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问答齐鲁|山大迁校风波与大学新使命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山大虽大,但早已无路可退。2017年山东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双双更迭。而就在这一年年初,这所百年学府还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场巨大的迁校风波之中。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

资料图

山大虽大,但早已无路可退。

2017年山东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双双更迭。而就在这一年年初,这所百年学府还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场巨大的迁校风波之中。

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山东大学虽和绝大多数985高校一起进入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但在“一流学科建设”数量的竞争中却全面落败(只有数学和化学两个学科入选)。

一流学科数量的多少,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够从国家拿到多少学科建设经费,而且基本可以体现这所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行业的地位。

山大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追赶和复兴?山大又将如何为山东的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山东高校格局日渐改变的当下,大学究竟该如何承担起新的使命

迁校风波

2017进入尾声,山东高校圈的热度却并未降低。

12月16日,山东财经大学与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政府签约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后,山财大将在章丘、高新区界以东,东至黄旗山1号路,北至经十东路,南至章丘区与高新区边界继续实施主校区二期工程建设。

按照计划,2018年山财大招收的新生将全部在圣井校区就读,明水校区将置换,其余3校区留作他用。

在建设主校区上,山财大并不是孤本。

2017年年初,山东大学就走上了迁建的道路。但与山财大依托已有校区进行扩建不同,山大将兴建全新的主校区。2月14日,山东大学通过其官方微信发布了《关于山东大学济南主校区建设事宜再致广大校友的一封信》,正式确认主校区将迁建章丘。

信中说,经反复论证,认为济南章丘区绣源河西侧地块是山大主校区建设较为理想的选择。济南市政府同意以无偿划拨方式一次性提供6000亩主校区校园建设用地。

一“信”激起千层浪。

作为山东最高学府,自2月初有消息称山大将迁址章丘后,就引发了山大校友的广泛争议,更吸引了山东各界的关注。在一份校友实名投票的7356份有效问卷中,91.2%选择反对迁址章丘,理由是认为百年老校应保护历史传承,章丘相对闭塞、面临地质灾害风险等。

然而,校友的反对声并没有阻挡山大迁址章丘的决心。

2月27日,山东大学和济南市政府签署《山东大学主校区建设框架协议》,就山东大学主校区选址及配套设施建设等达成共识。随即,3月6日,章丘区开始动迁。

山东大学在公开信中表明的动迁思路是,除原有兴隆山校区部分土地房产用于置换、租用的软件园校区归还高新区外,济南市区内4个原有校园原则上予以保留,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继续教育,或用作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孵化园区、联合实验室等。

事实上,山东大学早在30多年前就已走上广建校区的道路。

1984年11月,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协议书》,商定在威海市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11年11月22,山东大学决定威海分校改名为“山东大学(威海)”,不再称威海分校。威海校区与山东大学各个校区级别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威海校区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

青岛校区则是山大为了实现新的办学目标,构建“山东大学系统”,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新模式的愿景。

2012年12月8日,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规划建设方案》。校区选址于崂山脚下、鳌山湾畔、温泉近邻的青岛即墨市鳌山卫镇,地处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校园规划总用地3000亩,校园分三期建设。

凤凰网山东发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一期工程已于去年7月交付试用,青岛迎来了首批山大新生。山大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6个学院以及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研究机构已迁至青岛。

而山大青岛校区二期建设完成后,国际创新转化学院、中国海检研究院等若干新增教学和研究机构将陆续入驻,预计2020年校区全部建设完毕。

樊丽明的重任

7月,山东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双双更迭。

樊丽明出任山东大学校长,郭新立出任山大党委书记。由此,山东大学迎来历史上首位女校长。

凤凰网山东发现,这是樊丽明在山大学习和工作了近30年后,再度回到母校。

1978年3月,樊丽明进入山东大学经济学系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此后在中南财经大学财政益融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4年12月留校任教;1986年9月调回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任教,先后被聘为副教授、教授。

此后,她陆续出任山东大学经济系副主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3月,樊丽明出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其间,2000年11月至2003年5月在厦门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9月,樊丽明出任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直至2012年7月调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外界认为,近30年的山大经历使樊丽明非常熟悉山大的情况,而2012年调任上海财经大学担任校长,则又进一步历练了其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

因此,樊丽明一上任,便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外界期待她发挥性别优势,团结各方、平衡各方、引领各方,把山大重新带入发展快车道。

不过,各界对山大复兴的期待之下,樊丽明此番回归,任务也异常艰巨。

今年山大种种举措背后,是一条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之路,也被喻为山大的复兴之路。

山东大学始建于公元1901年,初名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1930年,国立山东大学迁至青岛,杨振声时任校长。当时汇聚了大批文化名人和学界泰斗,在短短30年间创造了办学史上的两次辉煌,赢得了“海洋学科远东第一”、“ 生物学科全国最好”和“文史见长”的三大美誉。

