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健康产妇比例下降!一项研究揭开真相


来源:生命时报

女人是生命的缔造者,新生命在她们的体内孕育。与此同时,女人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和家庭负担,很多产妇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原标题:中国健康产妇比例下降!一项历时10年的研究揭开真相

冰心曾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女人是生命的缔造者,新生命在她们的体内孕育。与此同时,女人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和家庭负担,很多产妇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在我国,“二胎”放开后高龄产妇增多,有合并症的孕产妇也越来越多。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健康产妇比例下降的原因,并教你做好孕期风险管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张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主任医师王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治医师宋伟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妇幼保健院院长罗顺平

两孩后高龄产妇增多

历时10年、涉及820万孕产妇,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发现,过去10年,由于肥胖、久坐不动等不良习惯,患有慢性疾病的育龄女性急剧上升。

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孕产妇占比,从67‰升至92‰。而10年前,出血和感染一直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当前,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哮喘等慢性疾病,首次成为威胁孕产妇生命和健康的头号风险因素,这一趋势在美国贫困和乡村地区尤为明显。

研究领导者、密歇根大学医学博士林赛·艾德蒙表示担心:“因孕产妇慢病问题,孕妇和新生儿出现健康问题的几率将越来越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主任医师王欣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整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但是,自“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高龄、二胎孕产妇逐渐增多,存在健康风险及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比例也在攀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严松彪表示,过去该院接诊的高危孕产妇一般在50%~60%,“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后,2016年和2017年都达到了82.5%左右。

“全面两孩”实施以来,孕产妇死亡率曾一度出现升高趋势,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比2015年同期增长30.6%。

当前,早产是我国新生儿死亡及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产妇的增多,未来将有更多早产儿出生,保障母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产妇面临诸多健康风险

专家表示,临床上,营养过剩或不良、妊娠期合并症、瘢痕子宫、心理疾病等是孕产妇常见的健康问题。

1

超重、营养过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张龑表示,生活水平提高了,怀孕女性超重、营养过剩情况越来越普遍。

“一人吃、两人补”的传统观念被孕妈们认可,孕期饮食营养摄入过分讲究,反倒增加了身体负担和健康风险。

一般来讲,孕前体重标准的女性,孕间增重12.5公斤左右为宜,增重过多,可能增加妊娠期合并症的风险。

2

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经常被孕妇忽视。临床观察,约1/10孕产妇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美国妇产医学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妈妈孕期抑郁,宝宝早产(即不足37周)的几率会提高27%,严重早产(即不足32周)的几率提高82%,新生儿体重不足的几率会提高28%。

3

高龄、瘢痕子宫

高龄、瘢痕子宫是女性妊娠的常见高危因素。一般来讲,怀孕年龄超过35岁视为“高龄妊娠”,与适龄妊娠的女性相比,高龄孕产妇发生各种疾病的比率明显增加。

如果是剖宫产术后再孕,一方面,宫外孕风险会增加,另一方面,若受精卵着床在子宫瘢痕处,会有子宫破裂、大出血的风险。

4

其他因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治医师宋伟表示,近年来,自身免疫性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有所升高,如系统性红白狼疮等,也会增加女性在妊娠、生产过程的风险。

此外,装修污染、辐射等环境因素,以及药物、吸烟、酒精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影响女性妊娠期健康水平。

做好孕期风险管理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通知,开展助产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做好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

以贵州省为例,实行生育健康全程服务,对育前、育中、育后全程动态管理。贵阳市乌当区妇幼保健院院长罗顺平介绍,医生评估时会按照孕妇风险严重程度按照“绿黄橙红紫”五色分级,一般绿色标识的孕妈妈可在一级乡镇卫生院生产,红色则需到三级医疗机构生产。

医院成立特色门诊,帮孕妈妈“排雷”。北京妇产医院打造了产前诊断中心,开设高龄孕妇门诊、遗传咨询门诊、产前诊断门诊、胎儿门诊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也有针对性地开设了高龄门诊、瘢痕门诊等多个特色门诊。

为保证健康怀孕、平安生产,专家建议:

选择24至32岁最佳生产年龄段,降低健康风险;

计划怀孕前,最好到三甲医院产科做孕前检查评估;

备孕夫妻双方都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戒烟酒,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女性在备孕及怀孕期间如需用药,应与医生沟通,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做好当妈妈的心理准备,对怀孕、生产及未来养育子女面临的风险有所预期。

孕前3个月和孕后3个月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系统畸形。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营养均衡,不建议备孕或孕期补充其他营养品,以免增加代谢负担。

[责任编辑:耿旻]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