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河长江趵突泉 牵手汇入小清河


来源:齐鲁晚报

1904年,对济南来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这一年,济南自开商埠,在老城西侧开出一座新城,借助胶济铁路的便利,济南跑步进入了工业时代。这一年,济南城北的小清河也迎来了久违的热闹,新河道的凿通,给小清河注入了又一活水,保行船无虞。

原标题:黄河长江趵突泉牵手汇入小清河

航拍小清河源头睦里闸。 王媛摄

航拍小清河五柳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媛摄

1940年济南小清河五柳闸老照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睦里闸前涛声涌 长江黄河入清河

1904年,对济南来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这一年,济南自开商埠,在老城西侧开出一座新城,借助胶济铁路的便利,济南跑步进入了工业时代。这一年,济南城北的小清河也迎来了久违的热闹,新河道的凿通,给小清河注入了又一活水,保行船无虞。

1904年,自开商埠的济南大动作不断,当地政府开挖了一段新河道,将小清河向西延至睦里庄。睦里庄在济南西郊,位于黄河、玉符河畔,水源丰沛。在此设立的睦里闸,将玉符河的水引向了东流,导入小清河。从此,小清河多了一道水源保障。

处暑的济南,刚刚送走一段雨季。走进睦里庄,远远就能听到水声。受前些日子的强降雨影响,睦里庄内的小清河水势汹涌。河水穿过一座小桥,形成约半米的落差,回旋着奔腾向低处流去,甚是壮观。溯源而上,沿着一条石板小路前行,便登上玉符河大堤。远远能瞧见一座小房子孤悬大堤之上,那便是小清河的源头睦里闸。

睦里闸可比想象中热闹得多。八月下旬的济南,进入了“秋老虎”肆虐的日子。尽管艳阳高照,垂柳依依的大堤两侧,仍聚满了在此休闲的村民,这与午后刚进村时的那份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跳广场舞的、打扑克牌的、三五成群坐着闲聊的,睦里闸俨然成了村民的娱乐休闲中心。站在大堤上远眺,绿树如海,水波荡漾,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戛然而止。

“最近雨水多,水闸提得高,水势大了,好多人上这来看水。”闸口泄水处,看守睦里闸的工作人员介绍。原来,随着近年来济南水利工程的实施,小清河水位相对稳定,来自南部山区的玉符河水鲜有机会流入小清河。这样惊心动魄的开闸放水情景,往往只出现在汛期里。

询问得知,坝南湿地中有两支溪流汇入闸下,东向的来自玉符河,西向的来自黄河。这水先是一半绿一半黄,泾渭相拥,既而全部变绿,悠悠流淌,形成了小清河源头特有的水文景观。

工作人员说,现在睦里闸的水,还有一部分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来水,出自长江。在这道闸口,长江水、黄河水、玉符河水牵手流入小清河。“有了这些水源,未来小清河通航就不用愁了。”

老济南人黄鸿河幼时常到睦里庄走亲戚。在他的记忆中,30年前睦里庄前是片大湿地,沟湾纵横。“秋天,孩子们在水洼里抠黄鳝、捉螃蟹、踩莲藕、捞蛤蜊。小拳头大的螃蟹,十几岁的孩子半天能捉两挂,黄鳝半天也能抠七八条。到了冬天,岸边大湿地里到处都结了厚厚的冰,睦里庄周围放了学的孩子们,拿出自己钉的木板滑车,在冰上滑来滑去。”

如今的睦里闸虽然没有原来鱼虾成群的盛景,但是水流清澈,生态环境很好。走在睦里闸周围,随处可见诸如“水源保护地”“河长责任区”之类的告示牌,可见政府对小清河生态保护的重视。走下大堤,一座崭新的二层小楼矗立在小清河畔,仔细看牌子,原来是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站,它负责全天候自动检测小清河干流源头的水质情况。

“睦里清源”如今是“槐荫八景”之一,“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的画卷就从这里开始。

众泉淌出一条河 河中有座五柳岛

尽管睦里闸有小清河“0公里”的标志碑,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从小清河诞生至今,历下诸泉才是它源头活水的主流。

汩汩流淌的趵突泉古有“泺源”美称,由它流淌出来,并汇集周围金线泉、五龙潭等兄弟泉眼的泉水而形成的小河名叫“泺水”。泺水从济南老城西门下流淌出去,沿着西护城河一路向北,最终在五柳岛附近汇入小清河。与此类似,黑虎泉群经东护城河、东泺河入小清河;珍珠泉群经大明湖,过汇波门,最终入小清河。

水往低处流。千百年间,历下古城的汩汩清泉源源不断汇入小清河,这条不起眼的河道最终独流入海,此等出身,在世界河流里也不多见。

历史上,泉水汇流的小清河可谓“河如其名”。据记载,20世纪初,小清河济南段有鱼40余种,河蚌、溪蟹、田螺、大虾是特产。沿河设抽水站13处,用以灌溉菜圃、稻田。两岸藕池甚多,盛产莲藕、菱芡。河上多有水闸点缀风景,调节水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柳岛的五柳闸。