对比曾经的辉煌,山大现实局面可谓尴尬。

首先引起质疑的是山东大学的学术氛围。

今年4月,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据统计,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其中,山东大学4篇;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1篇;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4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4篇。

今年11月,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先后公布。中国海洋大学两名教授李华军、包振民以及山东全职引进的聘用人才、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孙金声入选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新科院士名单中,驻鲁高校则无一人入选。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当选的2017年中科院院士榜单中,并不缺乏山东元素。

此次新当选的女院士王小云,就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从山东大学数学系博士毕业后,王小云留校任教,2001年任山东大学教授。此后,王晓云跳槽清华大学。

凤凰网山东发现,最近连续数年山东大学在院士增选过程中“颗粒无收”,再加上蒋民华、王克明等几位院士的去世,使得山大在院士数量上失去了省内榜首的位置。目前,山东大学目前拥有中科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共计9名两院院士。

外界认为,除了学术氛围和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山大的校区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术交流互动。山大“一校三地八校园”的办学格局,其文理工医各大类学科被割裂在各个校区中,不同学科学生基本没有交流,个别学科的不同年级学生分离在不同校区,也限制了学生跨学科选课。

这将是山大急需解决的问题。

山东高校新格局

今年9月23日,履新校长刚满两个月的樊丽明在山东大学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说,山东大学将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任,积极探索具有山大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向着全面建成具有山大特色的“综合性、创新性、国际性、引领性”世界一流大学阔步迈进。

山东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建设?

凤凰网山东获知,在“双一流”名单公布近一周后,经教育部审核的《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在山大内部下发。在“十三五”期间,山大要投入50亿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到2020年,五大学科要进入世界一流,到2050年,山东大学要进入世界大学50强。

青岛校区也被喻为是山大新时代复兴的助推器。

自2016年9月正式启用,青岛校区一年多以来始终是山大人关注的焦点。德国学院、创新转化学院、书院制、预聘制等新话题层出不穷。在集成了国际、国内、青岛市等多方优势合力基础上,青岛校区正以强劲的势头发展着,为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发挥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除迁建校区整合资源,“抢人”也是山大长久坚持的重举。

自2013年以来,山东大学通过全球发布公告、海内外校友推荐、校院积极联络等方式广泛招揽全球高端领军人才。其力度和决心前所未有,已成为全球揽才的中国高校样本。

近几年,先后有15位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和学术影响力的知名学者以院长和科研机构负责人的身份加盟山大。今年4月,在山东大学举办的全球招聘人才及相关人才招聘工作媒体交流会上,五位全球招聘的院长集中亮相。

10月,樊丽明在齐鲁青年论坛上表示,将全面提升教师收入水平,尤其是提高杰出人才的薪酬收入水平,建立起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分配体系。

在高端人才争夺大战愈演愈烈的当下,“抢到”且“留住”人才,将是山大建设之路上的重要基石。

在各高校争夺人才的同时,山东各市也加快了在高校资源争夺上的脚步。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版图中,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是高校的聚集区。数据显示,本科院校最多的15个城市均是省会城市(直辖市)。作为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共有44所大学,其中本科院校25所,专科19所,数量上领跑全省。

在11月最新公布的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山东大学位列第10,上榜百强的其他山东高校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第52名,中国石油大学第69名,济南大学第83名,青岛大学第85名,青岛科技大学第96名。

事实上,对于高校资源的争夺,青岛正在显现出巨大优势。

包括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在内,目前驻青岛的高校均偏重于理工学科,人文学科一直都是青岛教育资源的短板。2017年6月,占地1200亩的中国社科院大学青岛校区位置确定。

中国社科院大学无疑将会带动这座城市的社科人文发展,也将是落户青岛的第三座国字号大学。

据青岛市教育局信息显示,2017年青岛全市引进高校总数达到30所。除前文提到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之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等5个研究院已开始运行。中国海洋大学等3所高校入选国家“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青岛大学等6所高校的1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

总结来看,青岛的高校圈共有双一流、985高校15所,双一流学科、211高校8所,数量位居山东所有城市之首,甚至超过了重庆、天津两个直辖市。

面对青岛种种大动作,济南亦不甘落后。2017年5月,济南出台“人才新政30条”;11月,“新高校20条”出台,支持济南高校院所“筑巢引凤”,更重金吸引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来济。

大学是城市的创新引擎。一座城市拥有大学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城市的创新力量,甚至关乎这座城市的未来。

将这一逻辑放入一省同样适用。越来越多国内一流高校在山东的布局,势必将改变山东大学以往在山东高校格局中“一家独大”的局面。

如何重整旗鼓,重拾旧日辉煌,对山大来说已然非常迫切。

毕竟山大虽大,但早已无路可退。

[责任编辑:吴浩]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