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媒体行走进泰安,体验泰安文旅融合新亮点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登泰山游岱庙。提起泰安旅游,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泰山。近年来泰安以非遗为切入点,加强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激活了泰安旅游的新动能。19日-20日,“山东优质文化旅游产品网络媒体采风行&rdqu

登泰山游岱庙。提起泰安旅游,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泰山。近年来泰安以非遗为切入点,加强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激活了泰安旅游的新动能。19日-20日,“山东优质文化旅游产品网络媒体采风行”第二期采风团走进泰安,近距离体验了泰安文旅融合新亮点。

泰山封禅大典,演绎中华民族兴衰更替历史

秦朝的金戈铁马,汉代的儒风雅乐、唐朝的盛世气象、宋代的艺术情怀、清朝的康乾盛世……500名演员、5000套服装、全方位声光电,在短短80分钟内,泰山封禅大典实景演出让观众穿越中华5000年历史,演绎中华民族兴衰更替历史,真实再现古代五朝政治生活特征、社会文化特征和帝王封禅场景。

据了解,《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是山东省政府打造山东旅游精品的重点项目,位于泰山东麓“原生态”特色的天烛峰景区,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占地总面积30余亩,其中舞台5500平方米,观众区3300平方米。设2364个座席,其中包厢7个,VIP坐席200个。实景演出运用现代多媒体声光电技术,突破传统舞台布局,将高科技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其舞台依泰山山势而建,自然天成、雄奇险秀的山水实景为封禅大典剧场营造了无与伦比的恢弘气势。舞台最高点27米,观众席最高16.5米,整个场地呈V字型,观众席与舞台之间形成45度独特仰视观看视角,观众在任何角度都能全方位观看全景演出。 

泰山因其雄壮挺拔、巍峨屹立神州大地东方,远古以来,历代帝王封禅泰山,谢天地恩泽,求江山一统、政通人和。“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是对华夏古老文明的崇高礼赞,演出十年来,得到中外游客的广泛好评。如今,“登泰山,必看封禅”已成为泰山旅游新口号,观看封禅大典已为泰山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十年来,累计演出2200余场,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成为泰安市对外文化教育宣传基地,也是泰安市乃至山东省弘扬泰山文化、宣传泰安形象的重要窗口。

逛泰安岱庙品泰山历史

岱庙又名泰山庙、东岳庙等,在遥参亭北,是古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岱庙历史悠久,相传“秦既作畴,汉亦起宫”。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从征记》:“ (岳庙)城阙严整。庙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余围,盖汉武帝所植也。”至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岱庙基本定型,以后历代均有重修,形成今天规模。

岱庙坊又名玲珑坊,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是一座集精巧华美与恣意铺张于一体的古代建筑。

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其建筑风格采用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岱庙占地面积约9.65万平方米,城墙5层基石,上砌大青砖,截面呈梯形,下宽15米,上宽10米,共有8座城门、4个角楼。正门为正阳门,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岱庙除主轴线外,东西还有2条轴线,分布着唐槐院、雨花道院、汉柏院、东御座等。

在仁安门北甬道东侧,是一棵“宁(拧)死不屈(曲)”柏。传说宋真宗欲封禅泰山,一位大臣屡屡进谏不成郁郁而死。死后魂归泰山,化作此柏。宋真宗封禅进岱庙之时,他用树枝扯住了皇帝的龙袍,皇帝又惊又怒,一甩袍袖把树甩向了路旁。从此这棵树便盘拧着生长。

岱庙内文物遍布,碑碣林立,拥有国家一级文物139件,碑刻200余通。其中《秦泰山刻石》、汉《衡方碑》《张迁碑》、唐《双束碑》、铜亭、铁塔、黄釉青花葫芦瓶、温凉玉、沉香狮子等均蜚声海内外。

泰山皮影,"活化石" 传承六百年"老树发新芽"

在巍峨的泰山脚下,有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泰山文化中与其相得益彰。那就是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泰山皮影戏。民间自古就有“登泰山不看泰山皮影戏不成游也,不看影戏不知礼义”的谚语。

走进泰山皮影戏剧场里,展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皮影产品,从古代传统人物到现代卡通形象,都可在这里找到踪影。此外,市民和游客还可以定制相关人物。

在小剧场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泰山皮影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为媒体团现场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泰山皮影演出,讲述泰山石敢当的故事,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据范正安介绍,泰山皮影历史悠久,在明代古籍《梼杌闲评》中就有关于泰山皮影的记载,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泰山皮影是山东皮影的代表,与山东乃至全国其它地区各流派皮影相比较,以其雕刻精美的艺术造型,奇妙精湛的演出技巧,委婉优美的音乐唱腔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享有“泰山文化活化石”的美誉。2007年,泰山皮影被国家文化部首批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由范正安创办的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随着国家对文旅产业的逐年重视,泰山皮影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泰山皮影戏馆在北京前门大街挂牌营业。泰山皮影第七代传承人范维国以北京范氏皮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从文化产业、非遗生产性保护两个方面入手,成立下属五个子公司,搭建“非遗生态系统”,在有着六百年传承历史的泰山皮影这棵参天大树上寻求“增量”,通过重塑内部结构提效增质,实现“老树发新芽”。当前,泰山皮影已从艺术演绎、工艺品研发、影视开发、传媒出版、动漫影视、酒店餐饮六大块有了不同层次的发展或规划,立志把泰山皮影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泰山豆腐宴,体验舌尖上的泰山文化

泰山豆腐宴食俗,起源于公元前106年,西汉元封五年三月汉武帝南巡至泰山,于明堂祭高祖,祭品中除三牲、玉帛外还有“黎祁”也就是豆腐,这是豆腐出现在泰山的第一次文字记载。自汉武帝将豆腐带入泰山后,后续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帝王们,依然延续了“沐浴更衣、素食敬天”的饮食习俗,但唯一不同的是自此豆腐成为了这一重要食俗的主角,并伴随着泰山帝王封禅文化而代代流传。

蕴含祝福美意的《有福同享》

泰山无论在自然风光风貌,地质地貌方面还是在历史文化底蕴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但如何让游客将泰山无形的文化换化为身边的体验乐于接受呢?美食就承担起了这一独特的角色,对美食的热爱无疑是人们的共识,因此用有形的美食菜品,展示无形的泰山文化,就成为了泰山豆腐宴独居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泰山豆腐宴食俗菜品最大的特点是汇集了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御用菜品中豆腐菜精华的集合,其以菜品的形式完美的展现了泰山的帝王封禅文化和民俗中的福文化。菜品内容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以“太极福寿羹”“有福同享”“吉祥纳福”“泰山神豆腐”等为代表的400余道菜品,2016年泰山豆腐宴食俗入选山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喷香美味的豆腐丸子

泰山豆腐宴主题酒店通过对每道菜品来龙去脉的介绍,让游客深入了解帝王封禅泰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加深对泰山文化的理解。并通过豆腐文化博物馆的体验项目,对豆腐制作技艺学习探究,体验千年国粹的传承和发展。

泰山豆腐宴让人们在尽享美食的同时,又把泰山文化传播出去,可以说泰山豆腐宴走到哪里就是把泰山文化传播到哪里,其以有形的菜品展示了无形的文化,是泰山当地,文化和旅游最完美的融合体。

来源:山东文旅厅

[责任编辑:方春雨]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