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潍坊滨海:盐碱滩上崛起的现代海滨城市(上)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即潍坊濒临的渤海。潍坊滨海地处环渤海湾南岸中心、咽喉要地。当前,这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盐碱滩涂,正依托生态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即潍坊濒临的渤海。

潍坊滨海地处环渤海湾南岸中心、咽喉要地。当前,这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盐碱滩涂,正依托生态治理和绿化造林,快速崛起一座现代化绿色海洋新城。

悠久的发展历史

根据《庄子·逍遥游》的记录,鲲从潍坊滨海化而为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最后降落在“南冥”,也就是深圳濒临的南海。,有文化人士建议滨海别称鲲城,与鹏城深圳遥相呼应,也有激励滨海对标深圳拼搏奋斗之意。

事实上,潍坊滨海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早已谋得了发展的优势。

东周的盐业遗址见证了滨海的变化历程。潍坊北部拥有140多公里的海岸线,是黄河入渤海冲积扇上的一片盐碱滩涂。这里海盐生产条件极其优越,从商周时期开始就是齐鲁大地著名的盐业生产基地。在抗战时期,这片荒滩还是著名的黄金运输通道——渤海走廊的核心区,北海银行、北海纵队等都在党的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沿海开发力度,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使得潍坊滨海几经蜕变,逐渐成长为“世界风筝都”山东潍坊的经济前沿、开发前哨、发展前端。

自1958年9月起,昌潍专署从12个县调集民工16000人,在这里动工兴建山东羊口盐场,大力开发沿海盐卤资源。1986年4月,建设山东潍坊纯碱厂,开始发展海洋化工产业。1995年4月,盐碱联合组建山东海洋化工集团总公司。同年5月,设立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此,山东海化集团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产品生产和出口创汇企业,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基地。

2005年12月,通过国家发改委的省级开发区审核,定名“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2010年5月,通过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在这里融汇叠加、加快实施,先后打响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山东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多张靓丽名片。系列产业创新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消除发展的烦恼

打造全流域生态治理样板

尽管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但随着开放开发,生态环境掣肘愈加明显。恶劣的生态环境,扼住了发展咽喉,斩断了发展前景。这主要表现在:土壤盐碱度高,盐碱化土地占全区总面积的95%以上,除了黄须菜、碱蓬草外,几乎寸草不生;淡水资源匮乏,饮用及灌溉水主要依靠客地来水,淡水成为珍贵的战略性资源;绿化成本高,因盐碱地特质,导致生态绿化成本约为平原地区的3至5倍。

滨海人危机意识越发清晰,思想认识高度统一:想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首先跨过生态建设这道坎,狠下决心、攻坚克难、倾力绿化,彻底转变“大风一起、黄土漫天”的囧境,为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与保障。

近年来,潍坊滨海在历届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建设统筹兼顾,几十年来接续奋斗,将“不毛之地”建成“绿色新城”,绿化覆盖面积100余平方公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潍坊滨海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实施盐碱地生态改良、河海综合治理和“三边四区”绿化全覆盖工程,绿化覆盖率由7%提高到15.1%,助力潍坊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在现实发展中,潍坊滨海采取五大举措助力绿化建设。一是城区绿地建设。包括中央商务景观工程、文昌湖景观工程、求是公园、灯塔广场、未来公园等各类公园景观;滨海新城道路、企业、社区、学校等高标准附属景观绿地;二是郊野公园建设。以荣乌高速绿化带工程和白浪河生态示范带一期工程为重点,完成了白浪河、丹河、崔家河、围滩河生态修复工程及临港工业园、大莱龙林带等工业生态隔离带建设;三是沿海防护林建设。实施66.5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带工程,建设3000亩的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示范林项目,以及旅游度假区风筝冲浪基地景观、沿海生态湿地建设、“花海”项目、第97、98号人工岛绿化等工程;四是园区道路绿化建设;五是镇村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

同时,潍坊滨海以生态修复和治理污染为重点,实施了全区七条入海河流的综合治理,并采取系列措施将潍坊这座干旱缺水的中国北方城市变成了生态宜居的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山东省全流域生态治理的样板标杆。

“理念+技术+科技”的联合创新

探寻潍坊滨海的特色生态之路不难发现,“理念+技术+科技”几经创新、相辅相成,成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盐碱地绿化“滨海模式”。

理念创新方面,树立全局观念,践行并推广“筑坡塑形、串联河道,聚水成湖、蓄淡压碱”盐碱地改良理念,包括在全域范围内,整治修复、横向串联全区七条入海河流,打造全域水系、绿道相连的水网城市;坚持“以水致胜、以绿致胜、以建筑品质致胜”原则,推进“水、绿、建筑”三个覆盖,全力打造品质城市、花园城市等。

技术创新方面,改变以往整体“防渗换土”传统技术,采用“微坡洗盐压碱”+“苗木吸收盐碱”改良技术。包括利用地形起伏、降水冲刷、下渗分解,使坡处种植区土壤盐碱外脱,推动整体换土改为局部换土。同时,大量种植引进和研发的苗木良种,利用其强大的泌盐能力吸收土壤盐分、改良土壤成分。

科技创新方面,坚持科技兴绿,秉承研发与引进并重,推动耐盐碱苗木良种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具体包括鼓励扶持绿化企业科技创新,帮助与中国林科院、山东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获得发明专利800多件,占全国盐碱地行业专利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筛选引进盐柳、黄金槐、木槿等一批耐盐碱苗木,打破了重盐碱地无法栽植成活直径30公分以上大型乔木的历史,大幅度降低了绿化成本。

[责任编辑:孙雪萌]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