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蝶变沂源:高起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山东再次描出广阔的发展蓝图。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山东再次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高起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持续推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打造中,各地涌现了许多典型。沂源,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县,其高质量发展为山东乡村振兴带来新的突破与期待。

有着“山东屋脊生态高地”之称的沂源县,这里层林摇曳、绿水清波、红瓦白墙,一派魅力鲁中好风光。

沂源的发展,足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个困囿于大山脚下的区域,从闭塞到如今的勃勃活力,沂源的腾飞转折,得益于山东乡村振兴的全面起势,更昭示出山东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激活“三块地”,赋能乡村振兴

在沂源县东里镇东河南村,经过清理规范承包地,整合承包费等创新方式,村民每年可以多挣到几千元钱,让这个多年的“空壳村”钱袋子一下子鼓了起来。

为破解农村、农民增收难题,东里镇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在探索盘活农民手中的承包地、宅基地、四荒地“三块地”上大胆尝试。在“三权分置”改革上创新发力,探索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农村承包费、合同、“三角债”的清理规范,理顺农村各项关系,实现承包费按时足额收取,有效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盘活“宅基地”让农村旧貌换新颜,盘活“四荒地”则变废为宝。在龙王峪村,借土地占补平衡项目的春风,将14亩荒山荒坡进行坡改梯,整理出70余亩土地,准备种植金黄金桃,为村庄发展、集体增收添“一桶金”。

“乡村振兴就像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到处是掘金淘宝的‘富矿’。”东里镇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激活用好“三块地”,让“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挖掘出乡村振兴的“富矿”,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沂源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未来,沂源将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资产资本化,释放和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存量挖潜,有效盘活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同时,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到2020 年,全县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旅游+产业,叫响乡村品牌

农历“六月六”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在沂源县当地称为伏羊节、山神节,是沂源旅游的三大金牌节庆活动之一。伏羊节的举办地阳三峪村也因此“火”了起来,同时,将该地良好的生态与伏羊文化有机的相结合,更是进一步树立了沂源品质乡村游品牌。

阳三峪村,这个离县城30多公里的偏远小村,自然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近几年,借着全力发展乡村振兴的东风,依托成立的洋三峪乡村旅游开发公司,把村庄进行整体改造,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将“出门三面山,进村一条沟”的小山村,发展成为省级旅游特色示范村。同时还与淄博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联手打造了全市首个野生中药材科研种植基地,形成了“旅游+养生”的新模式,为乡村旅游开创了新的发展道路。

除了伏羊文化节,在东里镇的福禄坪村,也有一个近几年火爆非常的节庆活动------沂源“金黄金”桃文化节。

原来,这几年的福禄坪村,依托着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培育了“金黄金”特色黄桃。目前,“金黄金”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证书,成为了淄博市农产品知名品牌区域公用品牌。

如今,福禄坪村“金黄金”桃种植1700余亩,平均每斤价格在10元。“金黄金”成了果农的“金疙瘩”,也让这个小产业迅速发展为年产值5亿多元的大产业。福禄坪村打造的沂源“金黄金”桃文化艺术节更是进一步提高了“金黄金”的知名度,为特色品牌增添了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果农增收锦上添花。

将桃产业盘活的还有沂源的西里镇。作为享誉周边的蜜桃小镇,西里镇水蜜桃品种丰富,是江北最大的中华寿桃生产基地,素有“中华寿桃之乡”的美誉,桃树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西里牌”中华寿桃被认证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远销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并出口越南、缅甸等国家。

每年4月,西里镇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开,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不仅如此,“朱彦夫的家乡”也是一块金字招牌。镇内有朱彦夫事迹宣传教育基地,“大寨田”“棚沟造地”“红山梯田”“朱彦夫旧居”“夜校旧址”“万方大口井”等9处景点,将朱彦夫拖着残躯,带领村民大干苦干、脱贫致富的事迹,直观地展现出来。

近年来,西里镇在脱贫攻坚中,以朱彦夫的先进事迹为引领,立足全镇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桃花、桃木资源,深入挖掘“桃文化”,把桃花加工成桃花茶、精油,桃子成熟了搞采摘、做果脯,老化桃木制作工艺品,桃树根做成根雕,形成了一条特色“桃文化”产业链,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收的“金链条”。

根据《沂源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所提到的,未来沂源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将呈现大跨步的发展态势。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坚持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康旅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叫响沂源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深度挖掘传统民俗文化,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探索创新“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品牌农业”“三位一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计划到2022 年,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片区2 个,新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 处,新建小微景点、高档精品采摘园300 处以上,乡村旅游消费总额达到70 亿元。

人居环境整治,阡陌变通途

多年前的文泉村,还是沂蒙山深处经济落后的小村落。全村182户,550口人,离镇政府驻地30公里。三面环山,交通闭塞,只有一条乡间道路通往村里,山高路陡耕地少,生产道路狭窄崎岖,就连生产用水也相对稀缺。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沂源县不遗余力的为文泉村修路、上水,深入考察、多方投入,使文泉村的村民得以安居乐业,更使得小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让村民用上城里人才有的自来水,根据村民居住分布情况,合理布局管网,投入12万元用于自来水工程改造,使所有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同时,为了便利发展农业产业,新打深井2口、配套机房3处,新建200立方的蓄水池5座,输水管道18000米,闸水阀300多个,保障了农田安全和农业用水,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大山里最大的困难是出行不便,村民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问题成为村民致富的最大障碍。如今,文泉村新修4米宽的生产水泥路2200米,挡土墙600多米,修建冲毁的河坝65米,拱水桥1座。全村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和发展产业的交通问题,为人员、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架设了便捷的渠道。

为了丰富村民生活,提高村民素质,近几年,全村先后建起了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建起了文化墙,在全村主要路段安装70杆路灯。随着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的文明意识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维护村庄和谐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现代文明元素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乡村振兴的春风温暖了每一位沂源人民的心。

在2019年沂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乡村环境整治是沂源未来的重点工作。将加快推进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农村旱厕改造、街巷“户户通”、乡风文明提升等普惠性项目,全力推动乡村“五个振兴”。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燃气管网向镇村延伸,加快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发挥充分的促进作用。

由此,沂源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一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由构想逐渐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陈静]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