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补上民企短板 山东传统产业“群象经济”版图转型


来源:经济观察报

3月14日,山东神驰化工集团度过了公示期,即将拿到商务部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山东如此看重民企,倾力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缘起于几年前省委、省政府主导的一次摸底调研。

原标题:补上民企短板,山东传统产业“群象经济”的版图转型

3月14日,山东神驰化工集团度过了公示期,即将拿到商务部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为了这一天,神驰化工等了十多年。

一直以来,苦于没有原油可炼,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民营油企只能使用燃料油(原油经过加工之后剩余的残渣)。如今,获得252万吨原油使用和进口权资质,意味着企业终于摆脱了原料之困,生产的产品品质也将大幅度提升。

神驰化工的经历是众多民营油企的缩影。这次获得资质的5家企业中,3家是山东地炼企业,另一家中国化工在山东有6家炼厂。算上这一批,山东有近一半的地方炼厂获得原油进口权。截至今年一季度,山东地方炼厂获得原油配额突破7000万吨。而在最困难的时期,这些炼厂不仅没有原油使用权和进口权,几度成为被清理整顿的对象,甚至连炼好的油都运不出去。

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秘书长李德坤说:“代表着民间产能的山东炼化产业迎来了从未有过的春天”。

随之而变的是山东省的经济版图。

资料图

在地炼获得新生的过程中,山东民营经济正在以不同于过去的方式再次起跑。传统产业与新思维对接,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脱颖而出,为过去被喻为“群象经济”的山东经济注入着新的活力,一个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共融共享的产业生态集群已然在齐鲁大地扎根。这个一度占据中国经济第二把“交椅”,却又在经济新常态中得而复失的经济大省,正在以新姿态争取着自己的位势。

在这样的镜像背后,是一场仍在进行中的政府变革。

2014年7月,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该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曾提出,形成重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如今,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全国行政审批最少的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政府与市场对话的主流语境。

省长的联系点

2017年春节前夕,济南圣泉集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到访的时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开门见山,主动提出与企业建立联系点,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圣泉集团是一家专注于玉米芯为主的生物质综合利用的创新型民企,也是全球首家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石墨烯的公司。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新材料之王”,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预言石墨烯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郭树清到访并非偶然。去年8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非公有制企业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要求山东省、市、县各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成员带头对口联系省内骨干民营企业,定期走访调研,建立沟通机制,促进政策落实。

圣泉成为了省长的联系点。董事长唐一林希望山东省政府在加快公司IPO进程、新项目审批及搭建产业平台等方面给予企业重点支持。郭树清当场表态,山东省市各部门要进一步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并可由省市积极探索引导基金和投资公司投资新项目。

这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各级官员以坦然的心态深入民企、定点帮扶。目前山东省政府以及省直部门均已确定了联系企业,市县一级正在全面展开。一些山东民营企业家感慨,“这在山东历史上从未有过。”“从未有过”的事情不止这一桩。2017年初,山东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纳入17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定量指标体系,作为对官员的考核内容之一。为政府官员评判打分的权利交给了各地的民营企业家。

2017年1月的一天,滨州市政府。当地不同领域的民营企业家与来自当地政府不同部门的主要官员相对而坐,企业家们拿起笔在“营商环境创新考核评议表”上为对面的各部门做出评价。

评议表设定的10项考核指标,包括政策、政务、市场、法制、融资、社会环境等,汇总了民营企业家们平常最关心的10大问题。每个问题分为好、一般、较差三个等次,分值依次为5分、4分、3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在政府官员的考核总分值中仅占10分,这种做法在官员和企业家中间震动却大,它直接打破了传统的官本位思想。

“职能部门接受民企打分考评,这里存在的压力的确不小。若能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通过对照检查找出工作中的不足,督促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原先的压力自然会转化为前行动力。”滨州市工商局一位基层官员说。

据由山东省工商联主要领导组成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创新指标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人士透露,17个市参加给政府部门集中“打分”的民营企业家有854名,他们还委托山东省社情民意中心在会外同步对省内4069名企业家进行了随机电话访问。

山东如此看重民企,倾力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缘起于几年前省委、省政府主导的一次摸底调研。

山东的短板

山东曾以“群象经济”闻名,正像江浙“小狗经济”繁荣一时,二者各有利弊。

山东省传统重工业优势明显,国企强,单体大,规模工业全国第一,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却相对弱势,产业无法形成完整的配套;江浙一带以村镇为单位的“小狗经济”,活力强、创新力强,局部形成了产业集群,但缺失产业龙头。

