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官方权威解读


来源:齐鲁壹点

1月3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对《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进行了权威解读。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介绍,根据规划,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到2028年,改革开放五十周年时,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强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原标题:干货来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官方权威解读

1月3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对《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进行了权威解读。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介绍,根据规划,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到2028年,改革开放五十周年时,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强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10年完成本轮新旧动能转换

张新文说,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立足新时代、顺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坚持国际标准、世界眼光,坚持山东优势、问题导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经济发展聚集地和东北亚地区极具活力的增长极。

根据规划,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主要体现为“五个全面”:即,质量效益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全面增强,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动能转换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全面形成。到2028年,改革开放五十周年时,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强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张新文介绍,在动能转换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综合试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国家赋予的试验方向和重点任务,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构建促进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每年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示范借鉴、做出山东贡献。

总体布局和功能定位:涉及全省182个园区,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

综合试验区具体范围是什么?可享受什么政策?张新文给出了明确答案,他说,总体方案中对综合试验区的布局概括为“三核引领、区域融合互动”,范围包括济南、青岛、烟台3市全域和其他14市国家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区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省182个园区,其中济青烟38个,其他14市144个。从实际情况看,我省重大生产力主要布局在省级以上园区,均可享受到总体方案中的产业、创新、投资、财税、土地等政策。

为了更加科学系统地推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范围涵盖了我省全部15.7万平方公里陆域,15.9万平方公里海域。在布局上进一步细化为“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其中:三核引领,就是要充分发挥济青烟三市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综合优势,率先突破辐射带动,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为全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树立标杆。据介绍,济青烟三市的面积占全省的1/5,人口占全省的1/4,经济总量占全省的1/3,创新资源占全省的1/2。

多点突破,就是要支持其他14市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明确重点突破方向,培育壮大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点。融合互动,就是要树立全省“一盘棋”思维,统筹推进优势产业培育、资源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全省协同联动发展。

主攻方向和转换重点,做好“去、增、提”三篇大文章

新旧动能转换如何推进,重点方向是什么?张新文说,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要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发展“四新”、促进“四化”、实现“四提”。产业智慧化,重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老树发新芽”“有中出新”,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智慧产业化,重在推动知识、技术、创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筑巢引新凤”“无中生有”,实现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化,重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生态旅游与上下游产业融合、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等等,形成乘数效应,实现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化,重在全面做强产品、企业、行业、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诚信为本、品行天下,实现品牌高端提价值。

张新文介绍,落实到产业上,重点要坚持“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做好“去、增、提”三篇大文章。

“去”,就是充分利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坚决化解钢铁、煤炭、电解铝、火电等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将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动能转换拓展空间。

“增”,就是推动新兴产业扩容倍增,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壮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5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把我省打造成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集聚区。

“提”,就是深入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改行动计划,提升发展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5大优势产业,把传统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

通过重点发展以上“5+5”十强产业,深刻调整我省偏重的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2年,十强产业增加值占比力争达到60%,发展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效益更高。

打造“三个一流”支撑动能转换

一流营商环境、一流人才队伍、一流基础设施……张新文介绍,综合试验区将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合理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努力打造“三个一流”。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包容创新、审慎监管、运行高效、法治规范的服务型政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去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消减省级行政权力事项1082项,超额完成本届政府消减任务,首批公布3.6万项“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下一步将加大改革力度,与国际惯例对标,向先进省份看齐,高水平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积极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链审批、一照一码走天下”,吸引各类创新资源、创业主体向山东集聚发展。

建设一流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构建完善知识、技术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推动人才结构战略型调整,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造就一批具有战略思路、国际视野和勇于创新的企业家队伍,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建设一流基础设施。着力打造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便捷高效、安全坚固的综合支撑体系。到2022年,高速铁路总里程达到45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000公里;支持济南机场升级改造,建设青岛新机场,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2个;积极推进港口资源整合,打造现代化港口群;实施能源保障、能源网络和能源优化工程,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5G联合研发、试验和商用,提升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水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邢振宇)

[责任编辑:盛酉优]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