共6口人住在三间小屋里,紧紧巴巴的过日子。

“听你的描述,像是我闺女,她在福建的时候就喜欢做些这样的事。”老太太说,领着的孩子估计就是于淑荣的小侄子。找到答案的张红军走出门,就看到于淑荣靠着墙根站着,显得十分腼腆,随后转身进屋去了。张红军当时还是拿不准,心想也许是因为中秋节才看看老人们吧。没想到下个月1日,于淑荣又一次来到敬老院,张红军这下确认是她了。

正是从这天开始,每月1日成了于淑荣和老人们固定相约的日子。每到这天,于淑荣都会到敬老院,和老人说说话,给老人们每人10块钱,给老人们买些吃的,夏天送西瓜、冬天有苹果和香蕉,日常的袜子、衬衫、棉大衣之类的衣服总会按照相应时节送来。过年过节她还会给老人们“加餐”:中秋节给每个老人20块钱,过年给每个老人50块钱,糖、花生、瓜子、牛奶,让老人们多享受一些。这样坚持下来,已经有6年的时间。

丈夫和女儿的支持,是她坚持的动力,在她的带动下,女儿也加入了义工组织

“我不太想让别人知道,默默地去做这些事情就好。”于淑荣面对记者,仍旧显得很腼腆,就如同那天张红军去找她时一样。于淑荣觉得去敬老院给老人送钱、送东西是小事,更不想因此成为大家的谈资,所以当张红军找上门来时,她选择了躲避。

于淑荣老家在无棣县,从小却是在福建省长大,2004年才和丈夫、公婆迁回北小王村老家,平时搞点养殖、包些工程,经过一两年时间才稳定下来。而她每月给敬老院老人们送钱送物,每年至少需要花费3000元。

“家人都非常赞同我的决定,有时候他们还会帮忙。”于淑荣笑着说,她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主要是因为家人对她的支持,丈夫从来不干涉她,女儿也非常支持,这让她感到很骄傲。

于淑荣告诉记者,自己的丈夫有时候会跟着她一块去敬老院,甚至在于淑荣没空的时候替她去。有时候,于淑荣需要回福建看望自己的母亲,她不在的时候,每月1日去敬老院这个“光荣使命”就由丈夫承担下来。“他有时还和老人们在一块吃饭,喜欢听老人们讲西小王乡老一代的故事。”于淑荣笑着说。

现在于淑荣的女儿张雅婷已经24岁了,在滨州上班,因为是包工程,于淑荣有时候手里的钱周转不开,这时候女儿就会主动给她钱,让她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有次天气冷了,于淑荣想给老人们每人买件棉衣,就跟女儿说明情况,女儿麻利地给了她500块钱,还一直怕不够。“现在雅婷参加了滨州的义工组织,帮助困难的孩子们,这也是受家庭影响吧。”谈起女儿,于淑荣倍感欣慰。

一路坚持下来,老人已把她看作自己的女儿,她成了老人们眼中“最可爱的人”

“这是钙奶饼干,回去用水泡着吃。”“带点香蕉给你们尝尝,回去暖暖再吃,别吃坏肚子。”“这是奶糖,含在嘴里就能化了。”每次来到敬老院,于淑荣都会亲手为每个老人送上一份心意,而且伴随着种种叮嘱。

于淑荣对老人尽着孝心,老人们也渐渐地把她当作自己的儿女来看待,她成了老人们眼中“最可爱的人”。于淑荣说,她在福建的时候,街上经常有一些拾荒老人,衣不蔽体、步履蹒跚,每次她看到都要给点钱、送些吃的。后来回到无棣,她想到敬老院的老人们大多无儿无女,过年过节也没人探望,就开始“尽自己的微薄之心”。慢慢地,于淑荣成了老人们的一份思念,“每月1号到”成了双方的约定。

一路坚持下来,于淑荣在敬老院见到了老人的欢笑和眼泪,感受到了老人对关爱的渴望以及慢慢生出的对她的依赖之情。“为他们准备东西,就像给自己的爸妈准备一样。”每当她攒下10块钱,就想到一个老人,这份小小的成就感让她很满足。

于淑荣说,她会继续坚持下去,即使以后生意不好,资金可能周转不开,“但‘每月1号到’的约定,我会一直坚守下去”。

记者张猛猛 通讯员张建 苏成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丛丛]

标签:淑荣 每月1 有个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