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退休老人“重建”济南老火车站 精雕细琢近3年


来源:齐鲁晚报

筹划20多年,精心雕刻近3年,64岁的退休工人金志明终于用刻刀“重建”起济南老火车站,实现了多年以来的夙愿。

原标题:退休老人“重建”济南老火车站 一笔一画精雕细琢近3年

红木材质的老火车站模型栩栩如生。记者王鑫摄

“重建”老火车站是金志明的得意作品。记者王鑫摄

筹划20多年,精心雕刻近3年,64岁的退休工人金志明终于用刻刀“重建”起济南老火车站,实现了多年以来的夙愿。夕阳西下的傍晚,老金喜欢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老火车站”。此时,他会想起年轻时在火车站旁边的砖厂里做工的岁月,以及每天坐慢吞吞的蒸汽机车上下班的情景。“我对它很有感情,可惜没了。”1992年,被誉为“远东第一站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金志明觉得很遗憾。如今,老火车站以另一种形式重现眼前,老金终于稍感宽慰。

与老伙计相守10年

老火车站就像老伙计,金志明“陪伴”了它整整10年,那是他人生中最好的光景。

1970年,刚满18周岁的金志明结束了木工学徒生活,从党家庄来到20公里外的一家砖厂,成为一名年轻的锅炉工。砖厂紧靠老火车站,利用烧煤的蒸汽机火车产生的炉渣制造砖块。因为这份锅炉工的工作,金志明的人生和老火车站有了交集。

在此之前,金志明也曾路过老火车站,觉得“挺好看”,近距离接触后,愈加认为“壮观、漂亮”。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构造,在他看来,这座由德国人设计的建筑、风格迥异于济南城的其他建筑,“有种不一样的美。”他欣赏事物的美感,源自学做木工时,老师傅们的指教。

烧锅炉时,一抬头,就能看见老火车站。做工累了,或是休息时间,他就和工友们去火车站附近溜达,看脚步匆匆的旅人,拿着大包裹、小行李从火车站进进出出。

上下班时间,金志明也离不开火车站。砖厂距离家较远,交通不便,回家最便捷、经济的方式就是坐火车。“那时候有近郊火车,票价来回就几毛钱,蒸汽机车轰轰隆隆,走得慢慢吞吞,到站鸣笛,下车回家。”数十年后,金志明仍记忆犹新。

时光飞快,不知不觉,金志明在砖厂做工已10年,他也从毛头小伙成长为青年,娶妻生子、成家立业。10年里,唯一不变的,是老火车站的陪伴。

在那个时候,他就逐渐有了个念头,想利用自己的手工技艺,有朝一日把老火车站雕刻成一件工艺品。

饭局上敲定要干这事

1992年盛夏的一天,金志明骑着自行车,带着借来的相机,从党家庄一路来到老火车站时,眼前所看到的,只剩一片废墟。

那时,他已经离开老火车站,到了党家庄附近的某军工厂上班。1980年,该军工厂筹建,急缺一名有资质的锅炉工,在组织的安排下,他告别了工作10年之久的砖厂,增援军工厂建设。此后,他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直至退休。

1992年,得知老火车站要被拆掉,金志明特别不舍,就想找机会再去趟,多拍些照片,留个念想。当他借到相机,第一时间赶到火车站时,火车站却已被拆除殆尽。

金志明在废墟前站了一会儿,觉得空落落的,之后他骑车来到砖厂附近的老同事家。饭局上,提及火车站被拆,几位同事也都唏嘘感慨,当他说起雕刻的事情,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这让他打定主意,开始着手准备。首先要解决材料问题。红木是首选,材质坚硬,但价格较高。他多方打听,得知十六里河附近有一家红木家具厂,加工过程中会有下脚料产生。赶过去之后,家具厂老板予以婉拒,“费事,还不赚钱,瞧不上这生意。”

金志明不死心,“三顾茅庐”仍屡遭拒绝,最后一次,他向老板坦言,想用木料做工艺品,雕刻老火车站。没想到,对方也很喜欢老火车站,答应免费提供残余木料,但有个条件,要求他指导家具厂的雕刻工作。“我还是给了钱,也利用上班空余时间,去指导过家具厂的雕刻。”仅买木料,他前后就花去1万多元,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