2003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群象”优势尽显。山东凭借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传统资源型企业,一举超越江苏,坐稳全国第二。2009年经济危机后,中国经济换挡减速,进入经济新常态。“三期叠加”对山东的影响不小,“大象们”更是首当其冲。

“山东以钢铁、煤炭、水泥、化工和造纸为主导产业,给人传统的印象是‘傻大黑粗’。即使大型民企,如魏桥集团、信发集团、南山集团,也都靠传统资源型产业。”山东财经大学教授陈华说,在新常态下,这些产业无一不面临着产能过剩与节能减排的双重重压,山东“群象经济”举步维艰。据统计分析,山东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中,86%的成本为直接材料费用。

区域经济本来如同自然生态,大企业是产业龙头,中小企业为其配套,从而形成相互支撑、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可如果中小企业太弱,反而可能遭“群象”挤压。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认为,过去山东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孱弱,导致了产业链条断档。如汽车、电子产业零部件配套要南下广州、技术研发则要北上北京。久而久之“群象”个个大而全,难免陷入自我封闭、效率低下、创新乏力的怪圈。中小企业也失去了好的发育和成长环境。

2009年,山东被江苏反超、经济排名退至第三位。

2013年,新一届山东省委、省政府针对山东经济展开全面调研,与沿海各省进行横向对比,最终得出的结论,正如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所说——“民营经济是我省的一个短板”……“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姜异康一句“民营经济短板论”点中了山东经济结构的命门,而这一短板的形成则是由来已久。反映在产业上,山东农业产值全国最大,“群象”中国企占据的比例过高。早在2009年,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就已占到全省GDP的73.6%;2012年江苏省这一数字达到66.7%,而山东省2012年仅有54.7%,分别比浙江(2009年水平)、江苏低18.9和12个百分点。

2012年,在人均GDP方面,江苏为68438.52元,浙江为63346.7元,广东为54324.53元,山东省为51895.49元,远低于苏浙粤3省。分析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山东省工商联在一份调研报告中直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是主要因素。”一位该省工商联人士称,民营经济弱势很大程度上与民营企业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往往被边缘化有关。

体现在统计数据上,尽管这几年经济规模始终保持了全国第三,但是2013年,山东各类市场主体新登记户数和民营市场主体新登记户数均列广东、湖北、江苏、浙江之后,仅居全国第5位。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77.4户,低于全国92.1户的平均水平,每万人口拥有个体工商户320.8户,低于全国326户的平均水平。这些数字通常被看做市场活跃度和新市场动能的体现。

同样是2013年的统计数据,山东省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数千万元增至1.3亿元,但却远远少于广东、江苏,就连经济总量较低的山西省也已达到每年6亿元。

一份调查问卷显示,46%的山东企业家认为“民间投资存在所有制歧视”。在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方面,民营企业在诸如出版、医疗、石油等领域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把民营企业排斥在外。一些企业家表示,部分领导干部存在“恐私”心理——他们与国企交往时没有心理压力,与民企交往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时,却往往担心人们怀疑营私舞弊,许多地方政府宁愿把资产和企业无偿划转给国企、央企,也不愿卖给民企。

一位山东行业协会负责人说:“与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相比,山东改善营商环境、提振民营经济,最大的障碍就是多年固化下来的、保守的思想观念,而改变它绝非一朝一夕。”

山东省下了决心,要补上民营经济这个短板。

2014年7月,山东省专门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时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现场为该省的服装品牌“如意”代言:我穿的衣服是“如意”的,是我们省自己的民营企业品牌;我省民企的服装和品牌都不差;纺纱行业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布匹居第二位,印染也在第二位或第三位,而服装也居于国内前五位,可谓大有作为……

郭树清将民营经济定位于“山东省经济未来增长的主要源泉之一”。他说,民营企业是增加最迅速的市场主体,民营经济是发展最有活力、创造力的板块。山东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急需民企的力量提振山东经济。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激发民企的力量,政府可以为民企做些什么?

突破从传统产业开始

产能过剩、市场萧条、能耗高、污染重……2013年前后,山东化工、钢铁、煤炭、造纸、水泥等行业,这些词儿让企业备感煎熬。民企主导的造纸行业也是如此——造纸业给外界的传统印象是高污染、高耗能,连续多少年,国家整治产能过剩和高污染行业,造纸业都是榜上有名。

2013年,山东省政府推进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造纸被列为第一个试点产业。

这是一个让人意外的选择。当时一种观点认为,全国造纸产能至少过剩20%以上。纸张价格一度出现了断崖式暴跌,订单需求锐减,而日渐提高的环保指标又压得企业难以喘息。山东为何将造纸行业选作突破口?“相对于钢铁、煤炭,造纸业在山东总量不大,但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名誉会长、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说,山东造纸业在全国连续十多年排名第一,产业基础雄厚。更为重要的是,民企在这一产业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民企的活力、创造力正是拯救产业最关键的要素。

