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传统墓地几近饱和 山东力推树葬、海葬等生态殡葬


来源:齐鲁晚报

山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包括树葬、海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形式的生态殡葬一直是在力推的形式,将来也会成为殡葬的主要方式。

受土地资源制约,城市公益公墓增长缓慢

据了解,我省在1992年就开始推广生态葬的形式,最初从青岛开始,25年来,进展仍然较慢,目前有35%选择生态葬。

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广生态安葬,其中包括建设公益性公墓。“公益性公墓以骨灰堂等生态安葬方式为主,也有小墓穴的形式。”省民政厅相关人士表示。

目前,在济阳县已经建设起了县级公益性祠堂,县区的居民可以将骨灰免费在祠堂安葬。济南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平阴、章丘的公益性公墓也在建设推进当中,也是以骨灰堂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价或者免费提供给辖区居民。

(海葬)

公益性公墓的推广却遇到难题。早在“十二五”期间,我省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要规划建设一处实行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节地葬法的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但如今并没有实现。“土地、资金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公益性公墓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2016年,我省新增农村公益性公墓1500处,而城市只有12处。而在2015年,城市公益性公墓仅新增了7处。“城市土地资源太少,有的想在城区建设骨灰堂的,根本找不到地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受土地资源的制约,选择生态葬的仍然是以农村地区居多。

而对于经营者来说,生态葬也给他们带来一些难题。“比如树葬、花坛葬带给我们的维护成本就非常高,我们必须要保证树和花不能死亡,在选择树苗和后期维护上,就格外谨慎。”济南市一位墓地管理者表示,“这不像是石碑,基本不用维护。同时树葬花坛葬的利润也并不高。”

此外,记者了解到,花坛葬、海葬等形式的安葬目前仍然以集中安葬为主,比如选择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集中安葬,逝者的骨灰可以暂时在园区存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民选择生态安葬。”

此外,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发展树葬等生态葬方面,也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协调成本的加大,也影响了生态葬的发展。希望能从顶层设计上,推动普及生态葬。”

建设公益性公墓,我省将出台奖补措施

“厚葬”的传统观念,是影响生态葬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在玉函山安息园,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祭拜亲人的市民。市民虽支持绿色殡葬,但一旦涉及自己或家人,大都摇起了头。“没有墓地,太不尊重先人”,“不给亲人设墓碑、墓穴,自己心里不踏实,更怕被外人笑话。”

(传统殡葬)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洪英认为,我国殡葬活动中生者与逝者的互动仍然是家庭认同,这种认同与人们的传统家庭(族)观念紧密相关,而绿色殡葬淡化墓地标识、采用公共祭祀的方式弱化了人们的家族观念,不符合国人的家庭观念。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殡葬管理条例修改以后,民政部门只能倡导引导发展绿色殡葬,没有执法权,无法强制生态殡葬的开展。

虽然推广缓慢,但近几年,我省生态葬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参加绿色殡葬的人数逐年增加,以济南市福寿园花坛葬人数为例,2012年37人,2013年34人,2014年53人,2015年67人,2016年已经达到80人。

与生态葬的发展相适应,祭祀活动也在不断改变。比如日照莒县慈恩园骨灰堂使用电子祭祀,亲人刷IC卡就可以祭拜逝者,目前我省还研究3D祭扫等形式。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省也出台奖补政策,推广公益性公墓的建设,正在研究制定奖励的具体方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玮 王杰)

[责任编辑:徐梦梦]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