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毫厘之间的大千世界 一件黑陶刻了三万多字


来源:齐鲁晚报

方寸之间,刻有几千上万字,肉眼很难看清,但在放大镜下却清丽娟秀。

方寸之间,刻有几千上万字,肉眼很难看清,但在放大镜下却清丽娟秀。 本报记者马志勇摄

齐鲁晚报讯(记者 刘潇 贺莹莹)方寸之间,刻有几千上万字,肉眼很难看清,但在放大镜下却清丽娟秀、笔笔不苟……4月25日上午,记者在梁子黑陶文化园见到张务福时,他正在工作室伏案雕刻一个百花罐。

张务福今年67岁,9年前,一个偶然的机缘,他来到梁子黑陶,学习黑陶硬刻技艺。初学之时,他一点点从最基础的刀功开始,直到能够熟练驾驭各式各样的雕刻技法,“没有任何窍门,一点一滴地学习,下苦功夫。”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初学经历。

在张务福的刻刀下,毫厘之间隐藏着大千世界。一把小小的刻刀,就能一气呵成地刻下一排排零点几毫米左右的小字。在张务福看来,微雕创作空间极小,下刀时肉眼看不见,追求的是“神刻意雕”的境界,就是要凭意念,把力量、感觉都集中到刀口,做到意到、力到、气到,舒展自如,游刃有余,不用看就可以写、可以画,刀随意转,丝毫不差,对于这个境界,他形象地称之为“初窥门径”。

《新时代黑陶鼎》是张务福最得意的作品之一,黑陶鼎好看但难做,要将三万多字雕刻在上面并非一件易事。他告诉记者,整个作品从下笔开始,就要谋篇布局,架构好行字间距,过大过小都影响着作品的“生死”。除此之外还要保证雕刻的零错误率,一笔写错就要从头再来。“黑陶鼎的形状导致其室内和室外光源都不能满足作品的雕刻,所以常常是左手持手电筒,右手持刻刀来进行雕刻。”张务福说。

“其实微雕类似于‘盲刻’,难的并不是技法,考验的是静心和耐心。”采访间隙,张务福顺手拿起刻刀,在一粒大米上刻了两行字,鬼斧神工的作品,信手拈来的创作手法,不禁令记者叹为观止。

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似乎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书法和刻陶,再也没有能让张务福如此痴迷的事情了。他终日孜孜矻矻,一笔一笔地刻着写着,从没有懈怠疏懒的时候。

“黑陶微雕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耐得住寂寞。创作需要灵感,创作更需要时间。”在张务福看来,不计回报的热爱和努力是工匠传承精神最重要的内涵。

[责任编辑:李婧]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