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除了文博会,山东今年在文化方面还有哪些大动作?


来源:齐鲁壹点

10月11日,第七届山东文博会如期举行,各种各样的展览让人耳目一新,参展人数和展示品类又创新高。

原标题:壹探|不止文博会!山东今年在文化方面的大动作不断

10月11日,第七届山东文博会如期举行,各种各样的展览让人耳目一新,参展人数和展示品类又创新高。

在新旧动能转换大背景下,此次文博会尤其引人注目: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位列山东十强产业之一,而如何借助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则成为重要课题。

其实自2018年以来,作为文化大省的山东,在文化及相关产业领域动作不断。

下面,咱们就来探一探,今年山东究竟有哪些动作,这些背后又有什么深意?

今年3月,光明日报在对“2018全国两会思想文化领域前瞻”中,通过对用户行为和数据分析,发现对思想文化领域关注度较高省份中,山东排名全国第一。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动员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谈到山东未来发展时,提出“迈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步伐”,“经济”二字背后,紧跟着的就是“文化”。

可以说,这里的文化,早已不仅仅被局限在单一的“文化”领域,而是要登堂入室,肩负起经济社会发展“四梁八柱”的重要职责。

作为孔孟之乡,山东是名副其实的传统文化最集中最深厚的地方,从历史上看,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出生于山东的孔子在传统文化界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现在我们常说要有“文化自信”,所谓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植根于此,这也是山东长久以来最引以为豪的东西。

但近些年,山东却跟的有些吃力。

到了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让别人买你的账,得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也就是“刷存在感”。

可以说,今年山东在文化方面的“刷存在感”,动作不断:

2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文化创意”被列入十强产业,获重点扶持。山东提出“互联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概念,将文化与旅游、影视、创意等产业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预计到202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这可说是为今年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顶层设计”。

6月,青岛上合峰会上,菏泽牡丹、孔子讲学、泰山以及孔府家宴、淄博青花瓷、沂蒙小调等满含山东元素的文化历史意象获尽情展示,更重要的是,借助习近平总书记致辞提到的“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理念,儒家思想被赋予了新的现代价值。这些都让山东文化大大刷了一把存在感。

上合青岛峰会期间,山东元素尽显,图为胶东秧歌。

进入9月,关于山东文化产业的重大活动更是密集进行。

9月20日,山东省政府联合外交部,举办推介活动,现场浓缩了15万平方公里的山东最精华的东西,面向全世界进行巡展,来自各地的人们,都被山东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各类创意无限的产品所震撼。

外交部推介活动上,不少人对山东产品很有兴趣。

9月26日,第五届尼山论坛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召开,论坛以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邀请世界各地的文化专家学者,设置了3场高端对话、4场主题演讲、1个专题论坛和21场次分组对话,同时论坛还首次与孔子文化节相衔接,力争“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与此同时,央视中秋晚会也选择了在曲阜设置了分会场。

…………………………

以上这些活动,眼界已经放到全世界,深度也到了“整个人类文明”,不仅提升了山东文化的层次,而且对当地的旅游及文化产业发展都起到了直接的带动作用。

比如,在尼山论坛和央视中秋晚会后开放的“尼山圣境”,在国庆节前后吸引力大批国内外游客,他们中,70%为了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有3万人体验了“礼敬先师”和“大学之道”,1万人参与了“手读论语”活动,这些又反过来极大增强了山东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如果说上面的那些还都显得有些“高大上”的话,那本次的山东文博会,则带有更多的“泥土气”。

从2006年至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已经举办了七届。

从它的全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更加侧重文化产品和商业贸易的大会,简单说来,就是你有好的创意,做成好的产品,拿出来展览让大家看,如果有人喜欢或觉得有市场前景,就直接成交。

创意—产品—展览—交易,这是漂浮在博览会最上面的东西,而支撑这一切的一个隐形的基础,就是“文化”。

从山东文博会的发展看,基本上经过了一个从“地方到世界、从传统到新潮、从线下到线上、重展览到重商贸”的发展过程,越来越“大气”。

不少外国展商参加文博会。

东西做出来,最终卖掉,才能实现其价值。

根据资料,山东文博会从2014年第五届开始引入首现采购商和供应商和供应商,实现了35亿元的交易额,

看看今年展会上“乌泱乌泱”的人群,以及琳琅满目充满创意的各类文创产品,想必交易额和成交量更值得期待。

虽然有发展有进步,但不得不说,山东在文化产业上,仍然任重道远。

按照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潘爱玲的研究,山东文化产业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这个“三不”具体体现为,文化制造业占比高达50%,服务业和商贸业占比太低,显得很“重”。

这跟山东长久以来一直以来的“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为主”的整体产业结构,倒是“相映成趣”。

守着一座金矿(传统文化),挖出矿石来简单炼成金块出售,赚个辛苦钱,还是把金块再深加工,做成一个个金戒指、金手镯再卖,外加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哪一种产业形态更赚钱?

答案不言而喻。

按照山东大学潘爱玲教授的观点,未来山东文化产业要想获得突破,还要从一下两方面下手。

一方面,挖掘文化资源,推动产品创新,用新的文化符号、概念引领产业发展,同时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

另一方面发挥政府作用,创新制度体制,释放制度红利,引入社会资本,设立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文化艺术等文化产业行业投资基金,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既然明白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看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再加上“新旧动能转换”这个大的历史机遇,山东早已上下一心,要鼓足劲要大干一场,现在其实已经在这条路上“大步狂奔”。

借助今年开的这些好头,相信未来山东的文化产业一定会获得更大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志浩

[责任编辑:盛酉优]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