2014年初,山东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造纸业转型升级开题——“堆积如山的纸张,能不能转化为高档印刷品和精美的包装?”“在转型升级方案制定中,山东省省长郭树清与相关部门专门赶赴各大纸厂调研,将环保确定为主导方向,抓住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李洪信说,山东省在技术引进、产能升级、环保排放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产业扶持资金,以金融杠杆推动了企业的转型。

这一年,山东省政府为帮扶实体产业、化解民企资金瓶颈,决定设立省级政府引导基金。截至2016年11月,共设立了19个方向的省级引导基金,批准参股子基金51只,基金总规模达1451亿元,重点投向则是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

山东纸业商会会长王泽风记得,一次汇报中,当听到泉林纸业研发出新型秸秆造纸的创新性技术时,省长郭树清打断他,转身对在座的省科技厅、农业厅和财政厅主要负责人说,要去企业进行现场调研,项目果如汇报所说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就要大力支持。会议结束一周内,山东省多个部门赶赴泉林集团调研,农业厅拨付了3000万元作为基础扶持基金支持企业的发展。

产业规划指引、产业基金推动,山东造纸业释放出新的活力。太阳纸业制定出“四三三”发展战略,从产业用纸向生物质新材料、快速消费品转型;华泰纸业从新闻纸转向新型教材、环保型文化纸;泉林纸业研发秸秆新技术;世纪阳光则选择跨界包装产业……“如今,山东造纸成为首先取得转型升级成果的产业。”王泽风说,经过自我突破与创新,山东主要造纸企业均开辟出新的转型方向,环保和技术装备均升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行业利润持续提升,许多工厂门口提货的卡车又排起了长队……

山东石油炼化,这个同样是民间资本主导的产业,其命运转折也颇有代表性。

2000年,在经历多次清理之后,山东保留了21家地方炼厂,这些炼厂一共有133万吨原油指标。可是,到2014年,山东地炼的一次加工能力已超过1亿吨,原油指标却纹丝未动。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原会长刘爱英说,十多年来,山东炼厂苦于无油可炼、产能闲置。

2012年,国务院下发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36号文”,明确“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这让山东地炼老板重新燃起了希望。

2013年3月,山东炼厂以协会的名义在全国两会期间递交了一个提案,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由行业代表在李克强总理来山东团时当面汇报。当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83号文明确:“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

这意味着炼厂的诉求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但事情的进展出人意料。2013年9月5日,财政部派出的调研组告知,国务院批复了1000万吨原油给山东地炼,财政部已将100个亿的税收列入计划。他们此行就是来调研税收上缴情况。

现实是,虽然有了框架性文件,但没有具体细则,地炼还是没有获得一吨原油。刘爱英当时表示,如果现在政府能增加1000万吨原油,山东仍能保证完成100亿元的税收任务。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再次来到山东团。时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汇报时,第一个问题就是希望地炼原油进口使用配额尽快落实。

当年7月3日,国务院在长沙召开部分省份和企业经济座谈会,郭树清再次为山东地炼喊话:希望先期得到2000万吨进口配额。

中央态度明确,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直接推动了油权申请的进程。刘爱英记得,2015年2月17日,山东地炼等到了期盼15年的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刘爱英热泪盈眶。她终于在退休前实现了几十年的夙愿,为诸多炼厂争得了原油使用和进口权。

就整个山东经济而言,地炼所占比重可谓微小。因此,油权申请或许是观察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最好窗口——政府的确不遗余力地支持地方炼厂申请原油使用、进口资质,但并没有放弃监管标准,而是以淘汰落后产能、环保排放升级为先决条件。在原油指标申报中,山东省政府进行预审,监督淘汰落后产能、排污达标。山东炼厂获得油权时同步完成了产业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山东地炼企业加工原油及燃料油合计8680.9万吨,同比增长47%。地炼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924.9亿元,实现利税317.7亿元,分别较2015年增长21.7%、79.1%。青岛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山东原油进口量值齐增,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拉动进口总值增长11.8个百分点。”

群象经济裂变

补民企短板,不仅要让“大象”卸下包袱重新起舞,更重要的是激发创富潜能,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以增量带动新兴产业和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落地,最终形成良好的经济生态和产业集群。

