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评审权下放,高校有了自主权:山师评出31岁教授


来源:齐鲁晚报

2015年,山东省将大学教授职称评审权力下放高校,山东师范大学第一次评出了带有“山东师范大学”标签的教授,为青年教师打通晋升渠道,31岁的李海涛由讲师一跃为教授。职称评审权下放前,各高校都是在省教育厅下达的当年度晋升数额内,没有明确的教授晋升条件。

42029677218250603812qn1d934U291dGhFYXN0.jpg-contentimage

李海涛在中科院作报告。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评审权下放,高校有了自主权:山师评出31岁教授

2015年,山东省将大学教授职称评审权力下放高校,山东师范大学第一次评出了带有“山东师范大学”标签的教授,为青年教师打通晋升渠道,31岁的李海涛由讲师一跃为教授。虽然评审权下放,但在有限的岗位面前,各个高校都在探索制定自身的评审条件。

他用一年时间

走了常人十年的路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对2016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通过人员进行公示,其中26人晋升教授,44人晋升副教授。自山东省大学教授职称评审权力下放高校之后,山东师范大学第一次评出“山东师范大学”自己的教授。

山师数学与统计学院的青年教师李海涛,1985年出生,2015年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出站来山东师范大学工作,今年以讲师的身份,通过学院推荐、专家函评,经学校评审获得教授资格,在26个教授中,他算是年龄最小的,稳重干练。当记者祝贺他荣升教授时,他一脸谦虚:“我还年轻,我的学术道路还很长。”

虽然只是工作一年,但李海涛一年走了别人十年的路。李海涛是山师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照与学校签订的评聘高层次人才合同,李海涛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一定的科研成果,比如要在5年内发表SCI论文15篇,拿到2个国家基金等。“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才会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努力,比别人更加勤奋和刻苦,产出高层次的论文和成果才会快一些。”据了解,对李海涛来说,加班是家常便饭,实验室是他第二个家。

据山东师范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张慧介绍,山师这次评审条件中,有一个专门的“特殊申报教授资格条件”,四个条件满足其中之一即可破格申报,包括对论文发表、科学奖励、科研成果转化、青年杰出资金资助等的要求。四个条件中,李海涛满足了两项,他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了二区论文5篇,并获得2016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的项目。

“按照国家规定,职称评定都有学历和年限限制,比如任讲师满5年可以晋升副教授,副教授满5年晋升教授。如果按部就班的话,从讲师评到教授至少得10年。”张慧说。评审权下放高校后,山师青年教师摆脱了“论资排辈”“熬年头”的桎梏。在2016年的评审中,山东师范大学通过教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26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一半以上,35岁以下有3人,其中任职不满五年或刚满五年的近40%;通过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44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达到82%,其中35岁以下的近40%。

教授评审条件

起草设计历经四年

据了解,之前山东省的教授职称由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副教授职称由高校自行组织评审。今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全面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由学校根据教师能力和业绩,自主组织评价、竞聘上岗、按岗聘用”。

职称评审权下放前,各高校都是在省教育厅下达的当年度晋升数额内,没有明确的教授晋升条件。教授只要通过评审,都颁发山东省统一的教授资格证书。“无论哪个层次的高校教师都可以参评,高校教师水平有差异,但是又不能所有的教授都集中在一个学校内,这就造成了‘同为教授,能力不同’的情况。”张慧说。

评审权力下放后,评选出的教授由各高校自己颁发聘书,每个学校的教授,都可以有自己学校的“标签”,但前提是,各个学校得有自己的评审条件。“教授评审是一个庞大工程,各个学校都在自主探索评审条件,但条件制定非常繁琐而麻烦。这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需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征求意见。”据了解,山师的评审条件,从2012年便开始起草和设计,历经4年多的时间。

近年来,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却无法参评教授的案例屡见不鲜。山师这次职称评审仍然实行教师分类管理评价,专任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三种岗位类型,根据岗位要求分别细化完善适合不同类型教师发展的学术评价标准。比如,在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里,山师又增加了学科教学论和音体美老师的标准,为他们单独设定了条件。目前,长期从事公共课教学为主的教师主要参评教学为主型,而研究院所的教师则主要参评科研为主型,其他90%左右的教师一般为教学科研并重型。

教授仅是身份资格

不再是“铁交椅”

最近,李海涛正忙着教授岗位聘用的工作。“有些学院,空余岗位的数量,一般会少于有资格老师的数量,有些老师会在这个聘期聘不上。”张慧介绍。据了解,原有的职称评审制度,评审通过后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是身份,很多高校教师以为有了“教授”的头衔便可一劳永逸,永久享受教授待遇。职称制度改革后,由身份管理变成岗位管理,学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有岗才评,有岗才聘,实现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的衔接。目前,根据省人社厅规定结构比例核算,高级岗位数额紧张,超岗比例较多,结构比例失调。简言之,教授,仅仅是一个身份资格,若想享受教授待遇,还需要应聘相应岗位。改革后,真正建立了一个“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机制,教授也有了危机意识,“躺在椅子上睡觉”的教授也不再有“铁交椅”。

岗位竞聘中,学校根据岗位总量、结构比例、空岗数量及学科建设及科研产出情况对教授、副教授资格晋升数额实行总量控制,向品牌专业和ESI学科专业做适当倾斜。从今年起,山师通过评审取得相应任职资格的人员,可与之前聘用人员一起参与岗位竞聘,竞聘到相应岗位的,兑现相关待遇。没有竞聘上相应岗位的,仅有任职资格,且资格的有效期是5年,5年内没有获聘相应岗位的,需要重新申报评审。“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李海涛苦笑着说,现在的李海涛比以前更忙碌,忙着科研和教学,已经是硕士生导师的他,今年还招了研究生。

另外,由于各个高校有了自己的评审权,教授贴上了不同学校的标签。如果教授发生流动,到新的学校后,无论在之前的学校聘过什么岗,到一个新的学校后,首先需要获得该校的资格认定,然后根据新的岗位条件,衡量该教授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所以,同为教授,但教授的评审学校、评审年限,都成为评定教授水平的标签。比如,山师2016年的教授,是根据自己指定的评审条件选出来的,比此前山东省统一评审的条件要高出许多,当山师的教授往别的高校流动时,2016年评聘的教授,有可能会比此前评聘的教授更受其他高校欢迎。但是即使认同了教授资格,也需要重新审定岗位条件。“现在,有了教授资格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能否聘上这个岗位,才决定你是否是真的教授。”李海涛说。

[责任编辑:王延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