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朱彦夫: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来源:齐鲁壹点

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曾经的村党支部书记朱彦夫满怀欣慰。

原标题:朱彦夫: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10月的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漫山果树的枝头上热闹起来,挂满一个个“沂源红”苹果。看到当年的荒山生机勃勃,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曾经的村党支部书记朱彦夫满怀欣慰。“他说要换换老百姓的地瓜干肚子,就是让吃地瓜干的村民,以后改成吃玉米和小麦。”沂源县张家泉村村民所说的他,就是朱彦夫。朱彦夫1947年参军,经历战斗上百次,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1956年春,一级因战残疾军人朱彦夫回到了阔别9年的故乡——沂源县张家泉村。朱彦夫刚到张家泉村时,条件异常艰苦,缺地少水,三条深沟把村子分得七零八落,朱彦夫拖着十几斤重的假肢,拄着拐杖翻山越岭,自创了“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滚着走”四种走路法,走遍了村里沟沟坎坎,挨家挨户了解老百姓的情况。为了改变现状,1974年冬,朱彦夫带着村民,利用冬季农闲时节,从村外运来石头,采用拱形大桥原理,在沟上建了石拱涵洞,将祖祖辈辈荒着的大沟,建成了平展的耕地。“遇到大水的时候,水就从桥底下走了,既防洪又能保住地,一举两得。”朱彦夫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2017年朱彦夫重回战斗过的小山村。资料照片此后的20多年里,张家泉村填平了3条深沟,新增粮田200多亩;先后打出9口水井和3眼大口井,修了1500米水渠。那些年,朱彦夫冬闲时节带头下地打井,井水、汗水、血水将假肢死死冻在身上。朱彦夫认为,脱贫先脱盲。全村700多口人,大多是文盲,朱彦夫腾出家里四间草房中的一间,说服母亲,用母亲做寿器的木板做书架,自费买书,甚至办起了全村历史上第一个“图书馆”。发现村民们读不懂书,他又开始张罗着建夜校,自己拄着双拐步行到两里地外的教室当教员。朱彦夫还带人开辟了40多亩果园,绿化了千亩荒山。张家泉村虽然有个“泉”字,但十年九旱,村民生活用水都困难,更不用说用水浇地了。朱彦夫去县城请来水利工程师帮助测量和规划选址,修建水池和水渠,实现了生活用水及灌溉浇田的梦想。尽管生活艰辛,朱彦夫依然活泼乐观。他当村支书的时候,自己编快书、写歌词、说相声、演小品、吹口琴,农闲的时候,他就自己编歌领着大家唱,还在村里编排话剧。25年的村支书生涯,朱彦夫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他发动群众填沟造田、兴修水利、架电修路、种植林果,千方百计发展农业,历经艰难,终于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我当了一辈子‘小偷’,14岁偷着去参军,从疗养院里偷着回家,当村支书也是瞒着家人偷着干上的。晚上想出门查看工程,老伴、子女都不让,我就偷着去。见熟人就躲到庄稼地里,要不让他们发现了就背着你、推着你,你就看不到想看的东西了,就不自由了。”在朱彦夫心里,“偷着去”是一种幸福。

[责任编辑:李海婧]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