画图就花了仨月

材料解决了,图纸还没着落。当年,网络不发达,手上又没有老火车站的照片,他只好让家人四处搜寻。“需要看到火车站整个原貌,才能着手画图,把火车站每个侧面的照片都找到,也不是件易事。”

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照片终于齐备了,但对于没有任何制图经验的金志明来说,仅凭数张照片和记忆中的影像,进行图纸设计,实在是件难事。没有金刚钻,偏揽瓷器活。下了决心的金志明边独自摸索,边向他人请教。他戴着老花镜,拿着笔,一点一点地去还原老火车站的模样。就这样,画了整整3个月,4易其稿,他才觉得“能拿得出手了”。

到了2002年左右,金志明开始着手雕刻,最先雕刻的是火车站的钟楼部分。钟楼是老火车站最具特色的建筑,决定了风格走向,也限定着车站的整体高度。第一次雕刻这么大的物件,很不顺利,对技艺的要求很高,刻刀要深浅有度,深了不行,浅了也不行,考验的是毫厘之间的功夫,像是走钢丝。

仅钟楼的底座,金志明就雕刻了数十个之多。看着不满意,就必须得扔掉,绝不将就。金志明有着手艺人的挑剔,是当年木工老师傅的教诲,“做的东西代表着手艺人的脸面。”原本只想做成手工艺品,仅显现老火车站的正面,但做完钟楼,金志明觉得太不美观,也不是心目中火车站的样子,思索再三,他决定推倒重来,将车站按照一定比例做成完整的模型。

老花镜涨了50度

作为工厂的技术能手,金志明的闲暇时间并不充裕,当钟楼和候车室雕刻完成时,时间的指针已经来到2012年初。这一年,年近60的金志明办理退休手续。

这年夏天,位于西客站附近的济南群众艺术馆开馆不久后,募集展品。该馆一名的工作人员辗转联系到金志明,看了他雕刻的火车站钟楼,大为赞赏,立即邀其参展。当时只完成了钟楼和候车室,且外表还没上油,金志明感觉“丑媳妇怕见人”,但拗不过对方,他只得忐忑参展,没想到却赢得不少赞誉。

展出持续了两个多月,对方又给他制定了时间表,邀请他两年之后带着完整的火车站模型,参展2014年的第二届济南艺术品博览会。“筹划了20多年,也该完工了。”借此契机,老金下定决心,开始了夜以继日的雕刻。

老伴王秀荣目睹了整个制作过程,最清楚金志明的辛苦。“午睡的习惯都戒了,吃饭得一遍一遍地喊,我着急了,他才放下刻刀,过来匆匆吃几口。”王秀荣心疼地说,夏天还好,冬天饭菜凉得快,得一遍一遍地加热。

白天时间不够用,金志明晚上也不闲着。退休后,根据厂里安排,他住在一个小院里,负责看守大门,简陋的传达室就成了工作台。经常到了凌晨,王秀荣放心不下,从旁边居住的宿舍楼上往下望,灯还亮着。长时间精细入微地雕刻,老金的眼睛时常疼痛难忍,两年下来,老花镜涨了50多度。

现在,王秀荣仍然是金志明的得力助手,每当家中有访客慕名而来,她都在一旁乐呵呵地端茶倒水,还不时担任讲解者的角色,语气里满是自豪。

寒来暑往,整整两年后,2014年的夏天,按照一定比例制作的老火车站模型终于如约完工。眼前火车站模型栩栩如生,呈现出红木的深棕色,长约1米,外表刷着淡淡一层核桃油彩,分四部分组成:钟楼、老售票厅、中间候车室以及西候车室,可拆卸安装。每扇窗户都可自由开关,每一部分都雕刻非常精细,房顶瓦片均匀有序,间隔仅5毫米。钟楼上的砖块,层层叠叠铺陈开来,一共是21行,与当年的火车站完全吻合。

2014年8月份,当一位自称“光着屁股在济南老火车站边上长大的”老济南在展会上看到这座模型时,激动地流泪,直说“: 像,真是太像了。”听闻此话,站在旁边的金志明觉得一切都值了。

现在,头发花白的老金依然紧握手中的刻刀,每天除了种花养草、喂喂鸡外,大部分时间都坐在院中的老树下,俯身工作台忙于雕刻。雕刻着现在,也雕刻未来。

 

[责任编辑:王延亭]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