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经济开发区:山东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经济开发区在整个山东的发展和转型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资料图

经济开发区在整个山东的发展和转型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近日,山东发布省内11家工业园区更名的通知,为更好地发挥开发区的功能优势和开放引领作用,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现将济南槐荫工业园区等11家工业园区统一更名为经济开发区。

由此可见,经开区或高新区在经济发展中被提至史无前例高度。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强力跨越的征程中,山东把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作为推动强省建设的突破口。在省内,潍坊滨海、东营经济开发区、济宁高新区、滨州经济开发区、临沂经济开发区等成为发展的典型和代表。

而经开区战略的突破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政策优势和产业聚集优势,使得经开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动力。

“黄河三角洲”动力十足

自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起,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就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山东“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关键一翼。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5年8月,是黄河三角洲优先发展重点区域、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国家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早在几年前更是经国家批准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集聚,多方发力,依托潍柴滨海产业园和上海同济同捷汽车超级平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出环渤海地区具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加快弘润滨海工业园、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等石化项目建设,加速包括达美物流、交通物流、海正物流等在内的物流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区域港口物流中心。

2018年以来,为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潍坊滨海区紧抓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两个关键,统筹村、企、陆、海四类资源,创新开展“支部共建、村企联建、陆海同建”行动,凝聚起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实现从无到有再到强的突破进展,改变了潍坊“临海不见海、有海难亲海”的历史,风筝节会、欢乐海沙滩景区、世界最大无轴式摩天轮“渤海之眼”等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与之相邻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几年也是步履不停,为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着自身力量。

落户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瓷材料公司,在东营开发区中茁壮成长。公司研发的电容器材料、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铝等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更是将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大客户收入囊中。在东营开发区大力推行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下,国瓷材料公司更是投资逾20多亿元先后收购8家公司,完成了在汽车尾气催化、电子浆料等领域的产业布局,使公司从功能陶瓷材料扩展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多个领域。

“现在,越来越多像国瓷材料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扎根开发区。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45.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2%。”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人士介绍到。

据了解,在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2018年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65位,全省15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3位。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在原有优势产业基础上加大产业融合力度,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人才建设激发全区新旧动能转换潜在活力,构筑完善新型产业链和现代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千亿产值国家级开发区。

比如,铝产业是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70%,其中电解铝、铝棒等传统产业占到一半以上,耗材大、附加值小。为此,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大铝产业“四新”研究,加强魏桥与北汽、航桥等重点企业的合作,培育高端铝材精深加工项目,打造国家高端铝创新性产业研发基地。

“鲁南经济带”快速崛起

用“一体”带动“两翼”,使其尽快成为支撑全省今后发展的增长极。南北两翼相扶相助,缺一不可。“黄河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位于鲁南的区块经济更是比学赶超,发展态势迅猛。

15年前,住宅简陋、道路泥泞;15年后,高楼林立,富饶宜居。这就是国家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15年来的变化。

15年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将现代产业发展作为保持高速发展的动力源,招大引强作为主攻方向。沃尔沃、山东临工、众泰汽车、修正药业、东部铜业等行业龙头企业竞相落户并发展,华为科技、华大基因、新松机器人、中交城投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区域内“四上”企业达到550家,世界名牌、中国名牌50余件。

可喜的发展离不开争取的战略引导,构建产业新格局,必须将创新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再生力量,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由此,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智慧+工程”,建设智慧城市。为实现城市经济智慧化发展,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工建设“沂蒙云谷”,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大数据产业基地。与华为、北大方正合作,建设智慧开发区平台,实现政务办公“一网通”、企业服务“一站通”、城市管理“一点通”,建设全国一流的智慧开发区。

一组数据足以展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格局:“2018年1-7月份,实现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16%,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税收占比94.1%。1-7月份,智能制造、医药健康、新兴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1-7月份完成产值或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7%、16.2%、11.7%,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百花竞放才是春。

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之中,在济宁市“一极引领、五区示范、多点突破”的“1+5+N”新旧动能转换总体布局中,济宁高新区作为全市的增长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了当下的发展要务。

聚焦科技创新,构筑双创综合生态新体系。近年来,济宁高新区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搭建满足创客创业及企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深化创业济宁·高新区引领行动,向园区导入孵化项目20个,2家企业荣获2018年“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最具成长性创业企业”。组织申报各类科技专项247项、获批113项,其中6个项目获得省级创新立项,新建省级品牌国际合作基地1处,获批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4家。

聚焦高新方向,支持企业内生项目发展。新设的内生项目发展改革推进组,实施企业内生计划,支持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增资扩产、延链强链、内生增长,被列入济宁高新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招”。济宁高新区高度重视本土企业延链扩能,给予招商引资同等待遇支持,今年新上企业内生项目17个,辰欣高端制剂等1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同时,双招双引,深化改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也在济宁高新区掷地有声,提质增效,促使济宁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不断迈出新步伐。

上述这些都是省内经开区或高新区发展的代表。化零为整,统筹兼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地区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目前,山东以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经济园区为龙头,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布局合理,形式多元,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山东省1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00多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成为山东省发展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优、产业层次最高、集约程度最强的经济板块。

2019年是山东经济大发展大跨越的一年。高质量新突破的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各地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或将成为山东完成强省建设的新引擎,这其中,经开区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和责任。

[责任编辑:盛酉优]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