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18年山东将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来源:齐鲁网

11月21日,山东省政府公布《山东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加快推动山东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把山东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两步走!山东到2018年建成创新型省份《方案》提出,到20

11月21日,山东省政府公布《山东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加快推动山东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把山东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两步走!山东到2018年建成创新型省份

《方案》提出,到2018年建成创新型省份。创新型省份的具体表现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形成特色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现,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比例达到20%以上,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55人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6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顺畅,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健全,创新创业环境更加完善,全省科技服务业产业产值超过6000亿元,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00亿元。

到2020年,创新型省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更为显著,区域创新体系更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对外依存度进一步降低,主要创新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1支持济青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蓝黄两区带动

《方案》提出,支持济南、青岛等市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核心支撑力量,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深化青岛市国家引领型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构建世界一流的国际海洋科学中心,引领蓝色经济跨越式发展。

同时,发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优势,积极培育海洋经济新引擎,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先行区。发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探索形成未来农业开发新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

2到2020年,实现全省17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

《方案》强调发挥省级以上高新区的先发优势和创新引擎作用,实施以高新区带头创新发展、带头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双带”工程,带动所在区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17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带动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择优推荐省内国家高新区扩区、调整区位和省级高新区升级。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43号)精神,全面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建设,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示范作用显著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夯实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县域基础。

3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0家以上

《方案》要求,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全省创新百强企业,建立新型科研体制,增强内生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以上,使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支撑。

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到2020年,重点打造百个配套支撑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明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产业细分领域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强的小巨人企业,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增长点。

4布局建设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点与这些国家合作

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要素集聚性强、学科交叉跨界融合度高、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作用强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到2020年,全省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体、产值过千亿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20个左右,其中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5个,覆盖海洋生物技术与医药、高端装备、云计算、新材料、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坚持科技需求导向,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新机制,在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下,重点加强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科研机构在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软件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技术与人才交流合作。

5青岛威海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支持青岛市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青岛模式”。

支持威海市推进省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市和军民融合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

实施“民参军”科技计划,重点在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装备等领域,支持开展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对参入项目给予后补助。实施“军转民”计划,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创新活动,积极承接国防科技储能释放,加强重点领域军民两用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支持共建军民两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各类创新平台,争创国家军民科技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示范带动全省形成整体统筹、点面互补的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刘胜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