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实施六大人オ培养计划 健全重点领域培养体系


来源:齐鲁网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第5场发布会上了解到,为健全更加实用有效的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山东提出“六大人才培养计划”。

原标题:山东实施六大人オ培养计划 健全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体系

齐鲁网4月27日讯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第5场发布会上了解到,为健全更加实用有效的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山东提出“六大人才培养计划”。

微信图片_20180427124930.jpg

实施“新工科优先发展计划”。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需求,结合“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建设,鼓励高等学校推动现有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加强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新兴交叉专业建设,支持地方政府、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高水平工科大学、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共建一批新工科特色专业、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力争通过5-10年时间,全省直接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兴工科专业比例达到40%以上。省财政结合相关资金,对新工料专业课程开发、师资培育、实训基地建设等给予重点保障。

实施“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每年资助相关专业100名左右在读博士研究生出国研修、100名左右在读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等学校深入合作,采取委托培养、定向资助等方式,支持在校学生出国研修。加大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资助力度,每年资助50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人员)、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到国(境)外进修,鼓励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牵头承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根据有关规定适当放宽对会议规模、数量等方面的限制,支持我省青年科学家牵头组织、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职务。

实施“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依托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与市场开拓、资本市场与投融资等方面培训。加强青年企业家接力培养,整合领军企业、知名高等学校和创业成功人士资源,建立山东省企业家培育中心,每年选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进入中心培养锻炼、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实线学习。打造“天下鲁商”系列高峰论坛,分领域建立常态化、多形式“政产学研金服用”对话交流机制,促进企业与各类创新要素深入对接。

实施“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对省内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招收的国内重点高等学校或在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排在前200名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入站进行博土后研究的,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5万元生活补贴,最长补贴3年,出站后留鲁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省财政给予每人1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实施“千名博士进企业”行动,利用5年时间,每年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选200名左右青年博士到企业挂职服务,支持双方联合申报省级各类科技项目、联合转化科研成果;挂职期间的发明专利应用情况和横向课题可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

实施“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每年选派10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赴制造业强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技能研修学习。提升“金蓝领”培训项目质量,加大企业后备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稳步扩大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范图。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企业发放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按照国家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建立技能大赛研究机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集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企业生产对接国际标准。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要求,支持造就10名左右大家名家、10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1000名左右中青年学术骨干,建设学科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鼓励省属高等学校、社科研究机构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对引进培养的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中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省财政给予每人50万元经费支持。依托省级人才工程加大支持力度,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オ中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比例提升到25%以上。完善实践锻炼机制,分期分批推荐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到党政机关、基层一线挂职。

闪电新闻记者 李杨 王文龙 于国齐

[责任编辑:李翠苹]

  • 0
    好文
  • 0
    钦佩
  • 0
    喜欢
  • 0
    泪奔
  • 0
    可爱
  • 0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