五柳岛,小清河上的第一处河心岛,由三座小岛组成,其历史比小清河还要早几百年。唐武德年间,为控制水流,五柳岛上建起了一座五柳闸,因闸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名。

1931年5月,小清河工程局任用著名水利学家宋文田设计并主持重建五柳闸坝工程,建双门船闸及滚水坝,设闸门两扇,厚近半米,宽约6米,这是山东首次采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建材修造的内河船闸。当年小清河的货船能航行到济南西门桥附近,全靠宋文田的功劳。新中国成立后,济南多次组织疏浚河道,鼎盛时,五柳闸日过闸船舶多达80余艘。

站在生产桥观景台东望,五柳岛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航船。五柳风帆广场、赏翠桥、汇锦阁、沐风亭、酌柳桥、曲桥、清代《重修小清河记》石碑、五柳亭、五柳清波等景点点缀其间。

走进五柳岛寻觅,水闸早已成了遗址。隔着围栏可以看到厚重的闸基、半圆的涵洞,还有闸基上那两只石雕镇水兽,虽已斑驳,但威风犹在。不远处,三棵需要两三个人才能环抱过来的古柳树,同样写满了沧桑。

五柳岛上的那座中共济南市委重建旧址纪念雕塑,则给这组小岛增添了新的谈资。雕塑北侧有一个党史宣传廊,以老照片影雕的形式展示当年场景。原来,上个世纪30年代,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1931年,国民党制造了“四五”惨案,枪杀了邓恩铭、刘谦初等22名共产党的主要干部。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幸存下来的学生党员们独立坚持斗争。1934年5月,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中共济南乡师支部书记赵健民等人在五柳岛召开会议,重建了中共济南市委,济南从此又有了统一的党组织。 五柳岛见证了泺水入清河的时光记忆,而五柳闸则镌刻下山东内河航运第一河的荣耀。

张养浩魂归云庄 河畔人家守祖训

五柳岛不远处,张养浩墓已经静静矗立690年。张养浩,就是那位吟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元曲大家。

这一代古称云庄,是张养浩的祖居之地。云庄有梨、杏、桃、柿树,是张养浩祖父张山所植。张养浩把这片树林命名为“雪香林”,林边建绰然亭,亭前有云锦池,亭东有处士庵,云庄正厅则取名为“遂闲堂”。可见,当年他是多么喜欢这块充满田园水乡特色的土地。

张养浩曾是元朝高官,50岁之后,厌倦官场尔虞我诈的他,辞官回到济南故里,在云庄过起自在生活。“我爱云庄好,溪流转玉虹。惊飙荷背白,残照鸟身红。远意微茫外,真欢放浪中。终身能若此,甘作灌园翁。”在他笔下,几百年前的云庄美景活灵活现。

此后8年间,朝廷7次召他去做官,他都没有答应。59岁那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再次召他做官去赈灾。这次他没有拒绝,出发前,他散尽家财,不图名利,只想给灾民办点实事。

一路西行,饿殍千里,他心情沉重,写下了《山坡羊·潼关怀古》。四个月后,积劳成疾的他病逝于救灾任上。

张养浩去世后,归葬故里。张家人为他建起了墓园,至今保存完好,张养浩墓已成为省级文保单位。入园沿着小路曲折前行,穿过石质牌坊,可以看到东西两侧各有一块高大的石碑。西侧的石碑下,有一只高出地面半米多高的驮碑赑屃,石碑上的文字已模糊不清。东侧石碑依稀可辨“元御史中丞赠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张公墓”字样。向北走到最里面便是张养浩墓冢,周边还有4座张氏亲属墓,墓前有石供桌、石香炉等器物。

张养浩墓所在地现在叫柳云社区,过去叫张公坟村,他的不少后人都居住在附近,绵延至今已有六七百人之多。

在张养浩后人张宗来看来,张养浩留给他们的更多是精神财富。“不少居民都是养浩公后裔,民风比较淳朴,从小大人就教育要尊老爱幼、谦虚礼让。吵架拌嘴的情况,相对少很多。”

据他回忆,过去村子一出门是一块块的池子,种着藕等水上作物,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区。“上学中午没事时,我们还会去钓蛤蟆,逮蛐蛐。我家渔网也特别多,撒一次网就能收获一大笸箩鱼。”

和许多张养浩后人一样,张宗来希望能够把祖先的墓地和云庄旧迹打造成历史文化公园,保护好水生态,传承家风记忆。

如今,张养浩墓公园内绿树成荫,小清河里的水静静东流,云庄旧址的池塘倒映着人们散步时的身影;附近的工地上,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在这里,一代贤达的风采仍在延续着。

[责任编辑:李翠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