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小小鲍鱼奇妙生长记,从渔场到餐桌历经多次南北旅游


来源:齐鲁壹点

海参、鲍鱼一度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得尝美味。吃过鲍鱼的人很多,但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想到,人们目前吃到的鲍鱼,从养殖场到餐桌还经历过至少两次的南北旅游,虽然不会飞,但却像候鸟一样过着南北迁徙的“生活”。,,

原标题:行走海岸线丨小小鲍鱼奇妙生长记,从渔场到餐桌历经多次南北旅游

海参、鲍鱼一度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得尝美味。吃过鲍鱼的人很多,但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想到,人们目前吃到的鲍鱼,从养殖场到餐桌还经历过至少两次的南北旅游,虽然不会飞,但却像候鸟一样过着南北迁徙的“生活”。

9月19日上午,威海荣成东部寻山集团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点点白云点缀蓝天,远看海天一色。靠近海岸的一排房子里,从牧场到海边从高到低,一排排的水槽流水哗哗,制氧器不停地吐着气泡,不同生长阶段的鲍鱼宝宝躲在专用的附着基里甜甜地睡着。 

屋外,万里海场,一眼看不到边界的海面上是寻山集团的万亩“海田”,一条条的浮漂下从上到下依次养殖着海带、海湾扇贝、滤食性贝类,投食性鱼类,上百万只鲍鱼此刻也在肆意地生长。

这是威海荣成一带海洋牧场的寻常一景,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一幕是不可想象的。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运营经理卞大鹏介绍,鲍鱼对水温、水质及海域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上世纪80年代以前,自然野生的鲍鱼主要生长于大连。与大连隔海相望的荣成,因成山头大风急浪的隔阻,基本没有野生鲍鱼,因此荣成自古以来就有“鲍鱼不过成山头”的说法。 1987年,寻山集团公司大胆尝试,与大连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皱纹盘鲍海上人工养殖实验,取得了成功。这才开创了荣成养殖鲍鱼的历史。 

卞大鹏向记者介绍鲍鱼育苗工具的变迁。

因为过度捕捞,海慢慢地瘦了,近海渔获量急剧减少,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近海海水养殖,通过人工养殖向海洋要产量。在此过程中,鲍鱼育种、养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养殖过程中,鲍鱼的生活习性也慢慢被掌握。以威海为代表的北方养殖鲍鱼,一般到了10月下旬11月初,天气转冷,海水温度降低,鲍鱼就会停止进食进而停止生长。如此一来,一年之中大约有一半的时间,鲍鱼的生长基本是停滞的。怎么能加快鲍鱼的生长缩短其生长周期呢?

1999年寻山集团根据南北温差,探索出了“北鲍南养”技术。所谓北鲍南养就是在每年的11月份将将鲍鱼苗和半成品鲍鱼运往福建越冬,次年5月回到荣成海域养殖,11月份再次南下,等到第三年5月回到寻山海域养殖半年,历经3年4次转场,鲍鱼苗长成成品。如此,多次转场看似麻烦,但大大加快了鲍鱼的生长。原本要三四年才能长成的鲍鱼两三年就能成品。生长期大大缩短,经济效益大大提升。 

卞大鹏说,北鲍南养最主要的问题是运输问题,最早是使用汽运,此种运输方式的好处是速度快,但成本高,而且鲍鱼苗的死亡率较高。目前,他们也探索出了海运方式,虽然速度较慢,但成本低,而且可以随时更换新鲜海水,鲍鱼死亡率也低。此时,秋意已经渐浓,爱伦湾的鲍鱼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也开启南下之旅。

有意思的是,南方也并非鲍鱼绝对的理想养殖地,那里也同样存在着夏季水温过高不适宜鲍鱼生长的问题,同时夏季也容易受台风侵袭。受北鲍南养经验熏陶,福建一带的鲍鱼养殖户也发展出了“南鲍北养”,每年的5月至11月把鲍鱼运到北方海域避暑。原来的北鲍南养已经发展成了现在的南北合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泰来张琪冯冬宁王震

[责任编辑:陈静]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