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观齐鲁2018丨淄博:老工业城市的复兴新路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种种迹象表明,淄博产业转型及新旧动能转换呈现加速态势,这成为其二次创业和复兴的希望所在。

种种迹象表明,淄博产业转型及新旧动能转换呈现加速态势,这成为其二次创业和复兴的希望所在。

淄博,一座工业发展逾百年的老工业城市,曾经的工业荣光,是这座城市特有的骄傲与自豪。

不过,伴随着资源的枯竭和转型压力的加大,淄博面对的挑战与日剧增。悲观的观点甚至认为,曾经的山东第三城逐渐被边缘化。

幸好,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淄博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生态淄博的持续推进,文化名城战略的加速实施,等等这些,都使得淄博在发展的道路上重新积聚活力。

我们乐于见到这样的城市,它们兼具韧性与毅力,同时不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每一次发展的关键时期,总能迈出坚定的步伐。

这样的城市无疑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而淄博恰恰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作为老工业基地,淄博的传统产业占比达70%,如何改造化工、传统机械、建材、冶金、轻工、纺织、陶瓷等七大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是淄博转型破局面临的首要问题。

淄博确定,把2018年作为“技术改造突破年”,制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20条”,下决心对传统产业进行全产业链、全生产线的系统性技术改造。

以建陶产业为例。从2016年起,淄博全面打响建陶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关停了140多家企业、200多条生产线,建陶产能将由原来的7亿平方米,压缩到不超过2亿平方米。

转型过程之艰辛,毋庸多言。这一传统行业的蜕变,影响同样无人低估,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善。深层次而言,它代表了淄博传统产业结构的纵深调整,并进一步激发着老工业城市的发展活力。

2017年,淄博颁布《山东淄博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将提高建筑陶瓷的工业设计、产品工艺和模式创新能力,培育高端品牌,打造“中国陶琉名都”。

经过转型阵痛后,淄博的建陶产业正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变迁,华光国瓷、硅元陶瓷等龙头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淄博陶瓷正成为山东的新名片。

犹如刮骨疗伤,淄博建陶产业迸发出新活力,更加深刻地观察当下,思考未来。“今后,华光国瓷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品牌经营之路、自主创新之路、精细管理之路,做世界最好的陶瓷,让这些高端产品成为淄博新名片。”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表示。

陶瓷只是淄博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在这场包括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的升级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被摘掉,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出现在了生产车间。

新兴产业积聚动能

如果说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了淄博的生产力,那么新兴产业则实实在在为淄博的发展积聚了新动能。

这一过程中,淄博集中打造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医药和电子信息“3+1”产业高地,高水平规划建设大学城、科学城、创新谷“两城一谷”,做大做强新动能,并涌现出类似东岳集团、齐翔腾达等样本发展企业。

东岳集团,1987年起步于乡镇企业,如今成为产值300多亿元,在全国民营企业排名245位的行业佼佼者。

东岳坚持自主创新,是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氯碱离子膜,一举打破国外垄断,使我国作为氯碱第一大国的这项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公司研发的燃料电池膜更是成为全球同行业的佼佼者,为我国氢能利用提供了先机。

对于离子膜技术,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永明表示:“这个膜真正的意义,就是属于大国重器、大国利器,没有这个大国重器、大国利器,我们会受国外很大的制约。(今后)着重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力,集中我们的力量,尽快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它的效应。”

齐翔腾达是专业从事以碳四为原料的精细化学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化工企业。2017年度凭借222.26亿元销售收入,齐翔腾达先后荣获山东省百强企业、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并成功跻身中国500强第334位。

近年来,齐翔腾达每年都有大项目建成投产,淄博市重点项目现场点评会先后6次选定在齐翔腾达工业园区。2017年,这一企业生产各类化工产品147万吨左右,其中,甲乙酮、顺酐两大产品产、销均位列全球首位;顺酐经过几年发展,装置规模跃居全球第一。

齐翔腾达董事长车成聚说,下一步,齐翔腾达计划按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利用资本市场优势,用6年时间(力争4年)再造一个“齐翔”,在齐鲁大地上建设“全球领先、绿色环保、受人尊敬的世界级化工企业”。

文化名城的带动效应

淄博虽然是老工业城市,但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齐国古都、世界足球起源地、蒲松龄故里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缕灵魂和底蕴。

2015年,淄博在全省率先提出文化名城建设战略,文化产业成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看点。过去的三年多时间,淄博文化产业建设可圈可点,特别是齐文化的开发,已经成为淄博亮眼的城市名片。

而为了充分用好淄博的文化资源,淄博提出了发展产业结构轻型化的战略部署,聚力抓好包括文化旅游在内的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使产业结构向“轻”这个方向发展。

在文化旅游方面,淄博投资30亿元建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投资20亿元建周村古商城提升工程,投资20亿元建马踏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策划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十大工程”,坚定不移地把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文化名城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此外,淄博还通过举办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齐文化与稷下学高峰论坛,开展齐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弘扬传播齐文化,打响了淄博齐国故都、足球故乡的文化品牌。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淄博在聚力发展文化的同时,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的客商,双方在文化交流、增加认知的同时,还推动了淄博经济的增长。

在现代物流方面,齐鲁云商、山东海旺达、云鸟供应链等专业化物流平台运营亮点频现;淄博市物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全市服务业首条创新链,带动了产业技术创新……淄博全面打响了“淄博物流”的区域品牌。

而在现代金融方面,淄博在颁布《淄博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后,正按照“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思路,以服务实体经济、支撑转型升级为主旨,加快将淄博建成更具竞争力的鲁中金融中心。

生态淄博的吸引力

“产业一定要绿色发展,必须加大污染防治。”淄博市长于海田这样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关系。

这些年,淘汰、关停、转型,淄博在绿色环保方面下足了功夫,淄博的环境质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了好坏境,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目前,淄博实施全区域、全行业、全过程治理,紧紧抓住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矛盾,集中开展细颗粒物(PM2.5)专项治理攻坚。

政策虽然对当地企业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机。许多企业通过科技转型、循环经济等,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如中国产销量最大的聚醚多元醇企业——蓝星东大,虽然关停了环氧丙烷装置,但之前公司已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性能聚醚多元醇工艺包。2016年,公司新建了新型高性能聚醚多元醇生产线。这一技术升级给蓝星东大的产品品质带来了质的提升,产品结构不断改善,主要聚醚产品生产周期大幅缩短,能耗和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为切实完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淄博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严项目环保审批,不断深化专项督查、提级调查和“双罚”制度,推动各级各部门更加自觉履行环保职责。

生态的优化给淄博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淄博一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告诉凤凰网山东,此前,受制于环境因素,优秀的人才不愿意来淄博,而淄博本地的优秀人才也不愿意留在淄博,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一状况有了根本好转,这也为淄博“双招双引”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盛酉优]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