政府要做的事情,首先是简政放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013年3月,《山东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化市场环境的意见》发布,30条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了市场的准入门槛;同时,山东制定出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给出了简政放权的目标——“本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1/2左右,使山东成为行政审批项目国内最少的省份”;备受关注的山东“金改”,则为中小企业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最为头疼的融资难题……

企业的感受是直接的。

步长集团曾是一家位于西安以制药为主的民营企业,董事长赵步长一度荣膺“陕西首富”的称号。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山东通过不断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最终2016年扶持其成功上市,使该集团产业和投资重心从陕西西安转移到了山东菏泽。

为了引入步长集团重心东移,山东菏泽当地政府提供了“店小二”式服务,指派专人帮办对环评、安评、规划、土地等相关报批手续,无论是企业高管租赁房屋,还是亲属就业、孩子入学都会出面协调,“墙内”的事企业负责,“墙外”的事政府帮助协调。“在其他地方建厂跑手续,一年时间也不一定够用,但在菏泽高新区建厂从动议到施工不到两个月就能完成。”最初步长集团看中的是当地一个国家级中药“稳心颗粒”的药号,可后来赵步长力排众议把原计划在上海、西安、北京等地的投资项目转移到山东菏泽,看中的正是这里的营商环境。

大企业审批项目的速度明显加快,大量中小项目直接下放到了各地审批。山东省造纸协会会长王泽风说,过去有的企业上马一个40万吨的造纸项目两三年都跑不下来,简政放权后山东不到半年就办齐了手续。

统计数据也印证着改变。2016年,山东省新登记各类企业51.3万户,同比增长26.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3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2.6万亿元,同比增长75.6%。至2016年底,山东实有市场主体达到710万户,位居全国第二位。

即使如此,山东依然处在追赶状态。从万人创业率看,2016年山东平均每万人创办市场主体721户,而浙江是950户、江苏875户、广东826户。从注册资本(金)数量看,到2016年底,山东实有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仅相当于广东的45.1%、江苏的61.2%和浙江的91.5%。

差距不只是在市场主体层面。在“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行榜中,浙江、江苏、广东入围企业数量位居前三名,分别达到134家、94家和50家,而山东是46家。

为此,2016年,山东省政府召开品牌建设大会,张裕、东阿阿胶、海尔、青岛啤酒、金正大等知名品牌被省长频频点赞。今年2月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27个品牌被写入了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企业、政府、社会各个方面一起努力,把青岛啤酒、东阿阿胶、宏济堂、德州扒鸡等老字号的牌匾擦得锃亮;把海尔、海信、张裕、重汽、如意等大品牌叫得更响;还要花更大力气支持歌尔、豪迈、迪尚、红领、乖宝等众多成长型品牌在海内外闯出更大天地”。这被称为史上头一遭。

品牌的背后是企业家的活力和创造力。按照时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的话说:“企业家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理解,企业家精神就是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实现完美。”

企业家精神需要体制机制的激发和保护。去年8月,山东省召开全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姜异康专门批示: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践行“亲”“清”政商关系,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段落阐释“切实抓好产权保护制度落实”,并提出下决心依法纠正一批侵犯企业产权的历史积案;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完善与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协会联系沟通机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

这种变革对经济的影响是可见的。以前,江浙一带被称为“小狗经济”,山东则被称为“群象经济”。如今,两种经济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颇有殊途同归的趋势。

江浙一带的“小狗”迅速壮大,诞生出阿里巴巴、吉利这样的产业龙头,山东也开始形成大中小企业构建而成的布局完整的经济生态。在化工、橡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山东正在着力打造若干个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之配套的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群象”身下不同梯次的经济生态结构开始丰满起来。

“引来一个、培育一批、繁荣一片”。2016年,在当地政府一力支持下,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融资近40亿元。步长集团还将在山东菏泽投资17.5亿元,建设一个大中医药项目生产基地。当地政府希望,就此带动上下游中小型规模的供应商一体入驻,形成完备产业链。

引入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营商环境的改善招徕了“凤凰”,凤凰筑巢又引来更多企业落户。健民药业、天草药业、方明制药、睿鹰先锋、远东海创生物科技、华普医疗科技等一批医药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纷至沓来。目前,山东菏泽已然形成了大企业孵化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配套大企业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政府也规划出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千亿级产业聚集区。

根据山东省去年10月发布的《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山东将培育过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10个、2000亿-1000亿元的30个、1000亿-500亿元的60个。同时,山东计划重点发展20大类产业集群,其中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等7大新兴产业集群和食品、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汽车及配件等13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山东省产业集群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在实行了国企改制、‘双创’、‘混改’等一系列振兴民营经济的改革之后,山东省原有的经济生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责任编辑:曲美娜]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